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建设需求的理论内涵及生成机制

2021-04-08顾建一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防军队军事

顾建一

军队建设需求的理论内涵及其生成机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也是众多专家学者和军事爱好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说,目前,我们对军队建设需求的理论内涵及其生成机理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都是从各自不同角度来解释需求问题,使得人们对军队建设需求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这个问题,应当从需求的本义说起。按照《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需求是指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就是说人们有某种需要,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相应的要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或者说是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和能力。比如说,一个人产生购买一辆汽车的欲望,但没有钱、没有支付能力,就不能构成现实的需求,只有当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构成现实的需求。

在这里,需要引入一个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的概念,即国家核心安全需要,我们知道,国家安全是一个体系,包括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无所不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在国家安全体系中,重点部分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外部安全等领域,这就形成了国家核心安全需要。军队首先是战斗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队的主要职能任务,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要,确保能打仗和打胜仗是对军队建设的要求。由此推理,军队建设需求,是指为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要而产生的要求。怎样才能有效满足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要,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必须具备相应的军事战略能力,而要形成军事战略能力就必须投入相应的资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军队建设需求作一个简要的描述,即:军队建设需求是指为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要而产生的对军事战略能力生成和资源投入配置的要求。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生成军队建设需求的逻辑起点。对军队建设需求生成机理作一个大致的概括: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根据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要,制定军事战略方针,根据军事战略方针确定军事战略能力需求,根据军事战略能力需求编制军队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确定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和资源配置需求,按照“战略确定能力、能力确定项目、项目确定预算”的基本思路编制国防预算,最终形成军队建设需求生成的完整链条。

根据军队建设需求生成的机理,军队建设需求生成是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要、提升军事战略能力而展开的,作为一个完整过程,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通过制定军事战略方针,确定国家核心安全需求;通过编制军队建设规划,确定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和军事战略能力需求;通过编制国防预算,统筹存量资产和增量经费,确定军事资源投入和配置需求。

军事战略方针通常是通过对国际战略格局、周边环境、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内军事经济社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军事科研机构和统帅部充分研究论证形成的。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濟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并不太平。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呈以下特点:

一是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发展战略。奉行单边主义政策,挑起和加剧大国之间的竞争,大幅增加国防预算(2020年美国国防预算接近7500亿美元),加快军事新兴领域的投入,抢占战略制高点,提升核、太空、网络、导弹防御、智能武器等领域能力,损害全球和区域的战略稳定。同时,强化亚太地区军事同盟,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干预力度,给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增添不确定因素。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之间的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地区之间国家战略安全利益。

二是我国反分裂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加紧推行“去中国化”“渐进台独”,图谋推动所谓的“法理台独”,强化敌意对抗,挟洋自重,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始终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

三是反恐维稳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境外“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活动十分频繁。对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构成现实威胁。近年来,解放军依法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参加重大安保行动及处置其他各类突发事件,主要承担防范恐怖活动、核生化检测、医疗救援、运输保障、排除水域安全隐患、保卫重大活动举办地和周边地区空中安全等重大任务,对维护国家和地区稳定作了重要贡献。

四是我国陆地边界和岛屿领土安全依然面临威胁。目前,我国已经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同周边8个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但陆地边界争议尚未彻底解决,一些边界还存有重大分歧,岛屿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依然存在,个别域外国家舰艇和飞机对我国频繁实施抵近侦察,多次非法闯入我国领海及有关岛礁邻近海空域,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五是海外利益面临现实威胁。我国海外利益面临国际和地区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等现实威胁,驻外机构、海外企业及有关人员多次遭到袭击。六是网络安全威胁日益显现。网络空间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网络安全问题是目前全球性的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峻安全威胁。我国军队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防御手段,但目前网络空间防护力量与我国国际地位、与网络强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安全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处在动态调整之中。从建国后对历次军事斗争准备重点的实际情况看,对国际形势和战略重点的判断和事后发展的结果有时并不是完全对应的。通过对上述安全形势的分析,按照我们的理解,国家核心安全需求,是国家安全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大致可以概括为:就是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是要慑止和抵抗侵略,保卫国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反对和遏制“台独”,打击“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等安全利益,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有效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求,就要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效形成军事战略能力。

根据2019年7月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的表述,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那么,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的程度,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性方位呢?根据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进展,但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军事安全面临技术突袭和技术代差被拉大的风险,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要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军队,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快军队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我军建设模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全面提升军事战略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应当具备以下军事战略能力:

一是保持适度的战略威慑能力。战略威慑能力是军事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体制编制、组织形态、力量构成、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太空武器、智能武器等诸多方面。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我国军队严格核武器及相关设施安全管理,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提高战略威慑能力,努力营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态势,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维护国际战略稳定。

二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有效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三是联合制空、制海能力。人民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人民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四是保持灵敏的作战指挥控制能力。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指挥、战略训练、战略管理功能,打破我军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新的军队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体制。在全军主要作战部队实行“军-旅-营”体制,充实兵种作战力量,减少指挥层级,降低合成重心。增加特种作战、立体攻防、两栖作战、远海防卫、战略投送等新型作战力量,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五是强大的信息掌控能力。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和信息技术广泛作用于作战的全过程,如果把作战过程看作是人流、物流、价值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统一,那么信息流处在支配地位,它通过指挥、控制和协调作用,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因而提升掌控信息能力极为重要。

六要有足够的反恐维稳能力。按照多能一体、有效维稳的战略要求,加强执勤、处突、反恐、海上维权和行政执法、抢险救援等能力建设。

七是建设快速战略投送能力。加强交通领域军地资源共享与协作,建设覆盖国土全域、通达海上方向、辐射境外远域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建设和发展海上、空中的战略投送力量。

八是全面提高综合支援保障能力。按照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加快建设三军一体、军民一体的现代综合保障体系,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

九是形成太空作战能力。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太空安全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保障。加快发展相应的太空技术和力量,统筹管理天基信息资源,跟踪掌握太空态势,保卫太空资产安全,提高安全进出、开放利用太空能力。

十是统筹战略资源的能力。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建立完善“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的战略管理链路,一旦发生战争和重大军事行动,能够有效动员整个国民经济力量,促进经济力最大限度地向战斗力转化。

最后,是要打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二元分离结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体系之中,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一体筹划、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根据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和军事战略能力生成需要,统筹增量和存量,科学合理配置资源,通常是通过编制科学的国防预算来体现的,这就形成了军事资源配置的需求。国防预算是军事戰略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国防政策的数字化。按照用途,国防开支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人员生活费。主要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聘用的非现役人员,以及军队供养的离退休干部工资、津贴、伙食、被装、保险、福利、抚恤等。二是训练维持费。主要用于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工程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其他日常消耗性支出。三是装备费。主要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储存等。国防费的保障范围包括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等。我国国防开支经历了从维持性投入到适度增长的发展历程,总体上是与国防建设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我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1979年最高的5.43%下降到2017年的1.26%,近30年一直保持在2%以内。近年来,国防费有适度增长,2018年我国国防预算达到1.1万亿、2019年达到1.19万亿元人民币。按照世界主要国家国防费开支结构的历史数据,其国防开支结构大致为三个1/3,即:1/3为人员生活费、1/3为训练维持费、1/3为装备费。国防费分配这三部分大致是各占1/3,这三部分分别由军队不同的部门向市场采购获得相应资源,形成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采购需求。

对军队采购需求作具体分析,主要是装备、工程、物资和服务采购。军队装备采购对象主要是面向军工集团,或者说军队武器装备采购的供应商主要是军工集团,只有少量装备和配套设备器材由“民口”企业承担。军事设施建设的采购需求,是指国家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场地和设备等,对于军事设施,“民口”企业可以通过招投标,按照一定的程序积极参与承担军事设施建设任务。

军用物资采购需求,是指物资、自动化设备器材、军训器材、文化体育装备器材、被装、给养、药品、油料、车辆器材、营房器材、原材料、机电产品、办公用品等内容。对于能够为军队提供所需的物资,符合国家、军队、行业或企业质量、技术、安全和环境标准的企业,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获得准入资格的供应商,实行招标采购。军队服务采购处在探索阶段,从大中型会议、车辆维修、印刷、接待和物业管理等服务保障项目开始试行招标,根据军队服务采购试点情况,逐步推开。

综上所述,军队建设需求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通过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制定军事战略,确定国家核心安全需求,根据维护国家核心安全需求,编制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确定军队建设目标和能力,然后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编制国防预算,最终形成现实的军事资源配置需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2019.

猜你喜欢

国防军队军事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巴基斯坦国防日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