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解毒止痛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IL-6、IL-10 水平的影响
2021-04-09曹永泉
曹 彬 曹永泉
(海安曹永泉皮肤科诊所 江苏南通 226600)
前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受累区皮肤常呈针刺感或灼烧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治疗周期长、疼痛改善不明显、停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患者依从性较差。近年来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因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阴气虚弱,易使毒邪滞留经络,造成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应以活血解毒为主要原则[2]。因此研究旨在探讨活血解毒止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10 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17 年3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8.62±5.37)岁;病程2~7 d,平均(2.41±0.35)d。观察组男16 例,女19 例;年龄42~71 岁,平均(58.01±5.42)岁;病程2-8 d,平均(2.43±0.36)d。2 组患者基线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诊断标准,带状疱疹消失后局部疼痛不止,多为刺痛,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纳入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治疗前7 d内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取相关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等,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损害者,带状疱疹未消退者,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及其成分过敏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423,生产批号20170216,10 mg/片),10 mg/次;甲钴胺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25,生产批号20161231,0.5 mg/ 片),0.5 mg/次;泛昔洛韦片(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56,生产批号20170122,0.25 g/片),0.25 g/次,以上3 种药物均口服治疗,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解毒止痛方治疗,药方组成:延胡索、川芎、鸡血藤各20g,白芍、黄芪、金银花、苏木、红花、赤芍、板蓝根、桃仁各15g,鬼箭羽、炙甘草、蒲公英各10g。于清水中水煎至约300mL 汤药,1 剂分2 次服用,分别于早晚饭后温服,1 剂/d。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统计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估2 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0%~90%;有效: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30%~69%;无效: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 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并比较。(3)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4]评估,主要包括人际交往、生理、家庭、治疗、心理、社会活动等6 方面,采用0-3 分4 级评分法,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分别采用t 及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6%(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00%(28/35)(P<0.05),见表1。
2.2 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
2 组治疗后血清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DLQI 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DLQ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pg/mL)
表2 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pg/mL)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IL-6 IL-10治疗前观察组 35 476.45±13.78 130.36±20.31对照组 35 477.12±13.92 131.29±21.28治疗后观察组 35 135.42±12.44⋆△ 185.30±20.40⋆△对照组 35 312.16±12.04⋆ 152.52±21.27⋆
表3 DLQI 评分比较(,分)
表3 DLQI 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人际交往 生理 家庭 治疗 心理 社会活动观察组 35 1.03±0.46△ 1.23±0.49△ 0.73±0.33△ 1.10±0.32△ 1.25±0.49△ 1.19±0.52△对照组 35 2.21±0.52 2.61±0.32 1.82±0.49 2.01±0.85 2.49±0.37 2.37±0.53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由于患者在早期治疗带状疱疹时体内病毒清除不彻底,而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较为低下,易发生后遗神经痛。目前西医治疗尚未寻求到彻底根除此病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中医学上多属于“腰缠火丹”“蛇串疮”等范畴,最早记录于《外科大成·缠腰火丹》一书中。随着近代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主要病因多为风热毒邪侵袭、气血亏虚、素体虚弱、湿热毒蕴等,而后遗神经痛多为皮损消退,但余毒未尽,滞留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并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日久,肝失调达,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因此治疗以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为主要原则。本次采用活血解毒止痛方进行治疗,方中延胡索、川芎、桃仁为活血止痛主方,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具有祛湿止痒的功效,白芍、黄芪柔肝补气,红花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效,鬼箭羽、苏木具有活血、通经、杀虫之功等,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6%(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00%(28/35),各项DLQ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解毒止痛方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炎性因子水平的异常与本病的预后密切相关,IL-6 是与神经痛紧密相关的致炎因子,可快速刺激神经元诱发疼痛产生;IL-10 由Th2细胞分泌,是一种抑制性调节因子,明显抑制致炎因子的释放,降低神经痛。
研究结果显示,2 组治疗后血清IL-6 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 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活血解毒止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调节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使之恢复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可能与活血解毒止痛方中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