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三不”机制治理长江船舶污染
2021-04-09张占勇
张占勇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0)
引言
水污染是长江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健康的头号威胁,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岸码头林立,船舶往来密集,船舶在航行、停泊、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特别是大量的危化品船舶在运输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危险化学品泄漏到长江中,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加强长江船舶防污染工作刻不容缓。
1 造成船舶污染长江的原因分析
造成长江严重污染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航行于长江之上的船舶是最大的流动污染源。长江水系有超过10 万艘大大小小的各类船舶常年在长江上航行,有超过100 万船舶从业人员常年在长江上生产和生活,数量巨大的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化学品等的长期违法排放大大加剧了长江水质的污染。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江江苏段是长江黄金水道中最好的航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水道沿岸的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贸易的重要港口。到2015 年的时候,长江江苏段各港口有高达15 亿吨的货物吞吐量,是长江流域货物运输量的最大的流域。在这一江段,平均有3000 艘船舶运输因货物而经过,船舶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还包括1/6 的危化品船舶。在2015 年的时候,江苏段大约有1.5 亿吨的危险货物通过,包括200 种,约7009 吨重的散装危化品,在我国排名第一。在面临船舶防污染工作时,江苏海事局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做着监管任务,为长江江苏段污染提供了有效的治理。对于船载危险货物运输进行严格审批,当场对运输危险货物的船舶进行检查和排查,确认是否有危险化学物品水上运输瞒报、谎报的行为,并对此行为进行严重打击。船载危险货物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些运输货物加大排查力度,进行有效的治理,将船舶危险品监管申报系统快速建立起来,解决这些船舶运输安全问题。设置船舶排放区,创建溢油设备库,让它们在船舶防污染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江苏海事局的强力监管下还未发生过重大的污染,监管力度是全国前列[1]。
(2)长江流域船舶防污染工作是我国一项非常严峻的工程,比如在三峡坝区,在2011 年的时候,超过上亿吨的货物从这里被运输出去,与其他坝区相比,年通过能力设计指标早早达到标准,甚至已经超过了指标。据了解,宜昌辖区内有几百艘的待闸船舶,假如每艘的待闸时间为4 天,并分配船员10 个人来计算,船舶和船员的工作消耗量总共约8 吨之多,根据这样的计算,船舶产生的垃圾足以给长江带来巨大的污染,同时有些船舶还会偷排、直排船舶油污、垃圾,给长江带来污染[2]。
(3)防污染措施和设施的不健全。目前国家对于长江的环保问题非常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管理的部门也非常多,但是管理的措施和设施却相对滞后。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但是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 年7 月,长江干线共有船舶污染物接收企业185 家,但是专门用于接收污染物的船舶却只有226 艘,相当于每艘污染物接收船舶每年要服务500 多艘营运船舶,这显然是难以应付的。据《光明网》报道,2019 年前三季度,仅仅是长江重庆段就查处了300 多起船舶污染的违法行为。如果加上其它地方被查处的和大量没有被查处的污染行为,可以肯定,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4)防污染应急设施简陋、能力有限。在内河流域,对于船舶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标准较低,容易发生泄漏险情,由于应急处理系统不够完善,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长江江苏段的应急设备主要是针对船舶溢油事故的,并且装备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有些还只是临时的应急设备。当船上的危险化学品泄露时,很难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给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污染风险[3]。
2 防治船舶污染的对策建议
为了彻底治理长江的污染问题,针对长江的污染现状,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与2010 年9 月、2012 年1 月、2018 年3 月对《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做了三次比较详细的修订,中国第一部针对长江的保护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也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20 年12 月26 日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这些行为足以彰显了国家和地方对保护长江,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力度。执法部门除了要做到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之外,减少乃至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污染的途径。
2.1 加强对长江船舶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使公司管理层和船员“不敢污染”
各级监管部门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长江的污染问题和保护长江的重要战略意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在监管过程中,对于查处的污染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罚款了事,更要从严从重依法追究相关船舶责任人和公司管理层的责任。通过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常抓不懈等雷霆手段,使船公司管理层和船员都明白,自己在防污染方面的任何一个失职行为都有可能使自己丢掉饭碗甚至带来牢狱之灾,进而产生不敢污染的畏惧心理。
2.2 强制改进内河船舶的结构设施,堵塞船舶污染渠道,使船员“不能污染”
(1)全面取消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油水分离器、焚烧炉等防污染设备。新造船不再安装,改用专门的,容量足够大的“生活污水储存舱”、“油污水储存舱”和“废油储存舱”,储存这些废水和废油,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由岸上设施回收处理;营运船可放宽至一定年限,期间对船舶进行改造,直至废水、废油可以自行储存后不再使用防污染设备处理。
(2)强制淘汰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安全和污染隐患严重的老船、破船。这些老船、破船不但故障频繁发生,而且污染隐患较大,给长江的安全航行、绿色航行带来较大的威胁,应该强制淘汰。
(3)禁止长江上的小型和超小型船舶比如小型渔船、摩托艇、冲锋舟等使用内燃机,改用蓄电池做动力。这一措施可以减少污油水的产生。
(4)内河船舶不再安装任何型式的污油水泵,不再安装任何通往舷外的污油水管路,同时也禁止使用潜水泵等类似设备。
(5)在内河船舶的机舱、甲板和生活区外部强制安装足够数量的摄像头,监管部门可以随时对船上的任何工作区域进行监控。
通过这些强制性的措施,一方面使船舶上产生的废水特别是油污水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另一方面使船舶废水、废油没有向舷外排放的途径和机会。
2.3 加强对船员的爱国教育和防污染方面的教育,使船员“不想污染”
除了船舶意外事故和不可抗力,几乎所有的污染行为都是由船员的操作造成的,所以要真正做好污染的防治工作,最重要的一环还是对船舶从业人员的教育。教育应当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家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长江,明白青山绿水的重要性,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从而主动去保护长江,不想也不愿去污染长江;二是通过防污染方面的教育,让大家知道什么行为会造成污染,什么东西会造成污染,从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污染长江[4]。
3 长江船舶污染防治的环保意义及价值
我们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要遵循以人为本、绿色科学、可持续且绿色的发展原则,使我们国家的长江流域周围的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长江领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就是围绕着环保的理念、生态的观念为主要的观念去开展和落实,长江地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长江船舶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对长江领域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与环境保护是实现我们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去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促进长江船舶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领域建设的发展,还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得到落实,实现船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绿色统一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生态与环境保护可以有效降低船舶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威胁,有效缓解船舶污染的情况和对绿色生态的破坏,有力排解船舶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从而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效的治理船舶污染问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该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力调整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并且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价值,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5]。利用“三不”机制来治理船舶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结语
长江的污染形势不容忽视,对长江的保护关系到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刻不容缓。作为与内河船舶有着方方面面,千丝万缕联系的航运界,要把学习心得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从我做起,勇挑重担,改革创新,尽一切努力把内河船舶对长江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护佑一江清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