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合三可”的合作原则
2021-04-09刘卓军
“能力可及”和“资源可配”应是选择构成合作综合主体成员的标准,也应成为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合作方共同体的指导原则。
现代社会没有合作将是不可思议的。本质上,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发挥各自作用的联合行动。
刘卓军
合作的参与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互补的资源等,缺少这些,就很难会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说,合作的根本追求就是要创造新的能力,人类社会越发展,合作的范围越广大。
合作有形式上的合作和效果上的合作之分。不是所有的合作都能形成新的生产力,也不必然都会产生出共赢的效果。好的合作既图形式更求效果和质量,毫无疑问要做到这些是有前提的,其中,“两合三可”的合作原则非常值得倡导,即“合情合法、有利可图、能力可及、资源可配”。
合作,既要说,更要干。从操作的角度做概括,合作是一个追求目标的过程,是(制定计划)实现计划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会很复杂,但要点是,干事!
干一件事,特别是要长期地干一件事,一定要有意义,要符合情理,也就是应当做到合情合理,所以概括起来说,合情将与干事的动机密切相关,合情能促发冲动、激发热情;同时,干事业既不能想当然也不能持不管不顾的态度,必须要符合现行的法律规范,而合法合规是处理好各类约束和限制的必然选择。当然,社会的发展总会遇到法律规章有空白,甚至滞后、落后的情形,这正说明了改革和深入改革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于想干事业的主体来说,不可能总是坐享其成,还要积极地为法律法规环境的改善和进步做积极的努力。企业主体,尤其是大的企业平台必须在获得法律咨询服务上做出相应的投入安排。总之,“合情合法”是第一位的。
接下来必须要正视“有利可图”的问题,旨在务实地解决和明确利益的(预分配)问题,追求的(共识)问题。合作总是有成本和风险的,究竟图什么?无利可图的合作不可持续,也根本不应该启动。当然,利益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分不同層次和类型,但各合作方的利益诉求从根本上必须受到情与法的约束。亲兄弟明算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责权利的约定清楚了,不论共同的努力能否取得最后成功,合作的展开都会动力十足。回避利益划分之事,采取躲躲闪闪、语焉不详,甚至过多地大讲情怀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利说清楚了,责和权也要明晰。参与合作的各方都必须能对合作的展开做出相应比例的贡献,这其中无外乎是要出力气、出智慧和出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
既然是合作,就要形成和建立参与合作的综合主体——合作方共同体。进一步,还需要经常客观理性地分析综合主体是否具备与实现所追求目标相适应的整体能力,合作方共同体能否整合到或导入进为有效实施基于目标的计划所必须的各类资源。可以说,“能力可及”和“资源可配”应是选择构成合作综合主体成员的标准,也应成为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合作方共同体的指导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原则被普遍认为是行事所需依据的准则,通常是通过长期经验或理性观察与分析而得出的合理化的总结。不可否认,合作及其合作原则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认识会与时俱进地变化。所有参与过不同类型合作的人,不论成功与否都会有各自的体会和感悟。来自不同的领域,关注不同的事务,得到的认识也会多彩缤纷。例如,已故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就曾提出过包含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无歧义准则在内的合作原则,旨在有效地指导人们在对话交往中有节制、有分寸地使会话符合公认的目标或方向,即会话中传递出的信息量要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不传递虚假及缺乏足够证据的信息;不传递无关联的信息以及要清楚而无歧义地尽可能简练地传递信息。
国际社会在经历了2020年的严峻考验之后,走出困境焕发精神肯定需要看到更多更高质量的合作。而成功的合作也肯定不是说出来的,要实践、要干!
中国经济的发展,说到底要靠企业的发展,而合作是值得寄予期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