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球引发战争的时候……
2021-04-09樊海燕
樊海燕
晨间活动快要结束时,我想去保管室拿几个装积木的篮子,经过中二班活动室门口的走廊时,看见中二班的小奇、小宇、小昊躺在地上,抱在一起,滚成一团。
小奇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黄色的皮球,小宇和小昊抓着他的胳膊,用力撕扯着,试图抢走小奇怀里的皮球。这时,中二班的赵老师走了过来,小宇首先松开了手,翻滚着到了另一边。小奇和小昊斜着眼睛看看赵老师,手里的动作停顿了一会儿。赵老师径直走到了正在收拾玩具的几个小朋友身边,好像并没有注意到他们之间的“战争”。小宇和小昊互相看了一眼,又匍匐着靠近怀抱着皮球的小奇,继续抢小奇怀里抱着的那个皮球。小奇熟练地在地上翻滚了几圈,抱紧球、站起身,飞快地跑向走廊的尽头,小昊也紧跟着站起身去追小奇。
我停下脚步,犹豫了:对于小宇、小昊激烈的“抢夺”行为,身为老师的我该去阻止吗?赵老师为什么对他们的行为没有反应?孩子们为什么会对这个黄色的皮球这么感兴趣?
小奇和小昊一前一后地追逐着,拐过走廊尽头,来到了小四班建构区。建构区里,小四班有十几个孩子正在用炮弹积木搭长枪,看见“围墙”外冲来了两个“不速之客”,笑逐颜开地举着“枪”对着小奇和小昊一阵“攻击”。
小昊看见小四班孩子的反应,立刻伸出两只手比划出枪的样子,冲入小四班的“阵地”。小奇也举起一开始抱在怀里的皮球往前冲,当他们冲到“大炮弹”阵前时,立刻转身往回溜,紧追不舍的“敌人”赶过来,小奇小昊转头又往“敌人区”(小四班建构区)的方向冲。
这样来来去去三四个回合,小奇果断地把手里的皮球往地上一扔,迅速地回到自己班的建构区,拿出一根长长的木积木冲到“敌群”。小四班的孩子看见更具有力量的木头“枪炮”冲过来,立刻撤退到自己班建构区的围墙里。
小昊看见了也赶紧找来一块木头积木,两人配合默契地一前一后往小四班建构区方向冲,冲到“碉堡”跟前,躲在里面的“敌人”赶紧举着长长的“枪炮”顶住小奇和小昊的身体,小奇小昊一边大喊着“危险”,一边迅速扭头往自己班级方向跑去。
站在一旁的我此时着急万分,小奇、小昊与小四班建构区小朋友的战争,已经用上了具有危险性的木头和炮弹积木,会给孩子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吗?赵老师现在为什么还笑眯眯地和一个小女孩蹲着玩“抓豆”,她难道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的游戏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吗?我现在该不该去阻止他们呢?我控制住自己一直想冲进“战争圈”的想法,提醒自己再等一等。
看到小奇和小昊吃了“败仗”,小宇把一个塑料收纳箱的盖子挡在身前,飞奔了过来。三个小伙伴一起躲在收纳箱盖子后面,蹑手蹑脚地冲入“敌军内部”。小奇和小昊用积木顶在“敌人”的身上,嘴里喊着:“我们胜利啦,你们不许动。”被顶住的孩子挣扎着,举起手里长长的大炮弹积木枪回击。
局势已演化为“短兵相接”“肉搏相见”了,小奇和小昊会不会真的用那长长的积木砸在“敌人”头上呢?我如果再不阻止,孩子们会发生流血事件吗?看着另一边气定神闲的赵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面对我着急的示意,赵老师看着我摆了摆手,笑了笑。
小四班有一个孩子从自己手里的“大炮弹”上拆下一个一个的积木,将其当作“炮弹”从“收纳箱盾牌”上面扔向三位“入侵者”,小奇被砸中胳膊,三人赶紧举着盾牌往自己班级方向撤退。小四班钱老师走到建构区,说:“孩子们,你们今天搭的什么啊?”小四班的孩子都围向钱老师。小奇、小宇、小昊站在自己班级的地界上远远地看了一会儿,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扛着自己的“武器”转身走回自己的班级。
黄色的小皮球在原地滚了一会儿,走过来一位小女孩,捡起皮球拍了一会儿,扔在地上,走开了。赵老师走过来,把皮球拾了起来。
如果不是小四班钱老师的无意介入,这场战争会不会继续发酵,后果会如何?小奇、小宇、小昊一开始为什么会抢这个黄色的皮球?对于小奇、小宇、小昊这一段混战的行为,他们班的赵老师又是怎么看的?
带着疑惑,我走进了中二班,就本次事件的来龙去脉对赵老师进行了访谈。
我:小奇、小宇、小昊为什么争着抢那个黄色的皮球?老师为什么不介入制止?
赵老师:皮球是中二班朵以小朋友的。因为朵以一直不能自己把皮球收到收纳网里,瑞瑞主动帮助了朵以,老师表扬了瑞瑞后,引发了班级幼儿向瑞瑞学习的风潮:只要朵以的皮球一放下,别的小朋友就会抢着帮她。今天小奇、小宇、小昊一起发现了皮球,直觉地想做好事,想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用“抢球”的方式“抢”这个荣誉。我相信,孩子们最终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皮球的归属问题。
我:小奇、小宇和小昊后来与小四班小朋友“混战”,为什么不干预呢?
赵老师:在“抢”皮球的过程中,他们被小四班孩子的枪战游戏所吸引,从而引发了与小四班孩子充满“进攻”和“防守”的互动游戏。游戏双方的孩子都很投入,并在“攻防”之间解决了很多问题:木头积木看起来比塑料搭的枪更有威慑力;对于飞来的“子弹”需找到可以抵挡的实用的“盾牌”;在面对“盾牌”的防守时,积极改变武器的状态(拆分后扔向盾牌后面)……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虽然沉浸在枪战游戏中,但他们始终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就是游戏。
我其实一直都在不远处观察着孩子们游戏的进程:小奇、小宇、小昊有很多次机会能够利用自己的年龄、身高、思维优势取得“胜仗”的,但是他们都遵守了游戏过程中的公平原则,并没有利用自己个子高、力气大等优势进行“攻击”。或许孩子们在这个游戏中对真正的胜负并没有那么重视,他们更在意在游戏中躲避障碍物、组队进攻、寻找并制造武器、互相攻防等行为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作为老师,我相信他们并不会把这样的游戏行为发展为成人理解的“战争”,基于对孩子们的了解和我对游戏的持续关注,我认为可以保障孩子们的游戏安全,因此没有介入干预。
我:小奇、小宇、小昊因为枪战游戏而忘记了最初的皮球,对于这样的“失误”,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赵老师: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常的行为。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孩子。中班上学期的幼儿,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打仗游戏太有趣了,以至于忘记了帮助别人送皮球的“初心”,游戏情节发生了变化,活动任务发生了转移,这样的行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同时,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情境的创设是老师支持孩子游戏的重要手段,只要有了情境,孩子就会自然地玩起游戲。
在这次对孩子们游戏的偶然观察中,我最初的反应和赵老师截然相反,每一次看到孩子们的“争抢”“冲突”都恨不得马上介入其中。带着疑惑与赵老师沟通后,引发了我对幼儿游戏的全新认识和对游戏介入方式的反思。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充满刺激的追逐或攻防游戏,都是孩子们在自由游戏时间非常喜欢开展的游戏,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没有因为过分关注安全,超前脑补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危险,而提前干预呢?我需要向赵老师学习的是:允许、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周围的世界发生多种关联。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真正地落实“儿童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的理念。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走廊上分类摆放的建构材料、班与班间隔形成的各个游戏区,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战争游戏”;教师给孩子们充分的信任、足够的尊重,让孩子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玩耍。
孩子们的游戏和探索随时随地都在发生,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并判断幼儿的真实需要,以一名教育者的视角与睿智来参与幼儿的游戏,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赵老师在对幼儿的这次战争游戏行为的观察中,既容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学习、游戏,又能敏感地判断出幼儿发展的优势与需求,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通过“进退有致”的游戏支持策略,师生共同构建了快乐成长的理想状态。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一颗温柔智慧的心,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游戏情境,理解孩子们的需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性,这样,游戏就会自然地伴随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