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基础训练对师范生“生-师”角色转换的应用研究
2021-04-08陈姝璇
陈姝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0065)
一、前言
师范生作为日后要成为“准教师”的特殊群体,不管是从日后的工作场域还是工作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与戏剧表演的场域——剧场舞台,以及表演内容——塑造舞台人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完成表演所必备的四大要素:表演者、观众、舞台、情节,在教师给学生授课时同样具备:表演者——老师、观众——听课的学生、舞台——讲台、情节——教师讲课的过程内容,表演过程中重要的“观演关系”也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时的“师生互动”上。因此,对师范生进行一定的表演基础训练能很大程度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并能帮助他们完成好自己日后“教师”这一重要角色的生活化呈现。
二、表演基础训练的内容
表演基础训练是戏剧表演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针对表演相关课程设置来看,表演基础训练主要贯穿在学生还未进行完整的作品人物塑造时的入学初期和片段小品排演阶段。它主要包括解放天性训练、“七力四感”训练、体验体现训练等方面。
其中解放天性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练习帮助学生解放自己的内心和肢体,甩掉包袱,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去尝试和接纳表演的各种状态,从心态上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敢于尝试迈出第一步的状态。
“七力四感”作为衡量一个演员综合素质的标准,是表演基础训练的核心所在,它主要包括,“七力”: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力、积极而稳定的注意力、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敏锐而真挚的感受力、真实准确而又合理的判断与思考力、灵敏而又细腻的适应力、鲜明的形体与语言表现力;“四感”:真实感、信念感、幽默感、节奏感。[1]
体验体现训练处于表演基础训练的后期阶段,是在学生已经进行天性解放和“七力四感”的训练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模仿体验各类角色的过程,主要包括观察生活练习、模仿练习等。
三、表演基础训练对师范生角色转换的重要价值
(一)增强角色真实感与感受力,精准职业角色定位
真实感对于演员来说就是在规定情境下用角色的方式真听真看真感受,最终再将这种由内到外角色真实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前提是对角色的认同感,有了认同感方能更真实地“进入”角色,完成角色。对于师范生亦是如此,要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人民教师的角色转换,首先,是对“教师”这一角色认同,认同教师存在的真实意义及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进入“教师”这一角色,真实地进行下一步的角色感受及体验,真实地认同这个角色下进行的每一个行动,接触的每一个对象,完成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而有意义的。
感受力即演员对规定情境及人物角色的感受体会,放在师范生生活当中即对其生活工作环境及教师职业角色、所要接触人物的感受体会,在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有了认同感后,对其将要接触的工作生活环境——校园、工作内容——教书育人、工作对象——学生家长及工作价值——立德树人,也要有意识地用心感受、用心理解、用心体会、用心思考,这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找准教师角色定位,明确教师工作目标及价值,并尽心服务好学生,完成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增强角色信念感与适应力,缩短角色转换时间
信念感也就是完成角色塑造时对于我就是“我”(角色)的信心与意念,体现在师范生“生师”角色转换上就是相信自己就是与学生区分开来的“教师”,把自己从“学生”的位置转移到“教师”的位置上,从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转移到教师的思维方式上,在行为处事上从身为学生时被指导引领到身为教师的主动指导引领学生,强化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
适应力则是演员适应不同角色不同规定情境不同对手的能力,体现在舞台表演上就是无论在表演时出现任何和平时排练,前期准备不同的突发情况都能很好地去适应并解决。体现在师范生身上,适应力尤其重要,师范生完成“生师”角色转换时,不仅仅自己身上的角色要由“学生”转为“教师”,自己生活的环境也要从校园转为社会,沟通交流的对象也从校园的老师同学转为工作场域的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且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兼顾父母、家庭等其他职责,这就需要其快速地适应角色、环境和交流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在坚定“教师”这一角色信念感的同时,快速适应变化的一切,缩短角色转换时间。
(三)增强角色幽默感与表现力,提升角色转换效果
幽默感,《心理学大辞典》对其定义为:“以有趣、可笑而又富有意味的言辞或行为机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1],表演的幽默感主要体现在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时的幽默表达及观演关系轻松愉悦基调的把控。而体现在师范生角色转换上,则主要呈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主要是教师本身面临诸多工作事务复杂关系的积极乐观态度;从外部来说,主要体现在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幽默设计、教学方式的幽默呈现,工作沟通的幽默表达等方面。幽默感特质可以让一个人缓解自身面临的压力[2],也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沟通效果、增强工作效率。因此,通过表演基础训练对师范生幽默感的提升,通过对语言和形体的训练对其表现力的增强直接影响其日后转换为“教师”这一角色的从业效果。
四、促进师范生角色转换的表演基础训练方法
针对表演基础训练中对师范生“生师”角色转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几各方面,并结合对师范生《表演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分享几个对于师范生“生师”角色转换针对性较强且实践效果较好的练习如下:
(一)对师范生的适应力与感受力训练
空间适应力练习——“茫茫大海上”。
训练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对空间的感知,并学会有意识地关注不同空间的大小环境变化,更好地去适应教学生活中的不同空间场域的变化。
训练过程:10-15 位同学一组,一组同学在教室的一边站成一排,眼睛目视前方,由老师向讲述“现在大家都处在一片茫茫大海上,在大家面前有一块可以承受所有人重量的巨大浮板,浮板的范围就是大家面前的教室空地,所有人得救就必须站在这片浮板上,但是要踏上浮板有几个要求,必须全部完成才能保证浮板平衡,否则浮板就会倾斜所有人都会掉入大海。
首先,在走向浮板的过程中每人只能目视前方,用心观测浮板空间的变化独自做判断并行动,不能与他人交流;
其次,每次走上浮板的只能为一人,且在行走过程中必须改变一次行走方向并最终站定在浮板的一个位置上,一旦站定便不能移动”。所有人在站定浮板时必须保证整个浮板的重心是均衡的,浮板就会倾斜所有人就会掉入大海。(由于随着同学一个个地走向浮板并站定位置,浮板的空间一直在发生变化,下一位同学就感受变化的空间迅速适应确定自己的行动路线,以保证站定浮板时的空间平衡。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以在一组进行练习时,其他小组注意观察并讨论他们是否通过浮板完成茫茫大海上的自救)。
(二)对师范生的观察力与模仿力训练
观察生活练习——“有点不一样”。
训练目的:激发同学对生活的观察意识与乐趣,学会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培养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意识。
训练过程:两两一组,相对而立,由其中一位同学用两分钟时间仔细地观察搭档同学,观察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可能这位同学你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你是否真的认真观察过他(她),现在请大家注意看他(她)今天穿的什么衣服,什么发型,戴了什么配饰....尽可能细致地观察。两分钟后,请观察的同学转身朝后,被观察的同学改变自己身上的五处地方,比如鞋带换一种系法、衣服扣子多扣一粒等,改变好后请观察的同学转身寻找,最后引导大家进行讨论。
模仿练习——“熟悉的你”
训练目的:增强师范生日后工作情境下的模仿能力,提高“生师”角色转换过程中重要环节—听课学习经验丰富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的能力。
训练过程:请每位同学回想身边或者以往校园生活中熟悉的具有典型特点的“你”(可以是同学、教师),从说话方式、行为习惯动作等方面抓住他的特点,并在校园情境下完成一段3 分钟的模仿练习。
(三)对师范生的形体与语言表现力训练
肢体表现练习——“红毯秀”。
训练目的:帮助学生自信地在公众面前使用肢体表达自己。
训练过程:全班分两组,一组为走红毯者,一组为挤在红毯两侧的记者。这是在一个名师颁奖典礼的现场,大家都是饶有成就的名师校长,在典礼前需要走红毯,红毯两侧挤满了前来目睹名师风采的记者们,红毯的尽头是一面签名墙,请大家自行选择搭档,进行一人秀、双人秀或者多人秀,并在签名后面朝记者摆出姿势拍照。一组结束将照片展出选出表现力最强的名师搭档为“红毯秀达人”。
语言表达练习——“我有话要说”。
训练目的:通过把话语权交给同学的方式,激发同学开口说话的勇气与积极性,提高其真实有态度地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训练过程:请每位同学准备一段1 分钟的演讲,开头“我有话要说……”不限内容,但是一定要真实且有自己的态度,要是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人说的话,可以是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或者是生活中某一刻你想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说出口的话等。
戏剧表演本身就是与生活贴切度极高的一门艺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面向性,与戏剧表演诸多相通之处。演员应该具备的表演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样是成为一名合格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通过表演基础训练帮助师范生进行“生师”角色转换可以从时间、质量等各个维度提高其转换效率和效果。当然,能够针对师范生开展的表演基础训练远不止如此,期待戏剧表演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师范生更好地走上职业道路,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