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化学基础课中的探索

2021-04-09蔡姝崴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士官教员基础

蔡姝崴

(海军勤务学院基础部,天津 300450)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所发表的论述为我国军事院校的教育方向起到了导向作用[1]。而“课程思政”这一论断是基于军委主席习近平在 2016 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题会议上所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坚持在改进的过程中也有所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员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指示的深刻剖析、理解。因此,“课程思政”的开展已不再仅是党政工团、思政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任课教员都要义无反顾的挑起“思政担”。这就对高校的任课老师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3-5]。在进行教学中,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对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进行挖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对学员进行思政教育渗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覆盖,从而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士官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只是落实“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培养我国“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有效办法和途径[6]。

1 士官教育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化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往往被安排在第一学年,授课对象通常为刚进入院校的新学员,这一阶段作为塑造学员“三观”的关键点,是学员由青涩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此时将化学课程作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极大的发挥化学课程这种基础类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了“针对理学类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尤其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对科学伦理方面的教育,要注重将正确引导学生求知欲、探求真理、献身于科学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放在首要位置。”化学学科作为学员建立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桥梁信息”的一门基础类学科,可以培养学员利用化学思维及方法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员的科学素养。下面,结合基础化学授课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对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索。

2 士官教育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化学课程思政认知不足或不对

部分教员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停留在是学院政工部门、学员队以及政治教员的职责,与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无关。基于这种认知,导致部分教员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化学专业类知识上,而忽略了课程思政,使基础化学课程“教书”有余而“育人”不足。《师说》有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员,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授学员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是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导致忽视了教学对于学生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本来就应该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换言之,每一门课程都有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对于教学而言既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回归,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教员沉下心来,去深入挖掘、提炼、加工,就像采煤一样。

2.2 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

军校课程思政建设不同于地方高校,要具有鲜明的为战意识,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地方高校经验。部分教员在基础理论积累及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基础理论积累方面,对习近平新形势下强军思想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解及掌握不足,缺乏对习近平强军、兴军路线最新进展的跟踪了解。在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如何科学、深入的将掌握的新时代强军、兴军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

3 士官教育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自2014年上海将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后,各地方高校已逐步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7]。地方高校的改革创新为士官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开拓了视野。基于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趋势以及士官教育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4个方面给出在基础化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供大家探讨。

3.1 讲授化学史实,培养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化学史实,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员的爱国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学习碱这一章节时,为了培养学员的爱国情怀,可以向学员讲述“侯氏制碱法”诞生的过程。侯德榜博士在祖国积贫积弱的时候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并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与钻研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为了填补我国制碱事业的空白,毅然放弃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及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回国后在天津白手起家创办永利碱厂,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研究。七七事变后,天津迅速沦陷。侯德榜先生抵制住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在抗战的大后方四川重新建立了工厂,为中国制碱事业保留下了火种,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介绍“侯氏制碱法”诞生的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习前辈的爱国精神,做有情怀、敢创新、勇担当、抓落实的“干将”,做捍卫国家安全的长城。

化学史实素材的引用不能简单的停留在介绍上,否则容易导致思政元素标签化,也不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重点是引导学员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认同科学家的做法,从而以科学家为榜样进行学习工作。

3.2 传授化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作为理学课程,化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思维,在介绍化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学员的化学学科思维和科学精神。比如在学习苯结构式这一章节时,为了弘扬前辈的科学精神,可以给学员讲述“苯的凯库勒式”的来源。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在1865年声称,他梦到“六个碳原子首尾相连”进而发现了苯的结构是封闭的六元环状。介绍这段化学知识的目的一是为了快乐教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快乐的学习;二是弘扬凯库勒的科学精神,专注到做梦都还在思考苯的结构。让学员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事认识到,在爬上科学之巅的路上布满荆棘,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永攀高峰的勇气,在创新之路上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再加上严谨务实的治学才有可能成功。

3.3 阐述生活案例,树立环保意识

作为一门应用型既强又广泛的学科,化学将源自生活中的知识又服务于生活,通过让学员掌握化学与生活的这一联系,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以及环保理念及意识。比如在学习烯烃的聚合反应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员树立环保意识,可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又在控量、回收以及后期处理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十八大后,习总书记一直坚持的是我国应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种可持续的、长期的、绿色的发展理念[8],应教育学员响应党中央、习总书记的号召,树立起环保意识,坚持在生活中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注重环保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贴近学员的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员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物质世界的习惯,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员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逐步让学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4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工匠精神

实验在化学学科中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个途径,无疑为课程思政的引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实验教学章节中,为了培养学员的工匠精神,可以为大家讲述抗疫战场上的女科学家,“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将军率领的团队在我国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在世界上首创性的研制出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9]。陈薇将军的的朋友评价她说:“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只要她一钻进实验室,啥时候出来都不知道。”而陈薇将军却感觉这是一个军人应该做的,她说:“穿上了这身军装,这一切就都是我该做的[10]。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员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4 结 语

通过以上四个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士官教育的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入“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还是很多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的。教员要注重挖掘与融合,挖掘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中的元素与军校学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进行融合,合理地、巧妙地融入到课堂中,达到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使学员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做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士官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教员可以先从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着手,要注重与军校实际需求的融合,从更长远来说则需要院校持续的、多角度的以“课程思政”为树德立人的抓手进行探索及实践。

猜你喜欢

士官教员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