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樱花 春的希望

2021-04-08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方舱窗帘樱花

樱花花语:生命,希望,一生一世,永不放弃。

——题记

珞珈山的樱花再一次盛开了,柔嫩的樱花瓣儿终究抵不过老友的热切呼唤,娇滴滴的在枝头开放。淡淡的绯色少女,遮遮掩掩,躲躲挨挨靠靠,羞羞答答挤在身后,偷偷地逃走,悄然一跃,花卷雪,漫天飘落,只留得树下面红耳赤的读书少年。

转眼一年过去,武汉重回熙攘,百姓的生活也已回归正常,又到了樱花绽放的季节。每当回首这段时光,望见武汉人民心中的那片“樱花林”,感动与敬畏总在我的心中荡漾。

寂静

庚子年初,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悦,享受着阖家团圆的幸福,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病毒肆虐,牵动着全体华夏儿女的心。武汉,作为本次疫情的震中地带,疫情形势最为严峻,成为全国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武汉地处汉江平原东部、长江中游,地理位置极为便利,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武汉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线路纵横交错,是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的大都市,每年往来旅客络绎不绝。此时正值春运,稍有不慎,武汉便极易成为疫情传播的跳板,进而向全国传播。一旦发生大规模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来势汹汹的无形之敌,为保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党中央从大局出发,艰难地做出封城的决定。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1月23日10时,武汉宣布正式封城。

一时间,整个城市瞬间安静下来。900多万武汉百姓和4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在一霎那间变得悄无声息。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逾千万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而这一重大决策,也必将写入共和国史册,被后人永远铭记。那一刻,黄鹤楼沉默了,绵延千里的江水却依旧奔腾滚滚;武汉长江大桥沉默了,昔日的桥头堡又成了孤身一人;户部巷也沉默了,街头巷尾小店的卷帘门再一次布满灰尘。街道空了,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北风呼啸,春天何时才会到来?

大红的春联祈盼着一年好光景,红红火火的春节气氛却被压抑所替代。路边摊的酒瓶还散落在街角,垃圾箱里的果皮还没来得及清理,零零散散的行人从眼前穿过,戴着口罩,压着身子,低着头疾步前行。多彩的霓虹灯被警灯所代替,巨大的广告牌被标语掩盖,没了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寂静的空气中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皎洁的月光打在雪白的隔离服上,繁华的街道空无一人。

那个夜晚,是那么漫长。那个夜晚,是那么寂静。

起舞

没有什么曼妙的舞姿,不会什么精湛的技巧,她们和你我一样,是这个城市中最普通的一员。平淡日子里,她们或许是街口水果摊的老板,或许是退休的大爷大妈,或许是为生活奔波的白领……正是这些市井百姓,在这“至暗时刻”,在这一块块小小的床前床尾,却跳出了世间的最美丽的舞蹈,盈尺之地的方舱医院里跳出了生命的希望。

有人说这是一场盛大的“舞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为了共同的目的,在这里汇聚一堂。一声令下,随即出发,风雨同舟,日夜兼程。四万多医护人员相继赶来,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全国上下精兵强将、各路专家汇集一堂,共寻良方,攻克疫情。运20 鲲鹏除夕夜载神兵天降,解放军医务人员冲锋在防疫战场,各省份物资运输高速飞驰,口对口支援大显神威,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为武汉这座城市送来一场场及时雨。短短几十天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接连建起,工厂转型升级架起新的生产线,一座座方舱医院从无到有,物资人员都得到了巨大支持,“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每一位感染者都得到了集中救治。因为疫情,她们聚集在一起。因为疫情,我们在武汉这座城市,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方舱医院里,日日夜夜的隔离让人们筋疲力尽,日复一日的药物治疗人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忙碌的医护,每个人似乎都在为病情发展而紧张焦虑,一条条新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英雄之城的人民天生便是乐观的,不知道是哪一位大姐按耐不住,在床边放起了音乐,跳起广场舞,被疾病封印的“舞之魂”便冲出了禁锢,快乐便不再属于她一个人。一位接着一位,一名接着一名,不停地有人加入,整个方舱医院便成了舞蹈的海洋。

忙碌的医护人员也被人们的乐观所感染,新疆的护士跳起拍掌弹指、转腕抖肩的“走黑马”,海南的医生教起了儋州小调。大爷大妈也打起太极拳,年轻人做起可爱的广播体操,“病友”纷纷跳起“坝坝舞”,医生护士开始教大家做起护肺操。在方舱医院的这段紧张时光里,跳舞成了她们的日常,化成封闭日子里的一束阳光,温暖了整个方舱。厚厚的防护服或许笨重,肆虐的疫情也许可怕,当病人护士们手挽手,跳起熟悉的广场舞,脸上洋溢出欢笑,一切的困难和危险都忘却脑后,再艰苦的日子都会过去,痛苦永远磨灭不了明天的希望。

因为她们知道,她们的背后有着国家的强大力量,这樱花会开,明天会更加美好。

守夜

曾有这么一张图爆红网络,当“火焰蓝”“救援橙”和“医护蓝”交相辉映,当和平年代的逆行者深情凝望,当妻子望着防疫归来丈夫的脸庞,一股幸福和温暖便涌上心头。

平日里,他们是赴汤蹈火的超级英雄;抗疫时,他们是防疫消杀的主力军。他们是与人民群众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守夜人”——中国消防。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听从党的召唤,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的崭新风貌。深入医院,他们防疫消杀转运物资;深入社区,他们巡逻执勤排忧解难。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救护现场,还是华南海鲜市场的消杀一线,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危难来临,他们冲锋在前。人民需要,他们挺身而上。

其实他们的年龄也并不大,“90后”“00后”的他们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年纪轻轻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可一旦穿上这身“火焰蓝”,这些稚嫩的面孔必须学着前辈的模样,迎难而上。在他们的心中,“火焰蓝”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的认证,更是一种职责、使命和担当。他们曾紧握右拳向队旗宣誓,“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便是他们永不磨灭的铮铮誓言。

加入这支队伍,他们就已经做好“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一切”的准备。加入这支队伍,面对一切困难他们也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在这场疫情大考面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同时,全力参与涉疫任务处置一万七千多起,参战人员无一人感染,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支由部队改革转隶的队伍“退役不褪色”,用真实成绩展现了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责任担当。“火焰蓝”消杀的身影遍布在武汉的角角落落,“蓝朋友”的爱心车队在转运的路上奔驰前行,消防员们为独居老人送上新鲜蔬菜,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他们从来不求什么回报。作为“全灾种、大应急”的国家队、主力军,只要党有所号召,人民有所需要,他们便无所畏惧,冲锋而上。

因为他们知道,在百年大党的正确领导下,英雄的城市一定会赢,明年樱花依旧会开。

飘扬

湖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王先生家中的窗帘取下,他的这个窗帘将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特展物件被博物馆永久收藏。

其实,它和我们家中的窗帘并没有两样。疫情期间,在网友的关注与推动下,它却摇身一变,化身连续剧的主角,引得网民的百万点赞,牵动着百万人的心。“邻居家的窗户大开,暗红色窗帘在风中飞舞,没有人收”。2月15日,这一幕被一名武汉网友记录下来,并发布到社交平台。而在这之后的每隔一段时间,这个窗帘被配上了各种音乐,如约在风中狂舞。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天晴,还是夜深,一直在这个迟迟无人关闭的窗台飘荡。从2月到3月,从3月到4月,直到武汉正式解封,窗帘的主人却依然没有任何音讯。从刚开始的好奇、有趣,网友的心情也转向了担心。人们开始忧虑这个来不及关窗的户主去向和现状,担心此时此刻的他们是否扛过了这场疫情。他们在评论区中默默留下祈福的话语,静静地等待连续剧的大结局。当人们对窗帘主人的担心逐步升级为焦虑不安时,窗帘的主人却突然现身,在风中、在雨中飘扬了数月的网红窗帘终于等到了自己主人的安然归来,百万网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窗帘飘动数日,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一条小小的窗帘,似一个国家的缩影,经历了疫情的起起落落,也见证了武汉的日日夜夜。从新冠肺炎的暴发到武汉封城,再到最后解封,取得抗疫大捷,这个窗帘和全国人民一起陪伴在武汉人身旁,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当武汉的病例彻底清零,当热干面又重返武汉饭桌,当手捧鲜花的医护人员胜利返航,当网红窗帘被博物馆永远收藏……胜利的红旗已经在武汉的上空高高飘扬。

惊雷过后,是绵绵春雨的生机。阵痛过后,是绝境生花的惊艳。辛丑年如约而至,一年来的辛苦付出,武汉早已恢复原来的模样。淡蓝色的天空下,满园的春色,娇嫩的樱花重新绽放,游人在这里欢聚一堂。热干面醒了,武汉长江大桥开了,朗朗书声的黄鹤楼又重新回来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我们都将摘下口罩,来到樱花树下,伴着鸟语花香,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方舱窗帘樱花
赏樱花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赶路人
樱花
樱花站
巧做窗帘
相思湖
一抹樱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