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上海水域救援能力的思考

2021-04-09周健上海市闵行区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战斗力陆地水域

■ 周健 上海市闵行区消防救援支队

水域救援有别于陆地救援,以往我们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建设和完善陆地救援的工作上来,毋庸置疑,作为消防工作的中心与重心,陆地救援承载着城市发展、人员密集所带来的压力。但作为一支成熟的国家队、主力军,完善和健康地发展救援事业是一条必经之路,眼下上海的航运吞吐量每天都以亿计,每天出入上海港的船舶平均2000 艘次以上。这样一个繁荣的水上区域,发生任何一起船舶灾害事故都是给水域救援队伍的艰难考验。本文就如何提升水域救援能力谈一些个人看法,仅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一、上海水域救援的基本情况

(一)水域救援力量的分布

上海水域救援力量一般由海事主管,协同力量有消防、公安、航道、港务、打捞、渔政、卫生、交通、石化、气象、环保、通信等部门。其中上海水上支队救援区域在黄浦江水域,还有上海港消防支队也是作为黄浦江水域的一支救援力量。其他犹如海监、海上搜救中心,按《上海市水上消防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海上船舶、设施、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火灾,由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或者海上安全监督局组织扑救。

(二)水域救援主要任务

水域救援主要负责船舶在航行、作业和停泊过程中由于碰撞、触损、搁浅、火灾或爆炸、风灾、自沉及其他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处理。除此之外,根据《上海市水上消防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水上消防还有监督检查、消防监护、消防护航等任务。

(三)水域救援战斗力情况

水域救援的发展相对陆地救援晚了许多,又加上以往的忽视和自身结构的不合理,战斗力普遍要比其他救援低上不少,据其原因有三点:

1.器材装备更新相对较慢,使用和维护局限性也比较大,在消防船上到底要如何配置什么样的消防器材、救生器材及救援器材,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器材装备就是救援的关键,器材装备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加强水域灭火救援的整体战斗力。

2.消防船舶定位不清楚,船舶大小悬殊,大的有万吨以上的船只,小的有十几吨的,假设在沿海,一艘万吨级以上的巨轮发生火灾,基本也只能靠拖拽回港口再灭火或者船员自救。因此水域救援要形成战斗力,自身消防船要定位清楚,只有认识自身实际情况才能总结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和灭火救援的细则。比如说“沪消五号”消防船总吨位677 吨,水炮流量达到每分钟55000 升,射程达到120 米以上。这样的水炮威力让一般的小船、货船很难承受。按照设计之初,它本身的任务就是针对中型船舶灭火救援的,还具有云梯登高、抢险救援的作用。

3.人员战斗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域救援主要是国家队和政府专职混编的形式存在,这就带来比较多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政府专职管理问题比较棘手,水域救援聘请的政府专职人员绝大部分是专业技术性强的技术人员,但毕竟有区别于国家队的人员,他们自身技术性专一,流动性、选择性较大,把国家队的管理全部落实到他们身上确实也有难度。另一方面,国家队的队员也存在技术不强、业务弱、实战经验不足的情况,长时间下去队员自身战斗力就比较薄弱,又加上水域消防训练项目还不规范,很多灭火救援课目还是沿用陆地消防的模式,战斗力生成不明显,亟须用规章制度去规范和落实。

二、提升水域消防战斗力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队员政治素养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消防指战员接触的社会面较为广,与地方老百姓打交道也比较频繁。管理人员做好队员的思想教育是尤为重要的,提高队员的战斗力首先要提升队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要让队员们明白国家队的性质、职责和使命,明白国家队是党领导的一支特殊队伍。不断加强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队员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构成救援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水域救援的“生命线”。

现在很大一部分人员入队动机多种多样,对消防救援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影视剧或他人的介绍,对自我认识、管理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前提,就不可能去巩固和提高水上救援的战斗力。思想是所有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水域救援的战斗力。

(二)加强业务能力,提高所有队员的业务素质

队员的业务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灭火与应急救援的成败,换言之,提升队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推进国家队的建设,增强队伍水域救援战斗力。然而现阶段水域救援的业务训练还存在许多不足,以往的水域救援训练科目与经验都不适用水域救援的实际。因此,水域救援应该尽早总结出适应自己的训练模式,为提升水域救援斗力打下质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看法:

1.心理训练。作为水域救援员的基础,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抗晕训练、平衡训练还是登高训练都是作为队员的必修科目。上海作为沿海城市,一年四季风力本来就不小,特别是夏季台风的时候风力更大,如果水域救援员没有一定的训练,在大风大浪面前不要说救援,就是正常走动也是问题。还有就是水域救援不同于陆地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水文、风力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救援机会,甚至导致失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还没有一个系统的适应水域救援工作的心理训练场所。加快建设卓有成效的心理训练基地是大势所趋。

2.技能训练。针对技能训练,除了把一些常规科目加以训练外,还可以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来提升和巩固水域救援整体救援实力。“请进来”指的是把一些专业水域灭火救援的人请进来讲解授课。比如海上搜救、海监和海事等等的相关人员,他们的海上救援经验丰富,在一些方面甚至是专家,把这些人请进来不仅能提升自身水域救援的能力,还能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经验教训。“走出去”指的是让消防队员去专业领域进行考察、学习。水域救援要发展就必须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闭门造车终究只能把自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航海、机电、救生和驾驶等等都需要在相对专业的环境下施训,靠“传帮带”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

3.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队员水域救援战斗力的基础,体能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的成败。根据以往船舶火灾救援经验看,深入内攻的人员如果体能不好,在搜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危险。另外,在处理水域救援过程中,因为水上环境的特殊,救援过程中心理压力大,体力消耗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加强体能训练是提升队员自身战斗力必不可少的一环。

4.航海训练。航海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首先,消防船多“走动”,能了解辖区周边的水文、码头的情况,这对“六熟悉”也是有直接关系的;其次,在航行过程中也能让指战员更好地适应水上的环境。再者,通过航行训练也能考验指战员的实战能力,队伍也可以设置几个小科目来检验平时的训练成效,这种“以训促战”的模式能强化水域救援的实战能力,提升水域救援的战斗力。

(三)加强与陆地救援的配合,提高水域救援的整体战斗力

针对水域救援的特殊性,应该整合陆地救援的资源。现在总队已经开始要实行水陆消防站的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总的来说,还远远不够。消防船作战范围相对较广,处置灾情也有其特殊性,还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调,比如针对储存石油、易燃易爆危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船只就必须调集针对性强的消防队伍去处理。水域救援在应急救援方面的实力不及陆地,但陆地救援在针对水域的灭火与应急救援的认识不如水域消防,两者把自身优点都充分利用起来,必能提高救援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三、应对薄弱环节的思考与措施

目前水域救援战斗力的薄弱环节在于足够重视,但水上船灾针对性的训练开展的少,激流水域救生演练太少。平时在使用器材上多为熟悉,实战的要求没有达到,此外指挥员的水上指挥能力薄弱。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坚持“练为战”的思想,牢固树立实战出精兵,提升队伍水域救援的战斗力。

(一)抓牢指挥员的培养工作。指挥员是一支队伍的核心,因此抓牢对指挥员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指挥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结合水上救援的实际掌握大量的救援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在灾害面前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决策,科学施救。

(二)抓牢参战人员的专业养成。针对水域救援的客观性,训练内容要立足客观、实用的原则,要善于结合现有装备,对训练内容要有创新和拓展,尽量摸索挖掘人与装备、人与人之间的最佳组合。

(三)加强水域救援理论学习。立足于水域救援就必须大量学习救援业务理论,虽然水域救援与陆地救援差别很大,但救援运用却是大同小异的,这就需要用开拓的眼光把各项学习成果正确地使用到水域救援上来,提高水域救援战术水平。

总之,提升水域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和巩固,要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才能真正打造一支适应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的水域救援队伍。

猜你喜欢

战斗力陆地水域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和”文化激发偏远井站战斗力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陆地开来“宙斯盾”
动物军团的战斗力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陆地上的“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