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际铁路明挖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施工控制技术及标准探讨

2021-04-08黄坤庆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标准

黄坤庆

【摘要】如果城际铁路的明挖隧道与现有高铁施工地点较为接近,那么很有可能会对桥梁结构和运营安全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关技术研究人员应当对隧道下穿高铁工程的施工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根据对各项数值的有效监测,来对桥梁变形以及轨道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有关交通工具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城际铁路;明挖隧道;既有高铁;施工控制技术;标准

由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际交通工具建设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高铁桥梁附近出现了很多与其相接近的地下工程建设。这些地下工程建设对高铁桥梁的运行安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明挖基坑工程建设。倘若不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明挖基坑工程的技术改进与完善,那么其建设很可能会导致高铁桥梁变形,甚至导致轨道发生位移,这样一来,日常高铁的运行安全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应当对明挖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

1、工程风险分析

在进行明挖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施工安全风险。首先,相关工程展开时需要深入到下穿段地层。而下穿段地层的沙层中含水量较为丰富。换句话说,在下穿段地层进行基坑围护施工时,很容易出现漏水现象,并且有关地层还很容易发生位移。其次,在明挖基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倘若靠近高铁桥桩,那么一旦在基坑围护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发生了变形,高铁桥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负面影响,这种状况一旦产生,那么高铁桥桩很可能会发生沉降。有些明挖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将挖掘深度拓展到地下16米左右,这是很容易使得高铁桥桩发生沉降的深度。最后,一般的高铁设计速度都为350千米每小时,一旦周围有明挖基坑工程建设,高铁运行速率都会控制在300千米以下每小时左右,为的就是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但即便如此,高铁桥桩仍然有沉降的可能,相关轨道也依旧存在变形的可能,技术研究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2、相关工程措施分析

想要使得下穿段区间隧道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就要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来帮助进行各类因素的控制,使得下穿段期间隧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不会对高铁桥桩和轨道产生任何的安全隐患。

2.1进行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强化

想要使得下穿段区间的隧道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就应当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强化。首先,由于基坑围護结构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进行地下墙体的建设需要穿过含水量较为丰富的沙层,因此在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建设时需要采用防渗水性能较好和整体性能较好的材质来进行相关墙体的建设,墙体厚度通常要加至1米左右,并且嵌入基坑底以下6米左右,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墙体建设的稳定性。为了隔绝地下水对墙体的影响,相关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工字钢接头来帮助进行地下水的隔断。同时技术施工人员还需要注意对墙缝进行补注浆,补注浆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序,能够降低地下水进行渗透的概率。在很多基坑结构建设过程中,相应施工人员都会使用爆破开挖的方式来进行基坑的开挖。但由于下穿段区间的基坑建设较为特殊,因此有关施工人员不能使用爆破开挖的方式来进行挖掘,他们只能够使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来进行挖掘。

2.2桥桩周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

对桥桩周边的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也是帮助进行下穿段区间隧道设计改进的重要举措。桥桩与地基之间的注浆加固能够有效的帮助进行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提升,这样一来,相关地层受到地下水渗透影响的概率就能够得到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注浆加固之前,技术施工人员必须要在相似的地层段落进行初步的注浆试验,倘若注浆试验失败,那么就要改变原有的注浆方式,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注浆方式来进行注浆加固。如果注浆试验成功,那就可以使用该种方式来对有关桥桩和地基进行注浆加固。通常情况下,相关技术研究人员都会尝试采取使用低压缓慢注浆的方式来进行有关地层的注浆加固。当然,由于不同地域的高铁桥桩周边地层自然状貌颇为不同,因此在进行桥桩周边地层的注浆加固过程中,相关技术研究人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与有关地层地貌相匹配的注浆加固方式来进行高铁桥桩周边的地层加固。

2.3对地下水进行控制

在基坑开挖的过程当中,如果坑内的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那么坑外的地下水也会出现流失与下降的现象。这对相关明挖基坑建设是颇为不利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会导致坑外土体出现沉降趋势,进而对高铁的桥桩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有关桥桩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发生变化。此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一定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控制。通常情况下,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会尝试使用各种类型的止水措施来帮助进行水位的控制。譬如在合理的观测位置进行观测孔的确定以及进行合理回灌井的建设,并且通过此类方法来对基坑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水位进行实时的监测,对桥墩的沉降数值进行实时的监测。这样一来相关施工人员便可以根据实时反馈回来的数值,对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的速率变化进行实时的了解,对地下水采取必要的回灌措施。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措施的采取务必要配合注浆加固以及墙体施工来进行。倘若相关技术施工人员仅仅只进行地下水的控制,却不对桥桩附近的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也不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进行隔离防护桩的使用以及相应墙体的建设,那么高铁桥桩仍然可能会发生沉降现象。因此各类措施必须要联合使用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地下水位控制之后,有关施工人员应当对基坑内的井点进行抽水试验,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的呈现,来对基坑底部的地下水渗透以及基坑外的水位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2.4使用刚性隔离桩防护法

对既有高铁的桥桩所经过的地层进行了注浆加固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基坑围护和桥墩之间邻近的L型结构进行钻孔灌注桩设置。这不仅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桥桩周边地层影响的消弭,还能够减小地层变形的概率。正常情况下,隔离桩的间距大约要在1.35米左右,并且主要材质应当为钢筋混凝土,有关隔离防护桩的桩底深度应当与基坑的维护结构施工底部相连,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在对地层影响最小的情况下顺利进行有关隔离桩的施工。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在高铁桥桩附近进行明挖隧道建设,就应当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高铁桥桩发生沉降,或是高铁轨道由于明挖基坑工程建设的推进而发生位置的偏移。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相关高铁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避免相关人民群众在进行常出行的过程中,由于明挖隧道建设而出现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

[1]刘璐,Lu L.高速铁路明挖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工后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5.

[2]卢裕杰.明挖隧道下穿复杂铁路站场关键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4):75-79.

[3]林志军.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铁隧道施工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

[4]李世元,张金山.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铁隧道施工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No.24(08):41-42.

[5]宋向荣.京雄城际铁路明挖隧道防水设施标准化施工工艺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004(022):P.73-74.

猜你喜欢

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各有标准”等十一则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黑龙江省连续12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红周刊绩优指数标准与一周表现
红周刊绩优指数标准与一周表现
永远幸福
人必其自爱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