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4-09滕汶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兰州市黄河流域兰州

滕汶瑾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兰州 730030)

长期以来,黄河治理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沿线地区普遍重视的现实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宁,天下平”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七十年安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不仅解决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难题,还在20世纪末化解了“一年几断流、黄河入海难”生态危机。通过水量统一管理、依法管水、增加节水投入、用经济杠杆调控等措施,同时实施南水北调,1999年至今,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黄河沿线的林草覆盖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中上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稳定推进,泥沙入河的情况得到了控制,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同时,下游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黄河流域(沿线)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1 新中国黄河治理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发挥着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功能;有“西北都江堰”之称的引大(大通河)入秦(秦王川盆地)工程滋养润泽着秦王川大地;被誉为“中华之最”的国内第一高扬程、大流量景电提灌工程体现着保生态、润荒原的巨大价值;引洮供水跨流域调水工程圆了陇中人民不愁吃水的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成效明显,庄浪梯田开启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篇章,修堤筑坝、清淤除泥治理水患,大规模植树造林促进防沙固土。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一代卓绝奋斗,甘肃省不但历史性解决沿黄群众“靠着黄河没水吃”的问题,而且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跨越,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贡献了甘肃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历史上谱写了甘肃乐章[1]。

2 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现状

黄河干流兰州段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三类标准。2019年,水环境质量方面,黄河兰州段干、支流主要水质考核断面考核达标率、水源水质考核达标率均为100%[2]。黄河流域兰州段主要由黄河干流及其支流组成,黄河兰州段一级支流较多,包括庄浪河、宛川河、李麻沙沟、雷坛河等二十多条河流,大通河是湟水的一级支流,属黄河二级支流。黄河干流从西固区岔路村八境入兰州,自西向东穿过兰州市中心,流经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皋兰县、榆中县,至榆中县青城乡大岘沟出境,兰州段河长为150.7 km,其中,城区段为47.5 km,农村段为103.2 km,海拔由1 575 m下降到1 424 m,高差为151 m,是黄河上游段比降最大的河流。受地形限制,河面宽介于150~1 000 m,最窄的桑园峡处只有120 m,流域面积约为1.3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05亿m3,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兰州市现有入河排污口134个,其中规模以上33个,规模以下101个,主要分布在黄河、湟水和大通河等河流上。兰州市共有水电站27座,其中有库容的13座。兰州市地表取水口共有214个,其中黄河干支流上有122个,湟水上有9个,大通河上有38个,庄浪河上有45个。兰州市已全面完成了水源地标志、界碑和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设。

2.1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深入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黄河干流、渭河、大夏河、洮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泥沙入河量显著减少,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有序推进。

2.2 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甘肃黄河流域地区气候多样、光照充足,具备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随着景电提灌、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工程的建成运行,特别是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大规模推进,沿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形成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2.3 工业基础坚实

甘肃沿黄河流域是我国石化、有色、冶金和核工业基地。兰白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芯片封测、机械电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柱。

2.4 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大生态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医疗等公共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为新时代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5 文化积淀厚重

甘肃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黄河文化与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伴相生、交相辉映。当地孕育了以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见证了甘肃丝绸之路沿线和藏羌文化交汇融合的中华文明。近年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但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兰州市还存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市单中心结构突出、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等问题。生态保护方面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防洪体系不完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二是水体健康问题较多,河道泥沙含量高,河湖水系连通不畅,水生态系统整体脆弱;三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生态产品创新不足。

3 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既要发挥好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功能,又要担负起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为黄河水体健康发展带好头[3]。结合兰州市的实际情况,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应着重放在环境保护与修复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应当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黄河流域兰州段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

黄河流域兰州段应充分利用兰州市两山(皋兰山、白塔山)夹一河(黄河)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生态格局,实现“山、水、绿”三位一体相融合的沿黄生态空间系统。要通过明确业态准入要求、梳理滨水生态空间、提升流域生态涵养、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优化水系两岸景观等措施,开展黄河综合治理,提升滨水区域综合价值[4]。

首先,多措并举,提高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实现黄河流域沿线林草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达到拦蓄泥沙、减少入黄泥沙的目的。兰州市应当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并根据黄河沿线区域林草植被生长环境特点,增加林草植被种植种类,提高林草植被成活率。同时,要加强黄河台地边缘陡坡地的生态林种植规模,扩大生态林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真正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

其次,开展病险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黄河堤坝安全隐患。为防止黄土高原区粗泥沙过度入黄导致堤坝淤泥抬高河床造成的水利风险,兰州市应在现有黄河堤坝病险发现和处置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病险巡查机制,安排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黄河流域堤坝的安全性进行动态、持续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堤坝安全隐患,确保堤坝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对于流域存在的粗泥沙入黄问题,除了通过植树造林加以拦截以外,还要通过建设各种类型的淤地坝来减少泥沙的流动性。

第三,要建立系统、动态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动态性、科学性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

3.2 着力提升黄河兰州段水环境容量,强化黄河兰州段河洪道治理

通过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影响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水环境容量底等问题。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实现水环境容量增容,是改善兰州市水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黄河兰州段岸带环境,提高黄河兰州段河岸带植被覆盖率,提升水体截污纳污能力及水质净水能力[5]。

黄河兰州段河洪道较多,沿线形成了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密集区,但是其大部分处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没有完全做到全收集、全处理,主城区周边的呢嘛沙沟、宛川河、庄浪河等除了承担泄洪功能外,还有大量生活污水汇入,对黄河的水质、生态保护、下游群众饮水安全构成很大的隐患。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结合河洪道周边情况进行布局优化,合理选择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就地建设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推进河洪道沿线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结合全域无垃圾工作要求,在河洪道村庄周边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立相应机制,做到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

3.3 探索推进产业置换机制

产业置换机制是以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替换旧有的存在效益不均衡问题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对于兰州市来说,推进产业置换机制,是解决黄河生态危机的重要选择。一方面,兰州市要根据本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状况,打造具有可持续性和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和产业集群,以夯实产业置换的经济根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文化创意、电商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以此替代具有明显污染问题的工业产业,实现经济产业的逐步更换。

猜你喜欢

兰州市黄河流域兰州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