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社区消防隐患治理
——以南京市江心洲街道为例

2021-04-09毛雨南京市建邺区消防救援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江心洲消防设施电动车

■ 毛雨 南京市建邺区消防救援大队

一、涉农社区存在消防安全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大环境差、消防设施“五脏不全”

目前江心洲街道存在的问题是生态科技岛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相对落后的涉农社区相互交织的隐患互存风险。

调查显示,截至目前,江心洲街道待拆迁小产权房老旧区域共10 个约7.5 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占江心洲街道陆地面积的50%。现存拆迁遗留户和打包房64 户,小产权房33 套。部分社区是村民自建房,其中无物业村民自建房老小区8 个,共计57 栋建筑。街道“九小”行业共166 家,存在“三合一”现象的32 家,群租房28 处。待拆迁小产权房老旧小区中环境差、消防设施不到位、村居民安全意识淡薄,楼道存在私拉乱接飞线充电、堆放杂物现象;沿街门面房经营户消防器材未放在明显易取位置、使用明火没有安全间距、未设置燃气报警装置、室内存放可燃物较多,火灾荷载大等问题突出。在永定社区拆迁遗留户区域目前有群租房15 户,街道在群租房整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群租人员变动快,房主配合检查态度消极,致使出现反复。如原加油站附近一排拆迁遗留户的一出租户,摆放30 多张床位居住20 多人,室内无消防设施设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再如永定社区江心天府,为村民自建老旧小区,缺失室外消火栓等消防水源。以上区域普遍通病是:房屋无设计、无审核、无验收、无土地房产证、无物业、无监管。这些地方管理混乱,电动车随意充电停放、液化石油气钢瓶无安全保护措施、电气线路未按规定敷设、室内存放可燃物品较多等问题。火灾危险性大且无任何消防保护设施,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在对“九小场所”的检查中发现,存在疏散通道不畅通、灭火器质量缺陷、火灾报警装置故障,未按规定设置喷淋装置、室内消火栓等问题,且普遍存在“上宅下店、前店后宅”现象。最新排查出的166 家“九小场所”中32 家存在火灾严重隐患,占比达20%。

以上现象究其原因是涉农社区自建房由于建造久远,消防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原有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并不符合现在的建筑防火规范要求,缺乏对未来社区发展建设的可预见性,导致目前可用的消防空间不足;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费用较高,对即将拆迁的涉农社区来说不愿再将资金花费在维护保养、补充消防设施上;村居民人口数量多、楼道宽度窄小,难以满足紧急疏散逃生的需求。另外,涉农社区在建造时未设置消防车道,村居民私家车频繁占用出入口,造成消防车辆进入难,安全疏散困难,极大地降低了社区的消防救援效率。

(二)电气线路老化、违规用电、超负荷运行

电气线路老化、违规用电、超负荷运行是江心洲街道每年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电线铺设时间较长、年代久远,并且老化、线径小的电线难以满足当今大功率电器对用电安全的要求,而且老化电线与网线、电话线交织捆绑在一起,线路杂乱,架设位置低矮,更易造成消防安全问题。2020年,江心洲街道发生的火灾事故中有5起是违反用电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包括村民自建房火灾2 起、建筑户外显示电子屏电气故障火灾1 起、违规电焊造成火灾2 起。另外,电动车充电不规范引发火灾事故呈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有80% 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的,私自改装电瓶车电瓶引发的火灾案例也日益凸显,比如7月15日的永定社区小产权房电动车火灾就是因为改装过充造成的。江心街道虽然现设有112 处电动车集中充电桩,但主要分布在新建商品房小区居多,部分居民图省事习惯在楼道或室内充电,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和浓烟会封堵安全出口、逃生通道,不利于疏散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

(三)居民消防意识薄弱、参与意识淡薄

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存在侥幸和盲从心理,多数自建房居民表示:“要是发生火灾,跟着大家跑就行了。”多数村居民对火灾的特殊性、危害性和突发性不了解。另外,楼道内随意堆放易燃杂物,走访发现,近四成居民存在占用楼道、首层消防通道出口被大量电动车、杂物堵塞的情况,即使有的村居民知道消防通道被堵被占很危险,但由于存在“不会发生火灾”的侥幸心理也不会选择投诉或者举报12345 热线以解决问题,这样大大增加了消防安全危险性。涉农社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习惯将个人物品堆积在公共空间,日积月累,而且他们日常用火用电机会较多,但又缺少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增加了火灾隐患。根据现场调查,一部分独居老人还将政府民生工程安装的简易报警私自拆除,其原因是嫌其报警声打扰休息。另外,租住在涉农社区中的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由于平时生意繁忙,不愿经常性参加社区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等活动。

(四)消防安全制度落实不力

调查中发现,社区安全网格员防火巡查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防火巡查检查次数不足且对发现问题得不到有效纠正,隐患反复存在;用电安全管理制度监督不力,电气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人走电断”落实不力;火灾隐患整改缺乏有效监督,社区在隐患排查中没有形成常态,存在图形式、走过场现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次数较少,没有做到全员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不足,防火检查巡查仅仅局限于检查灭火器,对安全责任主体、建筑消防设施等方面不深究、不过问。究其根本原因是社区隐患排查没有直击要害,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反复存在;涉农社区居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对社区无归属感,不愿学习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社区宣传教育的手段过于单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效果不佳;少数社区“微型消防站”未按要求定岗、定责、定人,致使微型消防站形同虚设;多数普遍存在应急预案的演练记录缺失的问题。

二、涉农社区消防安全隐患的整改对策

(一)增强硬件设施。在推进老旧社区拆迁扫尾,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强化区域环境整治,对存在火灾隐患的部位坚决整改,规范群租房改造治理、杜绝不规范的电动车充电行为、加快推进液化气站搬迁,确保必要的防火间距。强化消防设施的维护、更新与补充,定期对灭火器、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等消防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完好有效。对缺乏消防设施的社区及时补充简易消防设施,对社区电气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腐蚀老化等情况及时更换。要合理安排社区空间,在满足消防通道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村居民停车位,避免机动车占用消防车道。2020年8月以来,江心洲街道已针对暂无拆迁计划的永定、白鹭、洲泰社区内无物管老旧小区加设电动车充电桩、简易报警、简易喷淋等技防措施。8 个无物管小区的电动车集中充电桩已全部安装到位,可同时供560 辆电动车集中充电,安装简易报警80 余处,简易喷淋30 处,后期还将会扩大范围进一步推广。

(二)优化涉农社区消防风险治理结构。一是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日常议事议程。让村居民认识到自身需要消防,形成全民参与,人人重视消防工作的局面。二是落实消防工作的主体责任。街道指导和监督居委会,并发挥好其统筹和协调作用;居委会加强社区的消防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消防硬件设施管理、消防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宣传等各项制度;社区消防志愿者组织是社区消防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发挥其消防宣传、火灾救助等作用。三是改进消防风险治理过程。在消防工作中,要把“防”放在首位,落实好各项消防工作,力争不发生火灾,完善相关消防设备、落实好风险排查。发生火灾时,各主体通力合作,积极开展应急处理,第一时间疏散人员并开展灭火和人员施救。火灾发生后,降低火灾带来的衍生风险,尽快恢复居民正常生活,并做好火灾事故的调查、总结和反思,避免火灾再次发生。

(三)增强涉农社区居民消防意识。一是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首先,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技能,适时组织全员消防安全演练;其次,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消防安全人才到一线指导工作;最后,要健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协同联动执法。二是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要培养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和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消防风险治理。三是提升公共精神。首先,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凝聚社区居民的共识,形成对社区公共利益的认可。其次,提供居民交往、讨论的空间,促进居民沟通合作。最后,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消防工作的议事议程中去。

(四)网格管理要精细。持续强化社区安全生产末端监督管理落实,提高网格化监督管理质量和成效,定期开展网格员培训、消防演练,真正把江心洲街道消委会制定出台的《安全网格员检查手册》落细落实落具体。积极构建群防群治安全网络,鼓励村居民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常态建立安全隐患举报机制,形成群防群治的氛围。当前,江心洲待拆小产权房区域和拆迁遗留户区域的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街道安全发展,特别是这些区域存在的居民安全意识淡薄、群租房、“九小场所、三合一”、消防设施不全等问题,易反复、整改难度大。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强化该区域环境整治,以环境整治促进安全举措落实。适当加大投入,对该区域集中居住的居民小区,建设简易消防设施、充电桩等。加大该区域安全巡查力度,及时发展问题、及时整治和消险。另一方面,加大对小产权房拆迁和拆迁遗留户扫尾力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优化区域安全环境。

猜你喜欢

江心洲消防设施电动车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三峡库区不同蓄水阶段下江心洲的时空演变分析*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长江干流江心洲过去35年面积变化及其特征
嘉陵江中游水电梯级开发对小龙门江心洲的形态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从江心洲到江“新”洲——“红领巾研学院”课题研究活动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电动车新贵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