APP下载

醉酒驾驶人员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初探

2021-04-10吴震卿曹佩才肖天晴

法制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驾驶人员醉酒健康状况

吴震卿 李 敏 曹佩才 肖天晴

(1.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苏州市姑苏区艾丁心理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8;3.苏州艾丁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8;4.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江苏 苏州 215031)

醉酒驾驶(以下简称醉驾)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行为,已作为危险驾驶行为写入刑法。学界有少量对于我国醉驾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但对这一群体的总体人格特征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对醉酒驾驶人员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苏州市某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进入该区司法局相关司法矫正项目的全部醉酒驾驶人员(n=87)为研究对象。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Test Questionnaire,16PF)[1-2]和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3]对其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16PF共有187题,包括16种相对独立的基本个性因素,对不同因素的组合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全面评价个体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SCL-90包含10个因子,按0-4五级标准进行评分,被试总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何一因子分≥3者为阳性。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所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釆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87人中,男性82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39.6±10.0岁;文化程度从小学至研究生不等;63人已婚,16人未婚,8人离异。按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进行分组比较,除不同文化程度在16PF的聪慧性因素中存在差异外(F=3.939,P=0.01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二)醉驾人员16PF与全国常模比较

醉驾人员16PF与我国常模比较,无论男女,各因素评分均低于常模,见表1。

表1 醉驾人员16PF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1 醉驾人员16PF与全国常模比较(±s)

因子 男性被试(n=570) (n=567) t p 女性被试(n=5)全国常模 全国常模(n=567) t p A 乐群性 6.06±1.48 10.02±3.27-24.2930.000 6.05±1.01 10.90±3.23 -10.719 0.000 B 聪慧性 5.74±1.56 8.65±2.61 -16.913 0.000 5.37±1.05 8.90±2.14 -7.491 0.002 C 稳定性 6.37±1.93 15.00±3.95-40.606 0.000 6.46±1.08 13.75±3.96 -15.127 0.000恃强性 6.02±1.47 12.77±3.60-41.537 0.000 5.12±1.31 11.70±3.58 -11.231 0.000 F 兴奋性 7.389±1.45 12.39±4.40-31.2100.000 7.89±1.49 12.84±4.79 -7.442 0.002 G 有恒性 5.80±1.42 12.63±3.31-43.557 0.000 5.14±0.81 12.46±3.14 -20.324 0.000 H 敢为性 6.89±1.55 11.07±4.43-24.469 0.000 7.23±1.35 10.47±4.64 -5.376 0.006 I敏感性 4.17±1.53 9.65±2.95 -32.462 0.000 4.66±1.57 10.66±2.91 -8.525 0.001 L 怀疑性 4.05±1.79 10.95±3.06-34.978 0.000 3.49±2.21 10.23±3.24 -6.812 0.002 M 幻想性 5.14±1.25 10.89±3.51-41.517 0.000 5.55±0.73 12.23±3.36 -20.379 0.000 N 世故性 6.37±1.29 9.66±2.75 -23.027 0.000 6.63±0.76 9.94±2.95 -9.742 0.001 O 忧虑性 4.29±1.58 8.53±3.64 -24.326 0.000 3.72±1.36 9.99±3.84 -10.306 0.001 1 实验性 4.81±1.27 11.50±2.91-47.646 0.000 6.33±0.85 11.19±2.90 -12.855 0.000 2 独立性 4.24±1.25 12.95±3.34-62.966 0.000 4.78±0.55 11.65±3.21 -27.911 0.000 3 自律性 5.97±1.59 12.16±3.58-35.225 0.000 5.00±0.98 12.24±3.76 -16.509 0.000 4 紧张性 5.10±1.70 10.78±4.01-30.329 0.000 4.47±1.12 11.75±4.21 -14.529 0.000

(三)醉驾人员SCL-90评估结果及与全国常模比较

醉驾人员SCL-90显示有9人(10.3%)结果为阳性(即可能存在精神或心理问题)。与我国常模比较,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常模,见表2。

表2 醉驾人员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2 醉驾人员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s)

因子 本次被试(n=570) 全国常模(n=1388) p躯体化 1.25±0.36 1.37±0.48 -3.132 0.002强迫症状 1.43±0.39 1.62±0.58 -4.646 0.000人际关系敏感 1.26±0.30 1.65±0.51 -11.937 0.000抑郁 1.26±0.39 1.50±0.59 -5.629 0.000

焦虑 1.26±0.32 1.39±0.43 -3.820 0.000敌对 1.25±0.38 1.48±0.56 -5.760 0.000恐怖 1.11±0.22 1.23±0.41 -5.161 0.000偏执 1.17±0.26 1.43±0.57 -9.328 0.000精神病性 1.22±0.28 1.29±0.42 -2.356 0.021

三、讨论

本研究中,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在16PF的聪慧性因素中存在差异,这符合常理,是可以理解的。醉驾人员16PF与全国常模有明显差异,这提示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是有其特异性的,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但其差异性不能理解为此类人群人格不健全或人格发展水平低于常人,只是这一群体确有其特殊性。本研究中,醉驾人员SCL-90与常模相比,均好于常模,虽然也有10.3%的醉驾人员SCL-90结果呈阳性,提示这部分人员是存在精神或心理健康风险的。但从整体来看,醉驾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并不低于其他人群。

酒精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短期大量摄入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但因为人们明知酒精的这一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个体做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其在饮酒前的决策过程中,辨认和控制能力并未受损,所以应当为其行为承担一切后果。然而,我们还是要充分注意到,醉驾人员与其他暴力犯罪人员之间的差别。在本研究中,醉驾人员的16PF结果与一些研究中其他刑事犯的相关结果,也有明显不同[5]。显然,醉酒驾驶人员冲动控制能力受酒精影响是下降的,但这并不等于其在未饮酒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问题。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上述考虑。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醉驾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并无明显异常。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6-7]。考虑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对象与其他研究样本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关。本研究选取的,是某司法矫正项目中的对象,他们的违法行为都是较为轻微的,均无再犯记录,并不能覆盖醉驾人员的全部特征,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当然,如何科学有效的选取有充分代表性的样本,也似乎是此类研究的困难之处,相关研究在样本选取时,均未见分层随机抽样的设计,这可能与实际运作的困难有关。但可以明确的是,醉驾人员的人格特征有其特异性,业界尚未能对其人格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归纳和总结,而全面细致的了解此类人群的人格特征有利于科学制定预防此类犯罪的措施,值得业界关注。

综上所述,醉酒驾驶人员的人格特征有其特异性,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低于常人。如何选取更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醉酒驾驶人员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或是业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驾驶人员醉酒健康状况
极端天气中的车辆安全驾驶技巧分析
如何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
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驾驶技能的培养探讨
安全驾驶 远离“路怒”情绪
Drunk 醉酒
醉酒八仙2
醉酒八仙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