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精准应用研究

2021-04-09王重阳刘超强李勇华李学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软镜尿路肾结石

王重阳 刘超强 李勇华 李学来

1 东莞三局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2 东莞三局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精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于输尿管软镜治疗前行CT尿路造影检查,对照组于输尿管软镜治疗前行X线静脉泌尿系统造影检查。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76.38±12.63)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71±0.70)d、导管拔除时间为(1.60±0.18)d、住院时间为(5.18±1.36)d均短于对照组的(142.64±32.16)min、(4.39±0.82)d、(2.36±0.24)d、(7.25±2.27)d,术中出血量为(85.07±10.63)mL少于对照组的(96.88±12.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96.00%、手术成功率为98.00%,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84.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应用中能够明确肾结石与动脉间的空间结构,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肾结石属尿路结石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临床多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通过手术将病灶取出以缓解病情,但PCNL术中或术后易出现肾出血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恢复[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成像系统及钬激光在临床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肾结石治疗中的损伤,在泌尿外科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2]。CT尿路造影通过对病灶行三维图像重组,能够清晰显示肾脏、肾动脉及周围组织与结石的解剖关系,还可显示结石形态、数目及各部位结石的空间结构关系,医生术前通过动态图像观察上尿路CT三维重建情况,利于对结石的精准定位,为术中操作输尿管软镜方向及角度起到指导作用,有助于减少输尿管软镜的损伤,提高结石碎石取石速度及结石清除率[3,4]。鉴于此,本研究分析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00例,本研究获伦理委员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女20例,男30例;年龄28~67岁,平均(47.93±3.81)岁;结石直径2.13~6.48cm,平均(4.31±0.81)cm;单侧肾结石39例,双侧肾结石11例。对照组女22例,男28例;年龄27~69岁,平均(48.01±3.12)岁;结石直径2.09~6.57cm,平均(4.38±0.87)cm;单侧肾结石37例,双侧肾结石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肾结石;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疼痛、血尿、腹胀、烦躁不安等症状;病例资料完整;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肾脏手术史;伴有其他系统恶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研究组于输尿管软镜治疗前行CT尿路造影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Speed S多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首先行平扫,扫描范围自上中腹部及盆部下至耻骨联合,上至膈顶。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300mA,准直螺距53。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碘海醇,用量为1.5mL/kg,控制注射速率为3.5mL/s,分别于30~35s(皮质期)、70~90s(实质期)、10~20min(排泄期)进行扫描,其中皮质期及实质期扫描时范围为肾脏上极至肾下极,排泄期的扫描范围为肾脏上极至髂前上棘。随后将获得的相关图形数据上传至工作站,采用图形数据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重建层间隔为0.5mm,层厚为0.5mm,使用容积再现(VR)技术行三维重组。对照组于输尿管软镜治疗前行X线静脉泌尿系统造影检查,采用胃肠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晚服用泻药对肠道进行清洁,保持仰卧位,首先摄取泌尿系统X线片,随后给予腹部加压,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剂量为35~40mL。分别于7min、15min、30min各摄片1张,待显影满意后取头低脚高位再拍腹部片一张,若显影效果不佳,则延迟拍摄时间,最长延迟时间为120min。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成功率,另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输尿管狭窄、血尿、发热、感染。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导管拔除时间(d) 住院时间(d)研究组(n=50) 76.38±12.63 85.07±10.63 2.71±0.70 1.60±0.18 5.18±1.36对照组(n=50) 142.64±32.16 96.88±12.45 4.39±0.82 2.36±0.24 7.25±2.27 t 13.560 5.101 11.018 17.913 5.53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既往临床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主张采用开放性手术的方式,但手术对肾盂及肾脏损伤极大,加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结石残留等问题,影响术后的恢复,甚至增加术后复发率[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输尿管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经皮肾镜手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这就要求操作者术前需详细了解肾脏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肾脏内部结构、结石分布情况等,为选择最佳的穿刺通道提供条件[6,7]。

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易出现出血、感染、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大量数据显示[8,9],采用输尿管镜治疗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几率约为1.6%。故为了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几率,术前详细的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前行CT尿路造影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且该检查能够明确结石与周围结构关系,有助于精准定位结石位置,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X线静脉尿路造影相比,CT尿路造影具有较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图像噪声小,信噪比大,能够准确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与肾盏、肾盂间的关系。虽二者均可显示全尿路情况,但CT尿路造影检查获得的图像为三维图像,空间及软组织分辨率均较高,对尿路阴性结石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0,11]。术前,通过动态观察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加深肾脏整体结构及结石空间位置的认识,对掌握术中输尿管软镜的方向及角度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减少输尿管软镜的损耗,提高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12]。

综上所述,CT尿路造影能够直观显示肾脏解剖结构与结石间的关系,利于指导输尿管软镜找到病灶,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软镜尿路肾结石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要想不被“尿路”困扰 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