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动手赏析美术

刘 颜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推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传授绘画技巧,进行美术作品的赏析等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美术老师就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近年来,加工制造业逐渐代替了传统手工业,人们购物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快捷, 以前很少有人会花费时间去亲自织一件毛衣或者编织一双鞋,动手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差,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能够活跃学生大脑思维,不断完善创新能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想象的世界是无穷的, 但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这都导致很多学生的想法并不能直接通过口头描述出来。美术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利用缤纷的色彩,流利的线条,更加完善的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世界的美好。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创作, 也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变得更加自信。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社会普遍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实现信息的共享,进行绘画技巧上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共同完成同一作品,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充满友爱的进行对话和交流。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美术学科在小学科目当中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尚未完成,很多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度不够。一方面,学校领导为了升学率,大量挤占美术课,体育课等副科时间,另一方面,小学美术老师的专业度不够,很多学校的美术老师甚至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担当,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不佳。

总体来看,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美术受重视的程度不高,有的学校一周仅上一两次美术课, 无法真正发挥美术学科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就算教的再好对学校的升学率也没有用,所以,学校、老师和家长们都没有对小学美术教育有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美术教学理念和方法较为保守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能否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与老师在教学当中采用教学方法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小学美术教学应采用确定性的教学手段,但由于部分小学美术老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比较保守,除此之外,很多美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识,很少展开动手实践活动,乏味的课堂氛围,枯燥的讲解,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当中了解西方画家浓重的油画气息,欣赏中国水墨画的神奇悠扬,品味不同艺术作品带给人的震撼。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组织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校园美术会展,野外写生,美术大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冰川与晚霞》的教学为例,在正式教学之前,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关于“冰川与晚霞”的作品创作,然后把自己的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发送给美术老师,等到正式教学的时候,再把挑选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的学生进行赏析和评价。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如:折纸,剪纸,刻纸或者绘画等进行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还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通过作品赏析和评价,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升自我。

(二)通过美术手工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美术手工课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船桨,是走向艺术世界的桥梁,为此,老师要精心设计美术手工课的教学环节,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目光。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手工制作当中,小学美术老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具体的手工实践中, 小学美术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积极动脑,努力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术品。比如,在学习《十二生肖》的时候,老师便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或者粘土来捏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另外,课堂也并不是学生参与手工实践活动的唯一途径,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关于十二生肖的作品, 然后寻找有关的制作材料,制作出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十二生肖作品,如:与12 个动物形象相关的明信片,绣品,帽子,围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艺术潜力得到了挖掘,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活力。

(三)积极组织美术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老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实践对学生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体会美术带给自身的乐趣,学会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来观察生活当中的事物,美化生活当中的事物,在学习和创作当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积极组织美术活动,可以有效结合校园内的儿童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

每逢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小学美术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利用手工课上准备的一些素材来装点教室,春节期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剪纸,贴春联,粘年画;端午节期间,老师则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包粽子,对比一下北方甜粽子和南方咸粽子口味上的差别;万圣节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万圣节的妆容和服装,或者模仿自己喜欢的动漫、漫威形象,看哪一位学生cos 的形象更加惊艳;圣诞节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亲手为班上的其他同学准备礼物,如亲手做的蛋糕,用纸折成的千纸鹤,充满祝愿的卡片……

在开展运动会的时候, 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在《色彩的对比》《重叠的形状》本章节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来进行班徽、校徽的制作。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的素材,努力发挥自身想象力,创作出既有意义又与众不同的作品。

学校举行音乐节或者艺术节的时候, 老师也可以鼓励本班的学生参与舞台背景或者舞台参与者的服装设计, 为现有的舞台背景和服装增添更精彩的美术元素。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评比的方式,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舞台设计当中,让他们创作出更具个人色彩的作品。

(四)加强美术作品赏析,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堂上, 老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首先, 小学美术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主动融入学生,和学生交流,明确大部分学生喜欢的美术类型,如人物,雕塑,自然风景等,科学合理地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来选择赏析的作品, 然后利用信息技术, 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老师选择的赏析作品需要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相联系,才能满足老师的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老师还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作业任务,让学生主动创作。比如,在学习《愉快的春游》的时候,小学美术老师可以亲自画一些与春游相关的图画,或者在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观察之后谈一谈自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看法,以及从中得出的感悟。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向学生直观形象的展示春游的美好画面。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老师再为学生布置与春游相关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通过画笔来记录下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春游或者描述一下自己理想的春游画面。

通过赏析不同的优秀作品,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以及独特的视角, 让学生和创作者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五)利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来源生活, 现有的美术教材中这样的图画以及趣味十足的导语, 这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当中,过于依赖教材并不是好事,老师应该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和元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比如,在学习《鸟语花香》的时候,老师可以在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走向大自然,把自己捕捉到的鸟语花香画面拍摄下来。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拍摄的画面地点,画面内容等。除此之外,师生也可以搭着校车,驶向郊外,拿着画板和画笔边观察美景边进行美术创作。

以此为基础, 老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不同事物,如叶子的脉络,花瓣的形状等,让学生懂得从微观视角入手来进行赏析,从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细节,进而让学生发现隐藏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让学生拥抱自然,亲近自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改革发展的方向,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小学美术老师也要积极提升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积极为学生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积极展开课堂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 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动手赏析美术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创意美术
动手画一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动手演示找错因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