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 “双奥城”的再一次举世瞩目
2021-04-09泽一
泽一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4次考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他强调,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迎来了一周年倒计时。冬奥的脚步将至,在政府高度重视和人民大力支持下,秉持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不仅使中国对自己,更使世界对中国能够顺利举办此次盛会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2015年7月31日,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也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招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截至2020年12月5日,来自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96万。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对北京冬奥会注入了热切期盼。
本届冬奥会由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三处共同承担竞赛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赛事。
被誉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于2016年动工建设并于去年年底完工。此次工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场馆制冰使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环保的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不仅能够使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制冰能效也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为确保冰面质量能够达到冬奥标准,北京冬奥组委邀请了特聘制冰师马克带领国内外制冰团队开展联合制冰。经过一系列精益求精的施工,场馆顺利实施首次制冰,速度滑冰赛道惊艳亮相。考虑到赛后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践行绿色节能和智慧场馆的目标,国家速滑馆采用了独特的创新设计,使得赛后冰面可进行分区制冷,对每块冰单独控温,实现场馆“同时运行、不同使用”。这块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的冰面也成为了由新技术打造的世界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
1月25日,五棵松体育中心冰上运动中心制冰也已通过验收。“6小时冰篮转换”技术,一直是五棵松体育馆最大的建设亮点,为场馆运营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场馆利用率。五棵松体育馆作为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结合了各项节能技术的优点,各方面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
在此之前,作为“双奥场馆”的国家游泳中心也通过“水冰转换”制出了4条符合标准的冰壶赛道,实现了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的自由切换。
张家口赛区被称为“雪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该赛区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场馆。位于山下的看台区也是“雪如意”的一大亮点,其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2020年,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均具备了比赛条件。为了进一步优化美化生态环境,张家口市有关部门深入实施环境清理整治行动,清理规范建筑工地,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优化提升绿化效果,赛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设有7条坡度、落差大的雪道,建设难度极高。建成后将是国内最高等级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唯一符合冬奥会标准的赛道。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内有16个角度、不同坡度的弯道。自然地形和独特的遮阳设计相结合,可以确保运动员发挥出最高水平,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感也更舒适。
延庆赛区的规划建设始终没有离开“绿色办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比如赛区造雪融化的雪水净化处理后再利用,每个场馆都配有污水处理系统,做到了“向自然界零排放”,赛区内也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等等。
受疫情影响,2020年赛事停摆,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少国内没有开展过的项目。面对眼前的一系列困难,中国冰雪军团设计了“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战略,并且组建了所有小项的训练队伍。运动员们没有松懈,依靠队内赛和体能训练,尽可能降低一切不利影响,并不断传来有关赛事的好消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要办一届绿色、节约、廉洁的冬奥会,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强身健体,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我们要让奥林匹克点燃青年梦想,让冬季运动融入亿万民众,让奥运盛会惠及发展进步,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一步步走近,让我们伸出双手,去拥抱这个雪花圣洁的冰雪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