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两个至上,探索应急管理新格局的构建路径

2021-04-09防灾科技学院杨月巧刘智栋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应急管理工作

文/防灾科技学院 杨月巧 刘智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战略,对于探讨新时代、新挑战下探索构建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格局,对标对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部署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急管理部党委专题学习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副部长黄明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统筹“两件大事”。“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至上”,是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两件大事”,是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两个至上”在“两个大局”和“两件大事”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应急管理根本价值遵循。因此坚持“两个至上”,是探索应急管理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

一、人民至上是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使命的生动阐释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的重要贡献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其中,剩余价值学说强调剩余价值是无产阶级创造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唯物史观则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的外在表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是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

2.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始终心系人民、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奋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生动阐释人民至上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重点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我们才能无往不胜。

3.人民至上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

应急管理部强调,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要把“两个至上”作为根本价值遵循,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作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和检验标准,落实于应急管理工作各方面,落实在每一次行动中,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

二、生命至上是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的首要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研究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复杂变化给应急管理带来的新机遇,深入思考那些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是实现生命至上的有效途径。

1.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与新挑战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进入汛期后发生堪比1998年的洪涝灾情,安全生产工作也处于爬坡过坎期。积累的风险在显露、新的风险在增加,必须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克服侥幸心理,切实把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抓细抓实。

2.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民群众有了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稳定发展。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全国各级应急管理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负重前行的巨大动力。

统筹“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使命,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防范化解应急管理领域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以提高企业安全水平促发展,提高抓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运用专家服务、科学监管、精准执法等手段,指导督促企业消除隐患、改进工艺、加强管理,强化企业本质安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应急管理部门肩负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

3.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风险

重大安全风险。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安全基础总体薄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牢牢守住安全这条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同时防止只管安全、忽视发展,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重特大事故。我国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新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面临的挑战尤为艰巨。需要增加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实效性,关注煤矿、危化品、工贸、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重特大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处于风险易发期,总结自然灾害应对经验教训,改进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提高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

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尽最大努力防范发生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尽最大可能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具体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同时做好应对突发性外部安全风险的充分准备,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现代化是应急管理新格局的发展趋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深入研究推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现代化。

1.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

应急管理信息化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部署模式、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数据汇聚,加快补齐数据服务、安全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的短板;坚持实战导向,实施一批信息化重点工程,做好极端条件下大震巨灾应急信息化准备;以“智慧应急”为牵引,推动各重点领域智能化升级。提高救援装备、通信手段、研究机构、物资储备管理等能力建设。

2.以科技化实现现代化

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的现代化。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程,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联网。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性系统性风险监测,省级层面要突出解决本地区共性问题和突出个性问题,市级层面要强化监管责任。

重大工程项目现代化。着眼夯实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基础,在破解人才支撑、科技支撑等难题上继续下功夫,以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以创新性促进现代化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需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4.以应用性带动现代化

以应用带动科技发展。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按照规划《建议》部署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制等,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按照常态应急与非常态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相关机制,强化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汇聚各方数据资源,建设智能化国家应急指挥平台。各地加强本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建设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和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按照“上下基本对应”原则,推动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机制,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工作体系。

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科学规划增加力量规模,优化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建设一批国家、区域、省域、市域机动和拳头力量,提高极限条件下的综合救援能力;聚焦“一主两辅”任务和“跨区域综合救援机动力量”定位,加快森林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强能;强化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具备条件的尽快投入使用。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志愿消防员,制定规范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规定,健全国家志愿消防员制度,建立代训代管机制,实行联勤联管联训联战。统筹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和专业救援基地建设,建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灾害事故预防处置科研中心,大力推动地震巨灾科学实验场建设,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和危化品安全研究工作。

四、系统化是应急管理新格局中各要素的统筹

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目光审视,应急管理工作仍存在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不强等问题。《建议》在提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时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公共管理工作,旨在为公众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从本质而言,向公众提供各类公共安全服务、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应急管理系统化发展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1.从战略全局谋划应急管理工作

从战略全局谋划要立足两个大局。两个大局与应急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防控重大风险、履行好职责使命,直接关系到两个大局。

2.统筹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

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灾害链效应、国际贸易波动、全球网络互联使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应急管理部门要积极谋划推动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坚持统分结合、防救协同,统筹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做到高效有序。

3.推进应急管理深刻改革

推进应急管理改革,要强化“两个根本”。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两项根本性要求。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必须善于抓源头、抓根本,推进应急管理改革。

应急管理新格局的构建结合对当前矛盾和风险易发期的国情认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实现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使中国应急管理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现代化应急管理工作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边疆治理现代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