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创新设计研究
2021-04-09苏子影王思雨罗淞涛
苏子影 王思雨 罗淞涛
摘要:人们传统共餐、合餐行为对公众卫生、人体健康带来隐患,使得人们对分餐公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公筷设计也成为工业设计界的热议话题。本文从餐饮文化背景出发,对现有公筷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公筷创新设计的思路,并赋予实践。以期为公筷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方向,优化饮食行为。
关键词:产品设计;公筷;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72-02
1研究背景
我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团圆相聚,同盘而食是我国饮食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餐而食有着和谐、团圆的美好寓意,体现着宴请主人对来宾的欢迎。共餐文化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脑海之中,是我们传统宴请的媒介,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唾液是人类疾病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是能够引发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细菌和病毒。比如人们熟知的甲肝、肺结核、流感等都能够很轻易的通过人体的唾液进入人体,造成疾病的传播,而共餐而食的餐具正是这些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我国政府推广的分餐公筷行动是需要在广大民众中推广并坚持去做的五件健康文明做法之一。分餐制以及公筷的使用有助于阻止病毒通过饮食的方式进行传播,减少人们交叉感染的隐患,也是我们今后“餐饮革命”的重要方向。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对分餐公筷公勺行动的开展,人们的公筷意识逐渐增强,张贴公众海报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宣传方式,但是调查发现并没有彻底落实,并且小型餐饮机构比餐馆饭店等大型餐饮机构的公筷提供率要低得多。在家庭聚餐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积极响应使用公筷。因此,对公筷进行创新设计刻不容缓,公筷的设计在人们培养公筷意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其主要的作用便是实现人们公筷意识的转变,将平时的筷子以更为被大众接受的样子进行重新定义并设计。若想改变大众传统的饮食行为习惯,需要先从公筷起步,完善公筷设计,改变现有公筷传统的造型或是使用方式,对现有公筷设计进行创新。
3公筷设计现状
由于我国分餐制度没有广泛执行,公筷设计也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餐饮公司也刚开始做公筷的新型设计和生产,公筷设计有着大量市场要求。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普及,人们将会对新型公筷有着更多的需求。分餐制已经成为了人们饮食文化改变的重要趋势,传统的公筷并不能不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甚至还会造成人们对于分餐文化的抵触心理。市场现有设计师对新型公筷的创新设计从公筷与普通筷子结合使用入手。譬如低成本的公筷卫生筷套,这种设计虽然有助于卖方降低成本,但是从消费者使用角度来说是极其不便的;例如,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容易忘记筷子类型的转换,将公筷入口或用私筷夹菜,造成公众健康卫生隐患;使用后的公筷套被不良商家进行二次利用,不能保证其在卫生监管力度低的地方正规使用,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公筷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便是新兴技术的使用,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两方面:第一,光触媒杀菌技术,也称生物絮凝法,通过加速氧化还原反应激发分解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自由基,对公筷起到实时消毒灭菌的作用,从源头制止“病从口入”的机会;第二,是对“口腔接触区域”进行快速杀菌,在口腔内部进行灭菌活动,更好地进行公共卫生的防护。但目前这两种方式都不完善,不能贸然使用。
4公筷创新设计的思路
4.1造型与功能设计
筷子最早在先秦时期称为“梜”,后至汉代称为“箸”,再到明代发展成“筷”。筷子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我国,也包括越南、日本等其他地区,所以筷子的造型设计则需要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进行设计改造。在我国,筷子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至今朴素的品质,筷子夹取食物的一端大多为圆头,手持的部分几乎为方头,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们早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造型的设计往往也是一种情感的输出,例如日本设计师Mikiya Kobayashi设计的Uki Hashi Chopsticks,该筷子的背面设计成类似三角的造型,将重心置于筷子末端,使筷子在不需要筷子架也可以保证前端不触碰到桌面,这种小小改变传达出了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一种态度。
对于公筷,为了在餐桌上使用时将其与普通筷子区分开,我们可以对其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将公筷固有的形态打破,对原型进行进一步的变化和改进,如切割、综合、组合、重组等造型手法,以获得新的立体几何形态;或对其进行仿生造型设计、趣味设计,不一昧追求设计中“方与圆、曲与直”的对比,从形态外观上与普通筷子相区分;或从功能结构方面入手,寻找在使用公筷时隐藏的小细节,并抓住本质,不限场景的发散性联想。保证实现公筷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以防止公筷“入口”为出发点,在追求简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化设计。例如,在中国人们的餐饮习惯往往是以筷子为主,汤匙为辅,那么在不改变原物的前提下,将筷子形态进行些许改变,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款筷勺一体的餐具;又或者在筷子尾部做一个连接结构,以便残疾人士使用更加方便。这些针对筷子功能或造型上的创新设计给原本传统的筷子赋予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为了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使用的环境中,在公筷造型创新设计中应积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加入中国传统纹样,这些都是我们在公筷设计中可以参考的。
4.2材料设计
中国筷子的使用时间尚未确定,但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我国传统的筷子采用多种材料加工制成,如竹制、塑料、木制、骨质、银制、不锈钢等等。
创新设计公筷,我们可以将其陌生化,赋予筷子新材料。市场上生产制造的一次性筷子不仅对林木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消耗,且制造过程中的漂白工序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破坏[8]。因此,需要选择安全环保型材料,如硅胶筷子、可再生纸筷子等。不仅能保证安全性,还能给人以新鲜的使用感和视觉感受。
5公筷创新设计实践
近年来,共餐引起的卫生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国家开始提倡使用公筷。为了响应国家健康环保号召,增加公筷产品市场供应,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对公筷市场进行精准的定位,设计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公筷产品。通过改变公筷的造型形态,从功能上限制,以此来保证公筷的正确使用,防止人们使用公筷时“入口”。以下系列公筷的設计从产品的功能结构设计方向入手,阻止消费者公筷“入口”。
图1为倒刺型防入口公筷设计效果图,在公筷下端设置小倒刺,增强视觉刺激,从心理上给人以暗示,且在外形上区别于普通筷子,阻碍使用者将公筷放入口中;图2为内置滚珠型防入口公筷,该设计将公筷下端设为空心,内放小珠,起到加重下端的作用,变相提示人们筷子的特殊用途,且在批量清洗时由于重力作用将筷头翘起,提高对筷子收纳整理时的方便性;图3为筷头雕饰型防入口公筷的效果图及细节图,通过筷子头部雕刻雕纹,增大摩擦,起到提示作用的同时提高夹取率;图4为钩状筷头型防入口公筷的设计效果图,该设计将筷子头设置成钩子形状,方便挂在盘子上的同时,提示人们禁止“入口”使用。
该系列公筷主要采取竹纤维材质,防霉,避免了黄曲霉毒素等对我们健康造成伤害,配合不锈钢、ABS树脂等制作保证安全的同时且无污染。公共用餐时使用公筷是大势所趋,但针对公筷的设计却屈指可数,该系列公筷融入传统“吉祥图样”文化元素,与筷子本身带有的吉祥寓意相结合,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给人亲切感,使用起来更能够实现设计与使用者之间价值观的相互呼应。
6结语
筷子作为中国人每日进餐时的必需品,不仅仅是获取食物的工具,还是上千年中国的文化礼仪,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象征。所以公筷的创新设计对我们来说不单单是一种餐具设计,还是促进我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极具意义的产品设计。作为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就要破除定向思维,从生活和功能形态入手,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公筷,促进公筷使用的推广,提高人们的意识,宣扬中国筷子文化乃至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