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言敏感度和运用能力初探
2021-04-08吴旅令
吴旅令
儿童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孩子们对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诵读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它能让孩子们的感情更细腻,心灵更柔软,生命更有质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诵读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同时要学会留心周围事物,用自己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升写作的兴趣。面对山区孩子阅读面较窄、语感普遍较弱的现状,如何提升他们语言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笔者认为,童诗的赏读与创作是一个合适的载体和路径。
一、赏读激趣
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最有效的就是给他们有趣的文本。郑板桥曾写过一首咏雪诗,里面的数字颇为有趣:“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这首诗连续使用了一到十和千、万这些数字,最后才来一句“飞入梅花总不见”。又比如《蜈蚣》这首隐形的数字诗,更富有趣味:小蜈蚣跟爸爸说要买新鞋子,蜈蚣爸爸说“你要我的老命是不是?”马上让孩子们想起了蜈蚣有无数只脚。这类有趣的诗歌,无需讲解,孩子们觉得好玩,一喜欢就背下来了。
赏读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童诗具有节奏感强、音韵优美的特点,非常适合儿童诵读,大量诵读吟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敏感度。如我讓学生读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小诗以一片雪花为意象,写“我”不愿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不愿飘到广场上,堆个胖雪人,愿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通过诵读这些想象力丰富、画面感和节奏感都很强的诗作,学生迅速地将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获得细腻、真切的感受,从而达到与文本相通、与诗人心灵共鸣的境界。
赏读有利于学生获取独特的情感体验。童诗是一幅幅鲜活的画,生活处处有诗趣。如林焕彰的《影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老是跟着我。诗人笔锋一转,将影子比作一条小黑狗,写出它们在“我”前后左右欢快地绕来绕去的形象。诗中的“影子”“黑狗”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诗人俏皮地加以演绎,充满了天真和烂漫。诵读这样的诗,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启迪思想,陶冶性情。
经过童诗洗礼的孩子,诵读的意识会比较强。借助诵读,这些新鲜丰富的语言反复刺激孩子的眼睛、耳朵、大脑、心灵,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孩子语言的敏感度和感悟文字的能力自然得到迅速提升。
二、示范引领
婴幼儿从呱呱坠地起,最初的语言学习都来自于模仿。让低年级的学生去创作诗歌,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身边的榜样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汉语是奇妙而美丽的语言,而一个人对语言的敏感度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要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就需要教师做他们寻美的引路人。
1.以身边的生活切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啊!我的妈妈美如鲜花。噢!我的爸爸丑如泥巴。咦!为何妈妈爱爸爸?哎!因为鲜花不能没泥巴。”当我呈现这一首网红童诗,并告诉他们这是一个10岁的小朋友的作品时,孩子们顿时两眼闪光:好有趣啊!老师,真的吗?我们也能写吗?他们开始跃跃欲试。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一大一小两片叶子,趁热打铁对他们说:我们来试试?“地上有两片树叶/一片大,一片小/我捡起它们/让它们并排竖着/多像小风帆呀/我让它们横着/它们像什么呢/哦,那是两片红唇/一片是妈妈的/一片是我的。”同龄人的作品无形中会给孩子“我应该也可以”的暗示作用。洋溢着母女亲情的《两片树叶》,里面也是贴近孩子的人和物,除了在他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也容易激发他们表达、创作的欲望。
某天大扫除,见路旁有几株含羞草,于是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含羞草》:“我也想做一棵含羞草/带着毛茸茸的小花球/风扇动着我的翅膀/飞到高高的枝丫上/又飘呀飘地飘到河边/大人发现我又玩疯了/他们要骂我时/就捂住耳朵/装作听不到。”
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天边满是红霞。我又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太阳下山了/你看那一片片云霞多美丽/她们都是她的女儿呀/女儿们说:妈妈累了一天了/您就在西山后面/美美地睡一觉吧。”这两首小诗,都联系生活实际,由含羞草的闭合,联想到捂住耳朵,由太阳落山,联想到妈妈入睡。生活总能掀起孩子们心中的波澜,孩子们通过诗歌去表达生活,既可深度体验内心情感,也可唤醒自身的想象力。
2.学会探索思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某次语文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课文展现了爬山虎的美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枯萎了,带给你怎样的启迪?
大家构思了一会儿,出来一首有着思辨色彩的小诗——《爬山虎的脚》:我多想我是孙悟空/可以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可是呀/我脚底没有那团祥云/那就让我做爬山虎吧/攀援而上,飞檐走壁/可是我又发现/那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会慢慢枯萎掉/我终于明白了/你要攀登高峰/还必须脚踏实地。
让学生展现和发展思维是教学的本质要求。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多角度探索思辨,可以得出新的不一样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创造力的表现。
三、模仿创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读和示范引领,学生开始有了写诗的感觉,纷纷拿起笔来尝试他们的童诗创作。其中不乏一些天真有趣、充满想象力的好作品。
如一个孩子的《早春》:“你玩碎碎冰的时候/春姑娘已悄悄来临/清晨/她投出温暖的眼神/小树痒痒了/长出一身羽毛/春天比我们还调皮/光着脚丫/到处跑/瞧,她在露珠里圆圆地笑/原来是露珠第一个帮她拍了一幅照片……”多么俏皮可爱的诗歌啊!一个孩子的《我想》:“我想变成一只小鸟/哪怕很小很小/要自由翱翔/穿过一片云海/牵着万缕阳光/飞向辽阔天空/我想变成一只小鸟/哪怕很小很小/要像孙悟空/翻个筋斗云/风儿耳畔呼呼响。”一个孩子的《发电机》:“宇宙是一台大大的发电机/给太阳、月亮/星星还有地球/不停地充电。”这些童诗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我让他们在班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在黑板报上展示,还做成小集子在同学手中传阅。
童诗欣赏与创作,让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形象,进入一个可见、可触摸,能听到声响、能嗅到气味、能辨出色彩的世界。童诗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探寻精神家园的最大可能,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敏感度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