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1-04-08范世一
范世一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本质上是知识认知的转型,是从“事实覆盖,知识堆叠”走向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综合运用概念、通过科学探究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评论社会热点及生物学议题的过程。2019年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创设了理解本位的认知过程,使概念框架呈现多维化,通过生物实践将生物学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生物学科素养;新教材;教学建议
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及要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属于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代谢部分。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与体会,学生能够建立一定的物质能量观与结构功能观,便于将微观的知识形象化,深刻体会生命的本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1];同时提出开展探究实验的要求,“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概念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新教材中“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结构体系及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强化科学思维训练,落实科学探究实验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生物学科思维的要求,从新教材的编排分析,学生应基于生物学实验和证据进行归纳与概括,根据探究题目进行演绎与推理,进而根据实验现象与结论进行建模与模型分析,充分培养科学思维。
学科的核心观念根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提出以“鹰的消化作用”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四个探究实验(见图1),这是对旧教材做出的重要改进[2]。相对于旧教材中直接给出温度与pH值影响酶活性的曲线,新教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果,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生物学现象,针对特定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特定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并预测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
(二)渗透生命观念,唤醒社会责任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从对酶化学本质的探索,到酶的特性探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从酶的催化作用到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机制,体现了物质观与能量观;从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与总结酶特性的得出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与世界观。课后拓展材料讲述了多酶片、加酶洗衣粉在生活中的应用,胰蛋白酶、溶菌酶及青霉素酰化酶的医用药用,果胶酶的工业应用及脂肪酶制造清洁能源生物柴油等,将生物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3]。
三、充分发挥教材工具作用的教学思考
(一)实验与实践——生物学的灵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及探究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是重难点知识,建议教师用两课时讲解。教师在突破重难点时可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如时事新闻、热点资讯等影像资料或图文信息,通过对酶促反应实例的讨论,说明酶的本质和特性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4]。在设计并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实验设计灵活多样,除规范化实验,还需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改进,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力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设计中,让学生尝试控制自变量、观察或测量因变量,设置对照组和重复组[5]。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对科学进步艰辛的认同感:即便是科学家偶尔也会有认识上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关注我国和本地的现实社会问题,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构建大概念知识体系,构建信息化高效课堂
近日,笔者对高中生物教师展开调研,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关于“你较多选用哪些教学媒介来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的结果如图2所示,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值得关注的是,选择互动式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占33.18%,如手机、平板等,这一比例稍显不足。
信息时代是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它呼唤着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创新模式。对于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媒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6]。例如,对于“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师可采用网络模拟实验进行研究,绘制“pH及温度影响酶活性曲线”及“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曲线”,从定性观察提升至定量研究,将无形的能量可视化,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平板端设计并演示实验,能拓展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小组间进行展示交流,能提高互动频率与效率,提升解决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应选择精练而重要的核心概念,如“酶的本质”“酶的特性”等,构建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对知识进行分类提炼,置于原有知识的框架中,便于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与综合应用;尝试根据科学实验得出结论,用辩证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看问题,使课程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7]。
总之,2019年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使生物学知识体系呈现多维化与立体化,注重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需定位准确,力求做到在落实与贯彻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朱正威,赵占良.新版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生物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1):57-59.
张友芳.立足学生认知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0,36(10):45-47.
周丽.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0(14):27-29.
李文湘.利用新教材進行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0,36(06):43-44+72.
虞梦琦.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实践: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9(2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