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营地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1-04-08王志豪林卉露
王志豪 林卉露
摘 要:将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引入营地教育教学中,是加快信息化时代营地教育变革的创新尝试,为营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入营前教学、营地中教学、营地教学后三个方面探讨了微课在营地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微课在营地教育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确保营地教育的高效性与体验性、助力教师关注育人过程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微课;营地教育;校外教育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重点部署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强调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的教育目标。[1]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推动教育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微课作为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校内课堂的教学之中,其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2-4]
营地教育属于校外教育的研究范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5]近年来,随着政府、社会、家庭各方对营地教育的不断重视,营地教育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由最初的素质教育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营地教育的理念。营地教育的课程内容多样,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情景式体验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微课在营地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营地教育虽然在教学内容上不同于学校教育,但营地教育在教学手段及方法上同样需要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借鉴校内学科教学中先进的新媒体教学手段,探究其在营地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是有效提升营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思路。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营地教育中具有极大的前景,一方面因其呈现内容丰富、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符合营地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将学生们熟悉的微课教学模式迁移到营地教育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将微课教学手段与情景式体验教学相结合,能够为营地教育带来创新的课堂体验。本文对微课在营地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做了探讨性分析,以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为例分享了微课教学的应用经验,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尝试性的解决方案。
二、微课在入营前教学中的应用
营地教育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它既不同于学校的学科教学也不同于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营地教育的内容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主要集中在国防教育、户外拓展、环保科普、公共安全等方面。营地课程是基于情境式体验内容展开的,其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学生们很少在生活中见到,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水平往往限于图文资料,客观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教学模式得益于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使得授课环境不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利用这样的特点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创设虚拟情境,使学生在入营前就可以自主学习相关营地课程的课程导入部分,相当于把学生学习营地课程的时间前置。开展入营前的微课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营地教育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入营后营地课程的开展。采用微课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将线上认知与真实体验相结合,从而促进学习效果;有利于将入营前预习与营地中学习相统一,从而确保学习过程的连贯性。
对于营地教师而言,制作预习导入课程微视频的过程,不但能够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等能力,进一步巩固营地师资力量,而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发精品课程。
三、微课在营地教学中的应用
营地教学课程是营地育人的有效载体之一,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将微课多媒体资源引入到营地教学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营地内的教学场所与学校内的教学场所有所不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多集中在教室内,由于情景式体验教学的需要,营地内的教学场所多设置在开放/半开放的场景之中。特别是在开放性的户外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较难将注意力集中于营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因此与学校在课堂中授课相比,营地开放/半开放式环境下的课堂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微课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营地课堂效率;此外,微课资源信息量密度大,能够保证教师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基础内容的讲解,从而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体验。以营地公共安全实训课程——气象灾害一节为例,在课堂中教师以微课的形式集中介绍了我国常见的极端气象灾害,并讲解了面对不同灾害时的正确避险措施。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避险知识进行真实演练,有利于学生达到真实掌握避险技能的目的。同样在营地军事拓展课程——无线电测向一节中,相关课程的开展同样可以借助微课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开展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活动场地多在户外开阔的自然环境中,学生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课程中引入微课资源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此外使用微课资源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从而确保学生在课堂时間内有足够的体验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微课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
营地的校外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强调课程学习的真学、真练、真懂、真会。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依赖于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不同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营地微课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课程重、难点,如在营地国防教育课程——轻武器射击一节中,教师将射击分解动作及射击瞄准要点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资源在课堂中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真实体验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时,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集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上,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做个性化辅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时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学定教的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微课教学资源有利于保障课程安全性
营地课程的教学活动多在草地、树林等自然环境中进行,以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为例,营地总面积达5600余亩,近三分之一的面积为水域,复杂的地形无疑增加了教学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在课堂中以微课的形式讲解课堂风险提示、安全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亲身感受危险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此外,对于一些危险系数较大的课程,如营地拓展训练课程——徒手营救一节中,学生需要运用合力攀爬过近两米的高墙,虽然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营地教师全程保护,但是课程安全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营地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动作录制成微课资源,通过微课视频的讲解使学生形象感知危险动作的危害,则能够有效地提示学生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课程的安全性。
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中引入微课视频资源,也能够减轻教师重复性讲解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
四、微课在营地教学后的应用
微课在营地教学后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课程价值的延伸上,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内容的回顾
微课视频是可循环的数字资源,学生能够重复性学习,有利于对营地所学内容进行回顾。由于学生在营地内的学习时间有限,通过亲身实践习得的知识如不及时加以巩固则会遗忘。在相关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站在线学习的形式回顾课程微课、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微课资源有利于学生总结与回顾营地课程内容,对校外教育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每节微课的制作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方式也有所不同。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也是对教师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相关数字资源也为教师的教研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有利于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对教学内容的创新
得益于校外教育课程的开放性与独特性,营地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也有所差异。在营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以微课资源的形式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营地课程。对于具有教育特色的学校,也提倡学校学生以翻转课堂的形式结合营地与学校特色录制校本课程。
五、微课在营地教育中应用的局限性
在营地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一方面受制于户外的场地限制,便携式放映设备的应用必定会增加教学成本;另一方面,教师微课制作水平的高低也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营地层面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积极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将有利于微课教学在营地教育中的开展。
六、结语
营地教育在组织与实施方面的独特性,决定了微课资源在营地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入营前、课程中与教学后三个方面。将微课教学资源引入营地教育是新时代营地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创新尝试,只有深入挖掘微课资源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创新营地课程组织形式,不断丰富营地教育资源的内涵,才能进一步促进营地教学水平的提升,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昌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启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解讀[J].教育研究,2019,40(11):4-16.
[2]罗阳佳,薛婷彦.流程再造下自主学习 市西中学探索以新技术改善课堂教学[J] .上海教育,2018(31): 34-36.
[3]姜伟.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65.
[4]江梅红.微课:点亮初中英语课堂的妙笔[J].江西教育,2020(15):18-19.
[5]薛露.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