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难点与对策
2021-04-08侯镇锋滕华
侯镇锋 滕华
[摘 要]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众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了有效提升高校管理的有效性,使高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文章详细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相关内容,结合高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了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高校长远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
0 引 言
信息化是高校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在各院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已有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成效。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方向
1.1 精确定位
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分析功能,能够获取与主体相关的各种隐藏信息。在高校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深入了解学生行为方面,使高校体系内的管理人员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校园行为、思想素质等,以此为基础更加科学地开展高校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诸多内容上,比如:在进行教育管理时,高校应明确教育方案,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制订针对性计划,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行政管理中,应精确定位管理方向,明确具体的管理内容,主要指应用大数据技术充分了解学生当下的思想行为状况,并立足于各项问题,积极展开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从本质上看,创新高校信息化管理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保障高校教育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
1.2 高效管理
在传统高等教育框架中,高校管理人员、基层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是独立性极高的3个个体,虽然在制度体系上紧密联系,但各种管理工作落实进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政策传达与执行均需要较长的周期;学生对行政管理变革配合度低,导致高校很难开展管理工作,几乎无法即时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主要方向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嵌入现有管理框架中,实现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不断提升管理效率。以教育管理为例,信息化创新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掌握学生需求,在院校管理视角下,根据学生主体需求,突出教育管理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教育框架,能够拉近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地缩短教育管理信息传递与生效的时间,提升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
1.3 管理可控
管理可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等同于管理强度,但在自由程度极高的高校管理理念中,管理强度并非指强行管理,而是在保证学生自由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管理成果。管理可控性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很难在学生群体中落实管理政策;学生管理工作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等,而这些管理问题产生的核心原因是管理工作与学生群体相脱节。从管理可控的视角出发,积极开展信息化创新主要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搜集学生的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将相应的管理手段以及差异化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真正发挥管理工作的实质性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真正展现高校管理工作对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1.4 长效规划
长效規划是高校管理工作成效的基础保障,也是现有高校管理体系中缺失最严重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高校很难实现长期目标,经常面临目标变更的问题,难以真正对高效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长效管理信息化创新主要指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强化院校日常管理,确保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规划、分层次地实现长效目标,促进高校与学生共同进步、发展。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难点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大数据技术未能真正融入实际管理中,导致高校管理没有实现全面创新,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2.1 大数据技术应用成本问题
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成本问题是当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重要难点问题之一,大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具有高质量的特点,通过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促使工作人员快速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应用等工作。但要想升级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高校的负担。尽管高校可以通过增加院校教育资金的方式解决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成本问题,但实际上未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增加的教育资金投入未能与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且高校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少,所以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缓解广泛存在于高校管理信息化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成本问题。
2.2 大数据应用问题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内部管理,未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创新,造成高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有效应用大数据的内容。目前,现代高校仍存在较多隐患,如不同专业之间教育设计与管理方案高度相似,没有真正反映专业特色,对学生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传统印象中的非法网络行为,而是指数据来源安全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对众多高等学府来说,其大数据平台构建倾向于使用国外网络资源。该种构建模式对高校数据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国外少量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库浏览资源,导致高校信息泄露[1]。而高校作为我国科研的主要阵地之一,容易出现信息丢失的现象,导致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查询到相关信息,降低其工作效率,对高校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2.4 实践标准问题
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工作分析能力,在应用过程中极易越过个人隐私的界限。因此,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标准问题,以保护学生与教职工的个人隐私。此外,大数据基于海量信息的工作模式,其群体行为分析成果过多地受到学生个性因素的影响,使高校管理工作发展方向出现偏颇。因此,实践标准的确定是高校信息化管理基于大数据创新的核心质量保障措施之一。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对策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核心思路是在高校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大数据技术与高校管理的全面、精准融合,为构建智慧校园奠定基础。
3.1 共享大数据技术资源
大数据技术体系可以同时为大量的群體提供技术支撑,远超单一高校的实际需求。因此,教育部门可以大力推广大数据技术资源共享。一方面,以共同建立、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模式有效控制大数据技术应用成本,提高高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为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提升大数据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金成本与资源浪费。同时,技术资源共享代表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学生可以借用彼此的管理数据与手段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效率与效果。
3.2 全面应用大数据技术
想要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度,首先,高校应明确大数据技术的主要价值,将其应用在具体的管理中,以充分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其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果倒逼行为,迫使实际执行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成果做出正确的决策[2]。最后,各级管理人员为保障自身的工作成果,要主动寻求影响学生行为的因素,而大数据技术作为其中高效、精准且全面的种类,显然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
3.3 建立独立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大数据背景下,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可建立大数据的应用平台,将学生以及教师的信息资料录入数据平台中,并通过平台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有效应用信息资料。同时,在大数据平台中,高校也可发布有关信息内容,为教师布置相关工作,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独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就是将高校管理信息化工作中使用的网络资源转变为专业部门独立运营。一方面,消除大数据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多种安全隐患,数据收集、分析、存储、应用全流程均在教育体系中发生,能够有效保障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应用安全性,避免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中多种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采用高度独立的运用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进程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灵活应用各种技术,完全以高校管理为核心提供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4 完善实践标准
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标准能够有效保障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妥善落实,可以切实发挥信息化创新的实效性,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与质量。其中,想要提高实践标准,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限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保障高校管理工作始终维持在标准范围内,避免产生侵犯学生与教职工隐私的现象;第二,加强技术应用指导,高校管理内容、形式多样,院系之间差别较大,且在教育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尝试阶段,加强技术应用指导非常必要。
4 结 语
大数据技术强大的分析能力使现代组织工作形式发生了一定改变。因此,高校在开展管理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提升自身管理的针对性。虽然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仍存在多种限制,但只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将指日可待。
主要参考文献
[1]凌彤.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9(14):208-210.
[2]邓仁,苗蕾,朱军涛.大数据技术在高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8(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