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海派文化”衍生品应用设计研究
2021-04-08王婧旸
王婧旸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030)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成为近年来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续和弘扬,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则不难看出,将传统文化的审美脉络融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衍生品,对其传承发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海派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互动关系
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乍看相互矛盾,实则拥有水乳交融的互动关系。历史长河中,文化一直潜移默化地决定人们的审美倾向;反观当前,视觉媒介又是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首选途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依托的密切关系中,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后者,或可称之为视觉对文化的“反哺”。倘若能以合适的方法加以利用,不仅海派文化能够更好的与时下生活方式结合,其他地域的传统文化之美也将被更充分的发掘。
(一)海派文化的意向表达
海派文化经过多年传承之后,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美丽的视觉资料。其中月份牌、石库门、海派剪纸等因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成为公认的海派文化象徽。而一些非物质的或本身非美术的遗产,在海派文化衍生产品应用设计中加以提炼也能够成为很好的素材,如沪语方言、本帮菜、弄堂生活等。上述经典元素都偏向“传统”,同时海派文化“时尚”的一面也是不可忽视的,构成上海摩登都市形象的除了外滩建筑群、立体交通网络,还有快速但精致的生活方式。倘若扩大视野,从服饰、饮食、居住、出行,文学、艺术、信仰等各个方面海派文化都有其值得提炼之处,本文不再赘述。
事实上无论提取的视觉焦点具体为何,对海派文化象征元素分析的落脚点终归是其深层内涵,即其反应社会历史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功能。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才有生命,蕴含在这些现象中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勃勃生气和活力的源泉。
(二)现代生活方式的物质支撑
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决定了那些有深层次内涵的产品更受欢迎,文化创意产品就是其中一种,它某种程度上承载着现代人审美观念。文创产业的兴盛一方面是城市活力的具象衍生,另一方面其发展也是城市文化氛围的助力。打造“文化名片”不仅能够向外地游客、新入住的居民等不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者宣扬城市风貌;对于一直生活在本地的居民,培育对居住地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也十分重要。且不论其中蕴含的极大经济价值,单单从情感层面来看,地域文化认同度提高和居民幸福指数也有着显而易见的正相关性。
具体来说,除去旅游景点纪念品店铺,文创产品的售卖大多集中于生活美学类店铺(包括实体店铺和电商);此类店铺大多力求塑造文化感浓厚的消费空间。上海的生活美学类店铺从台北借鉴经验,落户之后,其经营思路很快渗透到书籍、饮品、文具、高端日用品等行业。然而尽管文创产品存在较大市场需求,相关产品的内涵深度与设计水准却急需优化。
三、海派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思路与构想
(一)海派文化经典元素的界定和提取
当下国内正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热潮中,使得成为上海典型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是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
上文曾提及一些最典型的海派文化元素,对地域文化经典元素的界定往往容易陷入僵局。
一是从元素界定上来说,对地域文化经典元素的提取往往易于限于已有实物载体者。如概括地域特色时,大到地标性建筑建筑;小到特色服饰,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器具总是首先被提及的,然而人们使用器具的生活场景却常被忽略。显然在地域文化衍生品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使用场景,相较片面陈列一些物品更加生动,更易使得产品带有文化传播的具感染力。
二是从呈现方式上来说,提取出的文化元素在应用过程中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完全保留其中不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方面,事实上并不利于产品推广,也就限制了海派文化本身的传承和传播。的确,无论是否存在实物载体,文化遗产总是拥有历经岁月淘洗的凝聚力。海派文化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因此应用设计元素选材,不应局限于“老”、“旧”。地域文化总是源于一定区域内人的生活方式,它应当是处于永恒发展之中与时俱进的。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仅止于“古董”样本,是当下城市文化发展运动的不足。紧随新颖的现代生活方式,这既是“海派文化”作为一种“新颖时髦文化”的特质要求,也是一座城市能够培育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的关键。
(二)传统与现代理念的有机结合
要弘扬地域文化,必然要发掘其中的传统因素。而传统时常因其传播载体的古板僵化不能为大众所接受,用现代生活方式的文创产品反哺海派文化,大大有利于其传承发展。
在吸收经典元素,并加以重构表现的过程中,须谨记“开物成务”这一信条:进行设计之前,需要通晓文化的表征与实质,理解已有视觉元素的审美价值及其与当时历史背景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创造有符合现代理念的产品。从另一个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运用现代设计的研究思路,梳理蕴含于上海传统物件的海派文化精髓。而后结合新工艺、新科技、新装备,实现基于关键技术优化和文化再造基础之上的非遗保护和传统消费产品升级。
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传统题材+时尚版面结构和色彩表达方式+时尚应用感受
若选取传统题材,则可辅以时尚的版面结构和配色方案,使得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审美,把握传统内核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时尚的观感体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拼贴、丝印等创作方式,或矢量化的、诙谐的插画风格对传统元素加以结构重组,往往可以为其增添意想不到的活泼张力。孟菲斯风格近年在插画和排版中流行甚广,不仅因为其优异的商业传播能力,更是由于它所营造的幽默轻松的视觉氛围符合当下年轻一代的审美取向,这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提供愉悦的使用体验,这也是创作地域文化衍生品重要要求之一。
2.时尚题材+传统版面结构和色彩表达方式+现代生活应用
若选取时尚题材,则可以传统的版面组织方式和色彩机理加强其与地域文化的渊源,最终产出带有传统的端庄厚重而不失现代气质的生活应用。老上海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可以发掘的版式资料,如戏票、月份牌、海报招贴、香烟包装等。其中富有时代感的版面组织、字体特征都能令人第一时间感受到海派文化百年不减的风华。以经过时间历练的表达方式包装时尚题材,便易于传出符合先到生活方式而又充满特色文化气息的生活应用品。
3.时尚题材+时尚表现手法+海派文化精神
随着创作手法中“时尚”比例的提高,一些时候甚至可以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不拘泥于传统意向,而是通过其中一脉相承的海派文化精神来串联衍生品体系。“海纳百川、与时俱进”本就是海派文化的魅力所在,曾经的十里洋场是上海;如今的经济中心也是上海,曾今身着旗袍的少妇是上海人;如今着装干练的白领也是上海人。过去与现在,地域文化面貌也许有所改变,但其中必然留存某种不会随时间改变的气质,这就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最应当扑捉并加以呈现的。
四、海派文化衍生品设计实践
(一)海派文化设计元素提取与艺术表达
本研究通过专家法,选取石库门这一极具特点且广为人知的建筑形式,代表海派文化的“传统”记忆。于虹口北外滩地区走访现存石库门老建筑,拍摄记录建筑群现状。并从上海市图书馆资料库中,收集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弥补现存建筑收到风化侵蚀而出现缺损的细节部分。最终聚焦于整体形态、砖石机理、雕刻纹样三个方面,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并石库门建筑,并使用艺术化表现手法与现代设计语汇对文化元素进行转译。
经过多轮提案,确定针对外形、肌理、纹样三种层次的对应表现手法:剪影、拓印、线描。剪影去除了图案内部的干扰项,使观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建筑轮廓,突出了石库门整体美感。使用厚重的颜料,可以制造边缘随机而富有力量感的拓印图案,这种方式生成的图案既能够对应粗燥质朴的砖石肌理,又因其不可复制的随机性而充满不可预知的生命力。与剪影和拓印相比,线描手法相对内敛,更加适用于石库门建筑门窗框处精致雕刻的细腻表达。
(二)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确定衍生品载体
艺术手法抽象出的石库门建筑平面图案,经过对称、重复、组合等图形创意编排手法可以得到标识和插画,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可以应用在印刷品的生产中。如本研究选取的卫衣、帆布袋印制,以及黄铜珐琅徽章、火漆印章制作,都是将平面图案直接应用于衍生品的例子。原创插画和图案设计在食品、文具用品包装中的使用也对海派文化传播有着积极意义。在关注商业价值的同时,海派文化设计元素的加入能够帮助品牌确立文化IP,为商品赋予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五、结语
可以想见,今后也将是地域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更加蓬勃发展的时代。其发展无论是对于各地特色人文遗产的传承、我国自主品牌的创立于与成长;还是当代社会的良性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能提供着强劲的助力。与此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条通向未来的大道上,需要更多探索、实践和系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