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1-04-09陈少华张峰君解文杰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讲授专业知识成形

马 婕,陈少华,张峰君,解文杰,胡 坤,刘 辉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开展面向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2-4]。近年来,高校在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只重教学,却忽视了育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在思想政治上及情感价值观上教育学生。由于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将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讲授结合起来,或者思政内容的融入生硬不自然,缺乏和课程知识点的关联,这种刻意的、结合生硬的思政教学很难让学生从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深入挖掘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入途径,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

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纲要对课程思政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作出了详细的指导,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针对《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化合式、自然式地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去,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及使命担当的工程应用人才。

1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的课程特点及思政建设目标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安徽建筑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和机械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阐述了液态成形(铸造)、塑性成形(锻造)、焊接成形(焊接)等近代材料成形技术中共同的基本规律及物理现象,以及各种成形技术的成形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它承接先修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又承接后续的《金属材料学》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培养材料类及机械类专业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多种现代成形技术,和我们的国防民生都息息相关,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品学兼优的工程应用人才。

2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及路径探索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多且晦涩难懂,理论强且深入困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多使用灌输式,使学生还没真正理解课程内容的体系时就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这种消极情绪又反作用于教师,使教师的讲解兴趣也大打折扣。同时,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不足,对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思政建设方面的教育都比较欠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中,较为侧重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研究较少[5-6]。因此,根据该课程的不同章节内容,对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科学设计是对该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

2.1 充分挖掘、系统梳理,充分发挥思政育人

在绪论部分,使学生了解材料成形的发展历史,同时,阐述材料成形原理在国家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培养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液态成形部分,在讲授掌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合金的粘度、表面张力、充型能力时,分析当前工业上对液态金属充型的先进技术,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在讲授热传导基本方程、铸造温度场、焊接温度场时,可以分析焊接和铸造技术对于提升我国材料成形技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讲授合金凝固时,通过自由树枝晶的生长条件,鼓励学生积累知识,不畏艰难,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喜爱的电影《冰雪奇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以电影中艾莎公主徒手变雪花的故事,鼓励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让专业知识成为自己的魔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有效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在讲授铸件的宏观组织及其形成过程、焊接熔池的凝固及控制时,可以具体分析案例,如我国的大飞机、航母、蛟龙号等“国之重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的信念;在讲授凝固缺陷及控制时,可以从合金中成分偏析的分类及形成、气孔的特征、夹杂物的形成、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塑性成形理论部分,可以从金属学角度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分析塑性成形技术对于提升我国材料成形技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还可以培养对材料的成型加工过程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内涵等方面的意识。

2.2 潜移默化、自然融入,科学设计思政育人

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应该是在专业知识育人的基础上潜移默化、自然融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复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并且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挖掘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进专业知识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从《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特点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1)爱国电影激发情怀

通过爱国电影的片段展示,如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战狼》等,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的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原理类课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增强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工程案例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材料成形技术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用课程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材料成形应用案例鸟巢体育场、神州飞船、蛟龙号等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工匠精神。

(3)以身作则激励共勉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因此,教师本身需要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激励学生共勉,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人要承担的责任,并且要保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高度统一。

3 结 语

《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是材料类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成形技术和原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防军工都有着很深的联系,因此,在该课程中进行思政实践和探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科学地设计,将思政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传授自然融合,更加明确了工科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从而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的优秀工程应用人才。

猜你喜欢

讲授专业知识成形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MFC2019首届汽车冷弯(滚压与拉弯)成形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CR1 500HF热成形钢开发及应用
法兰轴零件的冷挤镦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人生若只如初见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