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讨
2021-04-09张继栋
[摘要]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地方国有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企业数字化发展历程的阐述,以及对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结合地方国企集团信息化工作的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对策建议,力图破解数字化转型实际工作中的困局。
[关键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剖析;途径对策
一、 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数字化的载体是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于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这台计算机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率先提出[1]。梅棹忠夫在研究人类历史演进的时候,结合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逐步演进的过程,联系到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概念及“信息将成为很重要的经济要素”的观点。与此同时,欧美传统产业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常常强调以技术为先导和数字化表现,自此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数字化(Digitalization)等概念开始普及。
20世纪80年代后,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引发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称之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文明”[2]。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农耕社会,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是“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内燃机和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历时300年,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浪潮时期,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引领了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历程。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计算机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计算机操作不断便捷,推动了计算机快速广泛的应用。信息化伴随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快速提高了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速度和累积的数量,促进了人性创新和自由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人类各项生产、商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方式,愈来愈多地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地表现为数据的累积、交换、加工、处理和应用,而数据的累积、交换、加工、处理和应用又推动各项生产、商业、生活和文化活动以新的方式出现和其质的提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数字化了。通过这种数字化进程,美国众多企业抓住了数字革命的机遇,创新了商业模式,创造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繁荣。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也紧紧追随着美国,积极推进数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显示[3],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规模达13.1万亿美元,中国居第二,规模为5.2万亿美元,德国、日本、英国分别居第三至第五位。其中,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各国GDP比重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63.4%、62.3%、61%,而中国数字经济占本国GDP比重为36.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1。
当前,全球面临新冠肆虐,经济下滑,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数字经济“逆势上扬”,发展数字经济是各国推动经济尽快复苏的关键举措,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所在。撬动经济增长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带动了数字经济强势崛起,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出总体部署。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土地、勞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5]。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6]。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是摆在地方国有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 企业数字化发展历程
1. 欧美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个人计算机普及,推动欧美国际企业数字化起步,即电子化、数字化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计算机基本上为大型计算机,特点是价格昂贵、体积巨大、能耗巨大、维护成本高,仅应用在国防、航天及科研领域。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微软和苹果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大规模普及应用,计算机成本大幅度降低,计算机个人化和小型化成为趋势。个人计算机快速普及引发了业界所称之为的第一次信息化浪潮,这一阶段是以计算机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起步阶段。计算机开始由科研领域广泛应用到制造业、企业管理和办公等其他领域,计算机的应用出现取代了纯手工处理繁琐事务的现象,事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升,人类第一次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深刻变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应用从文字处理、人事财务物资管理等起步,“办公数字化”是这个阶段起步的最显著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欧美逐步诞生了MRP、MRPII、ERP、MTL、SCM、CRM、EDI、SFA、CAD、PDM等企业辅助制造、辅助生产管理等丰富的应用。如: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主要用于企业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主要关注的就是如何通过不断的沟通了解并影响顾客的行为,通过分析对顾客有效并可供参考的信息,增加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改善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时非常重要的工具,运用大量的、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大减轻了手工绘图的设计模式时代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基本上涵盖了CAD时的产品数据,加强了对产品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的管理。
第二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了欧美国际企业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万物互联、音视频互动等相关业务,全球信息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应用由局域网到广域网、城域网及互联网的快速推广,以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为重要标志,人类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高效连接,人类信息交互、任务协同的规模得到空前拓展,空间上的距离不再成为制约沟通和协作的障碍。20世纪90年末到21世纪初,亚马逊、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公司短时间内凭借互联网技术使得业务、客户和收入爆发式增长,企业财富积聚,迅速超越众多的传统产业巨头。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全面推进,以互联网成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电子数据呈现结构化、非结构化并存并通过网络大规模交换、共享和聚集的态势,移动终端的普及又将电子商务和社交等应用快速推进并融入社会生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促进了人类感情互动、商业互动,使得世界扁平化,成为地球村。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物理实体的实时状态被采集、传输和汇聚,从而使数字化的范围由人类世界蔓延到整个物理世界。
第三阶段: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动互联网应用进入了智能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10年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和应用出现并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生活模式巨大的改变。基于互联网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互动,形成累积了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资源。国际互联网企业快速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引擎,并将相关技术在传统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如:2006年8月,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7]。随后,全球互联网领军企业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投入巨资研究,并在较短时间内相继发布公共云计算平台,成为云服务供应商,提供IaaS、PaaS和SaaS云计算技术服务。这些应用的提供者不仅仅是云服务提供商,还有众多的第三方提供商,常见的有电子邮件、网站建设运行、网盘、Office365和CRM等。云计算将整个数字化技术和服务产业链紧密地汇聚在一起,大幅度降低了数字化投入成本和进入门槛,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广泛普及。
2. 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
国内企业数字化发展历程全面体现在政府倡导、主导信息化政策,政府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引导企业信息化转型,并取得全球瞩目的成效。
第一阶段,国内企业信息化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国内信息化主要是大型计算机应用,主要用于军事、科研等方面,国家少数部委及经济发达省份的省级政府信息部门拥有大型计算机用于处理地理数据、人口数据等海量经济政务数据。企业信息化应用主要在电力、石化行业等技术密集型大型工业生产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期,个人计算机进入中国并开始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中普及,从文字处理和会计电算化等应用起步。思科、北电等国际通讯产品巨头和计算机局域网操作系统NOVELL、WindowsNT率先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并逐步在金融行业、政府部门开始应用。大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本上是全套引进欧美的系统,简单信息化系统应用从模仿式到自主开发,并逐步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事务处理各个层面,比如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MIS系统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8]。
第二阶段:政府强力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全面启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中国企业上网工程。2000年3月,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由大型国有企业、各行业协会共同发起了“中国企业上网工程”,号召全国企业建成21世纪的网上企业园区,并广泛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上网工程的具体目标是:百万企业上网,千万商品入库,即通过一年的工程运作,实现小型企业100万家,中型企业1万家,大型企业200家上网。各类企业上网数目在三年内实现每年递增100%。同时,企业上网分为三个级别的应用标准:一级应用要求企业在网上建立网站及主页,使用电子邮件作为常用通信手段之一;二级应用要求参加行业网上展示交易会,产生网上供需信息和客户服务信息交流行为;三级应用要求在企业内部管理、对外经营等方面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上网的企业应100%实现一级应用水平,60%的企业达到二级应用水平,10%的企业达到三级应用水平。中国企业上网工程,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IT技术服务产业鏈的快速发展和服务完善,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生态圈。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我国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系统性强、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信息化发展纲领性规划文件[9]。文件明确大力推进信息化,指导制定并完善集成电路、软件、基础电子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政策,指导研究制定支持大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政策。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发布了中央企业信息化指导意见,制定了央企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等,开展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级考评,落实了信息化工作目标和考核机制。截至2010年,各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各央企总部均高度重视信息化投入,支持管理决策的各种应用系统如ERP系统成为标配,总部各类业务事务处理基本全部实现网络化。各地方规模企业,包含有实力的地方国有企业全面普及办公、财务、人力资源系统,以及各类MIS、ERP和CRM系统等。这一阶段,国内企业信息化得到全面的普及,广泛应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电子商务渗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在由信息化支撑的各类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累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多年努力,我国企业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体系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也建成了覆盖地域最为广泛的通信网络系统,构筑了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企业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等各项应用之中,部分企业数字化进入了升级阶段。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党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并陆续推出了扶持政策,全面有力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和网络强国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冲击着原有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颠覆性变革了原有传统产业结构,并逐渐编织起新的工业网络、商业网络、社交网络、生活网络。各地大力建设新兴的5G网络、公有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了广阔的虚拟空间,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脱颖而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财富爆发式积聚现象以互联网公司为载体显现。通过多年的全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积累和储备,企业数据资源也大规模聚集,其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数据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逐步呈现出来,以企业为主体孕育出全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诞生。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在二十国集团中对数字经济提出了明确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等政府主导的信息化、数字化战略进程,国内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可以和国际巨头相比的体量巨大的“巨无霸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大陆共46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入选数为零。2020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大陆共111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入选数4家,其中京东集团位居第102位,阿里巴巴集团位居第132位、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位居第197位,小米集团位居第422位。
三、 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實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由此,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进入了提级升档的新阶段。
1. 国有企业信息化发展取得成绩
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数字化,着力培育数字新模式新业态,为数字化转型工作奠定良好开局。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央企,在打造数字化研发体系,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促进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许多成为行业数字化的标杆。如国家电网集团大力发展超高压智能电网,在电力传输节能和安全性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中石化集团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企业ERP应用全覆盖,全面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管控。中国电子、中国系统和中航集团等,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等尖端数字化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如在卫星导航、航空航天、5G基础设施等方面,自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担负起了国家脊梁的角色。地方国企大力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广泛普及了各种办公OA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也取得了很大成效。近几年来,贵州、福建率先成立地方国有省级大数据集团,通过为地方政务服务,挖掘数据资源,引领大数据产业发展。广东、上海及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纷纷成立省级或地市级国有地方大数据公司,在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同时,实施数字产业化战略。
2. 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如: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流程不合理、协同不充分等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现象,数字化转型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经营、运行和管理各个环节等问题。地方国企大多处于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缺乏垄断资源,资金普遍较紧,大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相对央企而言,规模小,实力弱。对比央企和民企标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1)数字化水平总体不高。根据浪潮联合中企联《新形势下的国企数字化转型之路》白皮书显示,大部分国企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工作。一些行业的龙头国企,在完成内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依托产业链,通过数字技术向上下游赋能。整体来看,大部分国企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级或者中级阶段,达到高级阶段的企业只有5.3%左右。地方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则普遍更低[10]。如每个地方国企为了适应地方国资管理和自身的管理需要,设计了很多种类的报表,而绝大多数的报表都是手工填写的,不是来自于业务系统的原始数据,往往这样的报表数据是经过“加工”的,反映不出真实的情况,准确性、时效性欠佳,报表技术水平不高。
(2)信息孤岛造成数据孤岛。经过多年努力,许多地方国有企业建立了各种各样的MIS业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和ERP系统等,但由于投入不到位、管理模式变化、管理流程固化度不高、项目逐步推进、机构多次变化等历史原因和技术局限,地方国企应用系统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集成性欠缺,仍然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如同一业务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而产生冲突,系统流程与实际操作流程不统一,各种业务系统简单归集在同一机房,但彼此孤立,互不兼容,无数据交换,最终的汇总报表不是从系统中直接抽取,而是出自于“手工”处理等。
(3)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企业内部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加工利用不足,数据资源对企业风险控制、决策支持、智能制造和客户服务等贡献率有待提高。许多企业,多年来多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数据资源,却无人问津,数据分析严重缺失。重应用系统建设、轻数据加工分析、轻数據应用问题非常普遍。如许多地方国企信息系统有合同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仅仅是合同文档归集,无法回答期限内各层级公司共签署了多少份是正常履行的、多少份合同逾期、逾期合同涉及资金有多少、逾期周期多长、有多少合同出现了风险等问题,甚至出现应用了合同管理模块,合同还出现重大风险的现象。数据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
(4)数字化人才严重匮乏。地方国有企业大多为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人才济济,但数字化人才严重匮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迅速发展支撑数字化转型,具体实施的是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人才,特别是懂业务、懂技术、懂法律的跨界人员普遍缺乏。如国有企业工资体系与市场脱节,数字化人才常常留不住,刚刚招录的研究生、本科生,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市场价值提升,但工资收入与其技术能力不相称,工作几年就辞职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 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
随着国家全面打造营商环境,政府进一步“放管服”,地方国企原有的各种区域垄断、区域保护逐步消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地方国有企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地方国企要实施好数字化转型,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 地方国有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数字化思维方式
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化经济和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文件精神,必须切实按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贯彻执行,围绕如何结合国有企业实际落实数字化转型、如何转型,而不是纠结于要不要转型。要深刻领会数字化转型既是打造数字化企业,更是塑造企业“新型能力”。地方国有企业通过数字化来分析和挖掘企业发展的新价值和新商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要经常性开展领导层数字化培训,如邀请专家讲座,到标杆企业调研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层数字化和员工数字化的意识,逐步培育数字化转型企业氛围,注重强化数字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引进或选拔任用在数字化方面实践经营丰富、组织实施能力强的实干家充实领导班子,杜绝集体决策的领导全都是外行的局面。
2. 地方国资委要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将数字化转型量化并列入绩效考核
地方国有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已经多年,考核大多偏重年度绩效,主要考核指标包括收入、利润等,对信息化或数字化往往缺乏定量的年度考核,部分用“积极推动”“大力发展”和“加快建设”信息化或数字化字样,甚至有的根本不提信息化或数字化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国资管理部门关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中缺位或弱化,而绩效考核直接决定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薪酬待遇。因此,地方国资管理部门为推动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通过对标,各层级国有企业要建立与国有企业实际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目标和举措,将数字化转型工作量化并作为绩效考核目标。
3. 强化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通常涉及组织架构、核心业务及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革,需要转变原有传统的管理思维来适应这些复杂的转变,需要制定一个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并贯穿于其他业务战略,作为技术支撑,与其他业务战略要保持协调一致。地方国资管理部门要重视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指导,加强对企业的辅导和培训,大力推广对标活动,帮助企业导入先进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蓝图与推进路线图的顶层设计与过程把控,确保战略、业务、技术等的一致性和协调联动,促进整体协同效应的发挥。要树立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正确的理念,通过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途径,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4. 明确数字化转型任务及分步实施步骤
根据地方国有企业各自产业特点,确定具体数字化转型运营模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业务数据化,其次是数据资产化,再次是资产服务化,最后是服务业务化。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网络、公共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流程支持的供应链、价值链等资源整合及调配等ERP生态系统建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支持的决策支持和服务价值提升等创新赋能系统建设。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任务和责任要落实到位,责权利要具体化。对于国有企业集团总部,作为资本所有者实施集团化管理,应立足于数据驱动,主要负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系统赋能平台建设,如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等,以及风险管控等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对于地方国有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主要从事加工制造生产和商贸服务等具体经营,应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流程和业务数据的具体生产和电子商务业务应用开展系统建设。地方国有企业根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监管要求,分步骤实施。
5. 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机制必须到位
数字化正在加速渗透到地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层面,随着持续创新的数字技术和日益丰富的企业内外部数据要素推动企业转型,企业内部各项制度重构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企业制度变革将贯穿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保障机制,包括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资金保障等。数字化转型项目往往是“一把手”工程,在保障人、财、物的同时,有大量的跨机构、跨部门的协调工作要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数字化转型企业 “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全程督办和协调。
6. 制定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规范,提供“国资云标准化基础服务”
简单易用、标准通用、性价比高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的至关重要因素。地方国有企业根据国资管理要求,均建立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了各种业务和电子商务系统。各企业对数字化的要求各有差异,但为了适应国资监管要求,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等也有很强的共性要求,如企业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管理等。可以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地方国资监管部门牵头,整合国资系统数字化技术资源,制定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规范,采用市场化方式统一建设“国资云应用基础平台”“国资云信息网络安全基础平台”等,提供“国资云标准化服务”,如Iaas、Paas或Saas服务,提供满足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易装、易联、易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就能彻底消除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障碍,能够避免各个企业“摸着石头过河”,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技术水平。
7. 建立数字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数字化转型实施,根本还是依靠人才,而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的途径还是要靠人才机制。地方国有企业的薪酬体制普遍实行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实行以岗定薪,薪酬待遇以岗位、职级为基础,这往往会形成干多干少一個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客观上成为阻碍创新的藩篱。地方国有企业要从顶层体制机制考虑并切实落实,包括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化创新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奖励、股权激励等,要按市场化机制的要求,真正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如,对于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表现突出及贡献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项目提成奖励或股权、期权等激励。
总之,地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根据各地方国有企业的具体实际,以价值为核心,以市场为指南,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数字化转型评价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大资源投入,统一规划,讲究策略,讲求实效,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20世纪下半叶“信息化”概念及用词历史源流考释[J].史学理论研究,2009(3):90-98.
[2]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潘琪,张焱,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3] 刘多.《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解读[J].互联网天地,2020(10):8-15.
[4] IDC.IDC Future Scape:2020年全球数字化转型预测[R].Framingham:IDC,2019.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N].经济日报,2020-4-10(01).
[6]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EB/OL].(2020-09-21)[2020-11-30].http://www.sasac.gov.cn/n2588020/n2588072/n2591148/n2591150/c15517908/content.html.
[7] 涂俊.云计算——安全资源池化[J].信息通信,2017(4):119-120.
[8] 武刚.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EB/OL].(2009-09-24)[2020-12-10].http:www.gov.cn/test/2009-09/24/content1425447.htm
[10] 浪潮,中企联.《新形势下国企数字化转型之路》白皮书发布[N].美通企业日报,2020-11-24.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Approache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bstract: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digital econom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imminen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Th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the specific approache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recommended with the experience in the informatization work of local state-owned enterpris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aimed to solve the issues in the practical work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digital transformation;analysis of the problems;suggestions and approaches
作者简介:张继栋(1966-),男,硕士,江苏省国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省级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省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收稿日期:2020-12-10 责任编辑:殷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