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

2021-04-09张念伟

工业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展示设计数字化

张念伟

摘要: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集海洋文化、军事文化、农耕文化三者相融合而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营造技艺。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来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示中的应用与发展,借此对鳌山卫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在保护和继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符合数字化时代特征的展示设计策略,从而通过现代数字化的展示技术,增强人们对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认知度与关注度。

关键词: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数字化;展示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30-02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与网络手段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在各行业领域广泛应用,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途径。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创新性的巨大变革,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也为提高人们对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认知度与关注度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基于此,本文以青岛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为例,分析其价值表现及现代困境及原因,并尝试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提出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护与展示策略,从而提高人们对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重视。

1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概述

鳌山卫,始建于1388年,是一座明朝的卫城。目前鳌山卫古城仍有部分古迹留存,现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为陈希瑞故居,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其他留存的古建筑主要分布于横贯古城的南北大街两侧,有几十座建造近百年的渔民住房,古城南门、北门上的石牌,旗杆石等分散在各处[2]。鳌山卫城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式,结构坚固,造型简单,多用砖石材料,通常正立面造型较为简洁,山墙面用不同材料拼贴出多种造型,屋顶为双面坡屋顶,多用灰瓦。鳌山卫传统民居既继承了当地传统建筑的营造样式,又凸显出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并且在近几百年里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如图1)。

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北方分支之一,与其他各地区的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也有相通的部分,如传统民居的基本布局是传统的合院式;传统民居的营造工序也主要是由大木作的师傅进行主要管理;传统民居的营造规则与传统的《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也大体一致;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工序以实用、经济、快捷为主要目的,并将当地的风水习俗、营造禁忌、营造规矩、精神观点融入其中。当地的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工序可以概括如下:选址、算黄历、请匠师、取正定平、布基、砲筑(砌下碱、砌上身、砲塘头、砲山墙、变檐)、上梁、盖屋顶等。

2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面临困境及原因

2.1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面临困境

2.1.1利用率较低

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材料的快速普及,使得鳌山卫传统民居的居住率越来越低,年轻人不愿再去住历史久远的房子,更不愿意出资修缮和建造,居住在老传统民居中的人群基本上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传统民居修缮不足、需求量过少等因素使得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少。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已经基本上占据了鳌山卫的各个主要街道、社区及村庄,只有在一些相对暂未开发和比较偏远的村落里还保留着部分传统民居,并且大部分的传统民居都已经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居住在其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2.1.2传承人堪忧

当前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因后继无人而停止不前。一方面,鳌山卫传统民居多以木结构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完整地保留到现在的传统民居少之又少,人们也缺乏有效的修缮保护技术,使得传统民居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大多依靠代际或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同时也缺少固定的书籍、图纸等资料。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的人们已经进入城市进行工作,对于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不再青睐,加之长期缺乏关注和传承,大量营造经验和技艺已经流失和失传。

2.1.3知名度不高

为了解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知名度情况,在调研的过程中对鳌山卫当地的大众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25份,有效率为87.5%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对不了解和了解程度一般的占94.5%,了解的仅仅占5.5%。可见,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一般大众的认知中较为陌生,尤其在年轻人显得更为突出。认知度的不高造成保护和发展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意识薄弱,人们没有将当地特有的地域传统民居文化表现出来。

2.2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面临困境的原因

2.2.1生活设施落后

在鳌山卫传统民居中,因民居建造历史久远、当时社会条件有限、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传统民居的室内中并没有现代化生活的所需设施,在日常人们的生活中,造成许多不方便之处。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大众对生活的舒适度、方便性、质量性的要求较高,传统民居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此外,鳌山卫传统民居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因材料的特殊性要在一定的时间中对其进行检查和修缮,室内的内部空间由于传统民居窗户过小的因素导致光线昏暗,采光不足。这些缺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活方便、宽敞明亮、空间范围大、使用时间长的现代楼房。

2.2.2需求日渐减少

从建筑的营造成本来看,以传统技艺的方式建造房屋相对采用现代建造方式更加费时、费事、费力。除了一些特殊建筑,如祠堂、家庙等会采用传统的营造技艺进行修缮或建造外,大部分住宅的建造则基本采用现代建筑工艺,仅有少数的人们会通过改造成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方向去改造成民宿等。从建筑的从业意愿来看,从事传统建筑营造行业的人员,需要具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现场进行传授学习,因传统建筑行业的工程量较少,导致从业人员的收入较少且不稳定,一些传承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子承父業”,这都影响了年轻一辈学习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意愿。

2.2.3建筑观念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部分大众的观念取向里,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需求,对于老旧的传统民居是不喜欢的,除了少部分被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是用于旅游开发的较好传统民居之外,在许多大众的心目中,普通的传统民居是生活贫困的象征。针对这种观念的变化,人们会大量的选择钢筋混凝土式的现代建筑,对于传统民居的选择已经基本抛弃。

3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的数字化展示设计策略

3.1传统民居营造的艺术还原

首先,对鳌山卫传统民居进行信息的采集与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在得到充分确定是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利用电脑软件对传统民居进行三维数字建模,建立鳌山卫地区传统民居三维数据库,力图真实还原鳌山卫传统民居的建筑原貌,尤其是在建筑风格、样式、细节上的表现;其次,通过利用现代数字化展示技术等,制作每处传统民居的展示视频,让观众们体验式参观传统民居;最后,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仿真系统,为参与进来的观众者提供一个视、听、触觉三者皆有的虚拟体验,让参与者犹如身临其境,以自身的感受沉浸式体验。

3.2传统民居信息的科学构建

鳌山卫地区融汇了海洋文化、军事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丰富,所得到的各类信息量是巨大的,无法进行全面详细的展示表现。在信息量巨大的情况下就要进行科学的建构所要展示的信息内容,深入分析公众对于文化需求的趋向程度,以及当前传统民居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客观的选取和主观的感受来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筛选出价值性高、逻辑性强、辨识度高的信息。

3.3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延续

在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数字化展示设计中,通过数字化展示来阐述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利用三维展示技术实现360度的观看民居的全景、分解民居营造的工序、自主选择营造的工具、虚拟使用建筑材料等操作,将众多的信息以游戏通关的性质表现出来,以通俗易懂的展示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大众。如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现场营造技艺的展示,传承人与参观者在现场互动交流,以更加真实的面对面场景来介绍营造技艺文化、讲解故事传说、表演民俗节目等,参观者还可以现场体验营造技艺项目。

4結语

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数字化展示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以保护与传承为前提,运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以营造的艺术还原、信息的科学构建、文化的传承延续等展示设计方式向外界进行传播与展现。现代数字化的方式给人们一个重新认识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新视角,运用数字化展示技术对传统民居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了人们对鳌山卫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认知度与关注度,对鳌山卫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展示设计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服装橱窗静态展示设计研究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基于市场经济的陈列设计研究
数字化制胜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