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众托院士:科研路上写春秋
2021-04-09沈黎明
沈黎明
2020年9月27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第7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系统工程学科创建人之一王众托荣获“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此奖是中国管理科学奖体系中最高荣誉奖项,首次颁发于2008年,获奖者为钱学森、宋健、张劲夫、赵南起、袁宝华、钱正英6位学界泰斗,本次是时隔12年第2次颁发此项大奖,王众托院士为仅有的3位荣膺者之一。
亲身经历民族苦难,发奋读书立志报国
王众托祖籍湖南平江,1928年8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母亲是国内最早一批学化工的女大学生。王众托的父亲早年在吉林修铁路,“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愿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回到北京,两年后因生活所迫,携全家离开北京来到陕西潼关,在陇海铁路谋了一份养路与新线建设工作。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王众托自幼聪慧,父母对他给予厚望,到了上学的年龄便送他去读书,希望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谁知相对平静的生活没几年,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罪恶的枪声,日本人大举入侵中国,抗日全面战争爆发。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王众托的父亲选择留下抢修被日军炮火破坏的陇海铁路,母亲则带着王众托先是南下湖南老家,后又辗转四川、陕西等地避难。但不论到了哪里,母亲都尽最大努力让他继续学业。1946年,王众托终于不负父母厚望和自己的努力付出,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来到北京,他勤奋学习,每天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后直奔图书馆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即便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
俗话说天道酬勤,1951年,王众托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当时党和国家为了加强新中国科研力量、培养建设人才,在东北重要工业基地之一的大连创办了大连理工大学(当时叫大连工学院),急需一批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才能的师资力量。于是王众托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开始了科教之路。
不忘初心担当重任,两项创新成果解国家急需
来到大连,王众托顾不上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很快进入工作状态。3年后便因在自动化控制研究方面的独到见解,在同期入职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鉴于他的才能,学校为满足国家建设对国防和工业领域自动化控制人才的需求,委派王众托主持创建了自动控制专业,并任命他为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这一年他年仅26岁。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此后随着计划的推进,工业、国防等许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急需大量钢铁,尤其是特种钢材。而那时我国刚从连年战火中获得新生,特种钢生产技术十分落后,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各种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决定开展科研攻关。大连理工大学接受任务后,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安排王众托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科高才生投入到特种钢生产技术攻关中,让他担当研发电渣重熔冶金方法中控制系统的重任。电渣重熔冶金法1935年由美国科技人员发明,因其能获得比传统冶金方法更高质量的钢材原材料供加工生产所用,对重工业,以及国防、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发展十分重要。
同每一项科研成果一样,电渣重溶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每次用好长时间反复计算、推敲制定出的设计方案在实验中出现问题时,王众托都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的知识积累,更笃信自己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他反复仔细核对计算数据,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攻坚克难。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王众托终于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电渣重溶的交流控制系统,解决了当时特种钢生产中的一大关键问题。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产量的不断提高,各地急需一批石油输送管,国家有关部门向大连起重机厂下达了研发加工石油管卷管机的任务。研发过程中工厂技术人员在自动控制部分遇到难题,久攻不下,经大连市政府协调,王众托接下了石油管卷管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王众托心里清楚,这是一项关系重大的紧急任务,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每天奔走于学校和工厂之间,风雨不误,与工厂科技人员一起全力攻关,最终解决了一道道难题,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石油管卷管机自动控制系统,为大庆石油远距离输送贡献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在进行自动控制方面科学研究的同时,为了给这一领域培养更多人才,王众托还针对我国缺少专业书籍的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期,千方百计挤时间,先后翻译了《自动调整原理》等3本外国专业著作,此举为我国自动控制研究乃至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时俱进开拓前行,创建新学科研究成果丰硕
1977年年末,教育部研究决定,在大连理工大学等6所全国重点院校建立系统工程研究机构,同时招收研究生。1978年王众托被任命为大连理工大学新创建的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成为我国第一批系统工程科研机构与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创建人和领军人物。
系统工程研究室成立后(1980年升格为研究所),王众托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国家、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科研方针,经常带领团队深入钢铁厂、石化企业、通讯公司及能源、电力系统,与他们密切合作,对生产计划、产品结构等认真研究后制定出优化方案,大大提高了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后来王众托又与政府部门合作,进入县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领域,在深入调研缜密分析的基础上,为他们的战略决策系统设计出优化方案,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多项大奖,其中《网络计划技术的新方法、应用与程序库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区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4年王众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重视,王众托作为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几十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数十个省市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都顺利完成,获得好评,尤其1996—1999年由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获得了“特优研究成果”。由于多年来研究成果丰硕,2001年王众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后,王众托在系统工程领域耕耘不辍,2008年他再次掛帅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组织)知识管理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再次被评为“特优研究成果”。这一年王众托正好80岁,可以说特优评价是送给耄耋之年的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如今已94岁高龄的王众托,仍心系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经常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掌握系统工程领域的新发展,到系统工程研究所与青年科研人员研讨新课题,关心他们的成长。他还经常应全国一些大学邀请去做专题报告,虽有些辛劳,但他从不拒绝,王众托说:“这也是为祖国科学事业服务的一种方式。”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王众托非常喜欢唐诗《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可以说这首诗的意境正是对他几十年不忘初心、立志报国,勇于开拓、砥砺前行的科研人生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