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2021-04-08杨飞飞
杨飞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一、供给侧改革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 高校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人力资源的供给侧,用人单位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端①。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要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思考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客观需求,是回应社会发展对新时代大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就业率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制度优越性,可以实现自我的调节、发展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改革是其必要的手段。我国改革开放40 多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也从实践上证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于经济领域改革提出了从供给侧角度进行不断的深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对自身的不断完善。而高校从一定程度上,也是供给的一方,因此,把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用于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育制度、改善教育现状。但我们要注意到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领域,牵涉到各个环节,对于高校教育阶段来说,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其培育的大学生的质量和工作能力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将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念应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和改变上,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是高校发展和壮大、大学生提高素质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
(二)高等学校教育要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和期待
高等学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就业也表现为市场的资源配置性,但是在现实运行中人才与市场就业需求表现为“供过于求”、个别岗位又存在“供不应求”的矛盾性问题。追溯根源,其实是市场经济运行下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脱节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当前,高校作为供给侧结构的一方存在供给主体能力不足、供给内容交叉重复、供给方式简单僵化的客观现实。因此,把“供给侧”改革理念引入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是解决现有矛盾中不可缺少的现实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从供给侧结构角度分析,目前在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忽视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场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人才培养平台需进一步增强,需求侧的主体性不够重视,加强校企合作,用人单位的辅助力度不够,多管齐下,缓解难就业和就业难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质量下降、专业设置的滞后性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存在着教育质量下降、高等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下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离等现象。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够、学习实践不深、专业融合不紧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专业的设置中没有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综合性人才的诉求。高校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使得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的就业市场的需求不相吻合。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得就业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当前高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择校和发展方式,对于学校也是严重的挑战。人才供需院校的扩招,使得就业市场出现就业难和难就业的问题。
另外,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虽然都有涉及到学习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阻碍。不能够实现系统、深入的实践安排,甚至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学习实践由于管理松散,并没有取得培养效果,最终流于形式,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与社会需求的失衡
高校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三个层面:纵向层次结构、横向专业结构和就业能力结构。
从纵向层面结构看,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目前我国处于从工业性社会向信息化、从制造业向创新型迈进的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更多的是技能型、专业技术型人才。并且在市场资源配置情况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更高。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作为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对自身办学的定位不准确,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一些高校存在着重科研而忽视人才培养的现象,盲目的追求建设地方一流甚至国内一流院校。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相结合,既重视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协同育人,也要重视产学研合作,以促进人才的培养。高校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就业能力培养的系统规划与顶层设计,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欠缺统筹思考。这导致培养的大学生缺乏其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与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严重脱离②。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理念亟需增强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包含各个环节:就业能力的内涵理解、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已经与时代相适应相互促进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新发展。
首先,当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表现为专业技术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学习。对于大学生的通用能力对以及就业能力的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研究也开始重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在校期间的能力,更包含在工作岗位后的职场适应能力、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等能力。然后高职学校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就业主体责任意识,同时由于部分学校管理的松散造成学生荒废学业,或者知识努力学习,并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其次,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存在狭隘的理解。仅仅认为大学生能力靠就业指导机构、在校的学习锻炼就能够完成,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某机构或者某一环节、某一方面是不够的,需要从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来思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上人力资源的丰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要,在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的方面展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缺少个人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不能有效的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因此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一方面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和准确定,另一方面对就业市场和专业就业形势不明确,缺少科学的分析和社会实践经验,种种因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规划和平台建设,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各组织部门的协同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③。高校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打破思想桎梏,另一方面需从行动上作出具体安排,其中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是基础和关键。当前产业结构的转型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爱舍专业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但是在阻焊也开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加强人才优化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追求做大而是要建立优势学科和专业,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统一专业的就业指导人才培训机构和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长期性。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随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新的历史性方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着改变,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进入了高效率、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与此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也要不断发生变化。设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和专业,对以往陈旧性的课本进行改革,实现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协调、相适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构成中要肩负起重要使命,要注重发挥高校、企业和政府各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多种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有效促进大学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另外,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当前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在以上条件基础上,鼓励院系发展特色专业,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设置合理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需要高校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和学科的调整,以实现学科结构的优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随着全球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新型复合型人才。而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作为大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首先,要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就业能力转换。当前大学生的能力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大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包含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等。
其次,大学生要树立并不断制定和修改职业规划,改变自身就业观念,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
最后,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大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在了解就业趋势和就业机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作为人才培养主力的高校,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肩负着重要的作用。从供给侧角度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缓解社会人才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源上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改革,有利于高校在平台建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注释:
①马世洪.以供给侧改革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15-18.
②谢芳.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江苏高教,2017(05):82-85.
③李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优化融合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0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