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县九甲金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2021-04-09姚顺列王登辉
姚顺列,王登辉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三队,云南 玉溪 653100)
云南镇沅县九甲金矿位于哀牢山成矿带,该成矿带先后发现了老王塞、金厂、双沟、下岔河等金矿床(点)。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近期在矿区内开展了1∶1万地质填图及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异常所处地质背景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藏-三江造山系,扬子地台西缘多岛-弧-盆系,金沙江-哀牢山蛇绿混杂带(C-T2)哀牢山蛇绿混杂带(Ⅶ-2-4-2),地处滇西准地槽,属滇西褶皱带墨江-金平褶断带上的墨江绿春拗断区。东侧以哀牢山深大断裂为界,与哀牢山褶皱区相邻;西侧以阿墨江大断裂为界,与思茅勐腊拗褶区相邻。各构造单元的边界均为呈北西走向的深大断裂。受这些深大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地层展布、岩浆岩形态等均呈北西向展布,并发育北西走向的安定-九甲断裂及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压扭性、剪性构造带。哀牢山金矿成矿带就界于安定-九甲断裂与哀牢山深大断裂(哀牢山韧性剪切构造带)之间。区域岩浆岩主要沿阿墨江断裂及红河断裂之间的哀牢山韧性剪切带成带状分布,呈现多期次的特征。
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九甲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的广大地区,以哀牢山断裂为界可分为深、浅两个变质岩带,哀牢山断裂以东部为深变质岩带,由早元古界哀牢山岩群组成;哀牢山断裂南西为浅变质岩带,由古生界与中生界组成。变质作用表现为多期次、多类型叠加变质的特点。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广泛出露一套古生界浅变质碎屑岩,即马邓岩群。马邓岩群经历多期变形、变质,按岩石组合的不同马邓岩群可分为外麦地岩组(Pzw)、淇海岩组(Pzq)、迤水平岩组(Pzy)和转马路岩组(Pzz),各地层特征见表1。各岩组之间由构造界面分割。其中外麦地岩组(Pzw)是矿区金多金属元素的重要赋矿层位,几乎分布于整个矿区,为一套浅变质的劈理化变质石英砂岩、砂质硅质千枚岩等,以含较多结晶灰岩条带及硅质板岩为特征。
表1 矿区岩石地层特征表Tab 1.Rock-Strata Chracteristics of Orefild
矿区受哀牢山深断裂及安定-九甲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主要发育一系列平行于这两条构造线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并在这两条断裂之间形成了北西至南东走向的长条带状韧性剪切带。区内地层表现为北西-南东走向的单斜构造,倾向东,倾角10°~50°。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的一系列压扭性推覆断裂,倾角一般较缓,仅个别断裂倾角达60°,这组断裂走向延伸规模大,纵贯矿区,相互间近于平行,构成叠瓦式推覆断裂。其次发育南北、北东走向张剪性小断裂,延长规模小,仅数百米。
区内岩浆岩零星分布,分别于和平(新村)、下龙村附近地表出露有绿片岩(原岩恢复为玄武岩),呈狭长带状产出。其余均为零星分布变辉绿岩呈小岩脉或岩墙零星产出。
矿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次生褐铁矿化等。金异常与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密不可分。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开展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密度为250 m×50 m,通过总结前人工作成果,参考地矿部1978年《地球化学探矿工作手册》,确定了5个找矿指示元素为Cu、Au、As、Sb、Ag。
3.1 异常下限值的确定
异常圈定的各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均采用化探专业统计软件计算,方法步骤:
(1)人工剔除特高值;
(2)按对数分组进行分布形态检验,选出形态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最接近的组,并以这组的中位数作为该区该元素的背景值;
(3)异常下限的计算公式为lg(Ca)=lg(Co)+n×lg(δ),其中Ca为异常下限值,Co为背景值,δ为标准差,n取值范围1~3。通过圈出的异常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此次异常统计n值选取2为最佳(表2)。
表2 矿区异常下限统计表Tab 2.Statistics of Anomaly Lower Limitation of Orefield
3.2 单元素异常评价
(1)Cu地球化学异常特征:Cu元素异常仅在矿区北部存在较小面积的异常(图1),异常强度较弱并与其它元素异常套合较差,在下龙村绿片岩体附近Cu元素异常存在一极大值277×10-6。根据此次异常数据分析推测异常为与断裂热液有关的隐伏Cu矿化(体)所引起,对寻找铜矿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2)Au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矿区内Au元素异常分布较为规律(图1),其主体部分沿F33号断层呈4个异常星团带状分布,严格受F33号断层控制,异常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此异常带内Au极大值为167×10-9,异常浓度梯度变化较好,浓集中心及水平分带现象明显,异常规模及异常强度均属中等,与As、Sb两种元素套合较好,在此异常带内有较好的找金前景;大梁子村绿片岩体附近存在2个Au元素异常星团,异常极值分别为40.7×10-9、31.0×10-9,异常规模及异常强度较小,异常分带较明显,与As、Sb元素相套合,具一定的找金前景;在大窝棚地村附近存在一Au异常为单元素异常,异常规模较小,极值为64.5×10-9,有待进一步核查。
(3)As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矿区内As元素异常分布与Au元素的异常分布高度相似(图1),其主体部分均沿F33号断层呈带状分布,异常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As的极大值大于200 ×10-6,异常浓度梯度变化较好,浓集中心及水平分带现象明显,异常规模较大,与Au、Sb两种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对寻找金矿床有着较好的指示作用;在大梁子村绿片岩体附近同样与Au、Sb元素异常相套合,极大值大于200×10-6。
(4)Sb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矿区内Sb元素异常的主体部分与Au、As元素异常相套合沿F33号断层呈带状分布(图1),受F33号断层控制,异常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Sb的极大值大于200×10-6,异常浓度梯度变化较好,浓集中心及水平分带现象明显,异常规模较大,对寻找金矿床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其余Sb元素异常呈小环状零星分布于矿区内,异常规模较小。
(5)Ag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矿区内Ag元素异常的分布较为分散(图1),多位于断层及糜棱岩化带附近,呈较小的环状,多为单线异常,在大岔山附近F32号断层下盘存在一Ag极大值2000×10-9,此处异常面积较小,有待进一步核查。
图1 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图Fig 1.Geological-Geochemical Anomaly of Orefield
4 成矿预测区的选定及综合评价
根据各单元数异常的面积、衬度、浓度分带、异常内面积、元素组合及各元素套合情况及对应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本文划分了3个综合异常区,分别为Ⅱ1、Ⅱ2、Ⅱ3(图2)。
(1)Ⅱ1异常区出露外麦地岩组(Pzw)和淇海岩组(Pzq)灰色劈理化变质石英砂岩、砂质硅质千枚岩及少量板岩等,硅质条带发育。异常区有变辉绿岩小岩株出露,东西两侧1 km处有近南北向绿片岩脉展布,与Au、As、Sb元素异常展布方向基本对应。异常以Au、As、Sb元素为主,呈近南北向肾状、马鞍状、带状分布,长约1.9 km,宽约0.7 km,面积约1.3 km2,受F33号断层控制,异常元素组合齐全、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及浓集中心较明显。推测为与哀牢山深变质岩成矿带旁侧的次级张剪性节理、裂隙石英脉有关的热液型隐伏金矿化引起。该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2)Ⅱ2异常区出露淇海岩组(Pzq)绿灰色绢云石英千枚岩、硅质岩,少量变质石英砂岩。异常区内有近南北向绿片岩脉展布,与Au、As、Sb元素异常展布方向基本对应。异常以Au、As、Sb元素为主,局部以零星Cu、Ag异常为辅,沿北北东向呈肾状、马鞍状分布,长约1.4 km,宽约0.64 km,面积约0.89 km2,异常元素组合齐全,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及浓集中心明显。推测为与哀牢山中基性岩有关的热液型隐伏金矿化引起。
(3)Ⅱ3异常区出露地层、岩性与Ⅱ1异常区相同,异常区北300m有变辉绿岩小岩株出露,西南方向约500 m处公路边有褐铁矿化雁行石英脉及炭质层分布。该异常以Au、As、Sb元素为主,呈近南北向肾状、马鞍状分布,长约1.34 km,宽约0.73 km,面积约0.98 km2,东部未封闭,异常元素组合齐全、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及浓集中心较明显。该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5 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Ⅱ1、Ⅱ3两个异常区Au元素强度整体偏低,但其异常元素组合齐全、规模较大、强度高、浓度分带及浓集中心明显,且异常区内沿F33号断层(走向与区域安定-九甲断裂一致)存在多个Au元素异常星团,并存在一Au极大值167×10-9,指示Ⅱ1、Ⅱ3两个异常区内存在金矿床且埋藏较深,反映在地表则形成Au的低强度异常。而Au、As、Sb是哀牢山中段金矿床的典型元素组合,该元素的综合异常往往组成区内重要的矿致异常。综合分析,认为矿区Ⅱ1、Ⅱ3两个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