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艺术设计微课

于 畅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一、引言

《中外设计史》是我国高校目前比较核心的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完整的了解,中外历史不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学习和思考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中外历史各个阶段的不同设计特点,以及当时的主流设计文化思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比较好的文化情感观念。虽然中外设计史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有着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但是当前的教学需求以及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高校应当尽快对《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性

新时期的艺术设计领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设计领域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仅有大量现代艺术设计风格的理念和作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认可和喜爱几千年中外艺术设计文化,可以说,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正处于多重风格、多种流派、多种文化并存与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和设计理念[1]。

对《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调整改革,能够让高校学生更有效的对艺术文化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艺术设计技能时,更全面的学习历史文化、历史传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实践练习中,培养出更强的思维导向意识,从而使学生不断摸索和探究出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让学生不再是“模仿”设计的设计师,而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具备创新和创造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具有独立艺术设计风格的创新型设计师。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我国高校目前已经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调整,但从整体上来看,在《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方法不丰富等情况。《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多,就是为了追赶进度,确保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能够顺利传授完毕,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也就是“讲授法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进度不受影响,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差别明显。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会采取提问题、课堂讨论、问题探索等教学模式,但课堂时间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却相对偏少,很多教师忽视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仅是一些艺术作品资源,还需要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设施、互联网教学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虽然各大高校已经建设了相应的计算机教室,但由于部分专业教师对实践设计体验教学重视度不足,再加上课程安排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影响,实践探究课程的课时安排数量要远低于理论课程教学的课时数量,这样给学生留下的实践设计体验时间并不多,学生很难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

另外,很多学生对于自主探究学习、实践设计体验教学等重视度不足,也是影响《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2]。

(三)教学评价有待调整

从整体上来看,《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也需要尽快进行调整改革。在传统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取的是笔试考核评价方式,虽然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但却无法真正展现出学生的全部学习知识与能力。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选择在考试前夕对需要进行考试的内容进行突击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课程也成为了大量学生挂科的主要课程之一。为此,教师必须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优化调整,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对《中外设计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与落实应用

对于新时期的《中外设计史》各种教学来说,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强大优势,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重要措施。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效果非常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调整。

1.开展微课教学活动

微课教学法是目前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将本节课核心教学内容,浓缩到15 左右的微课视频资源中,让学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学习资源,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基本效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课程教学整体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古代设计艺术时,就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微课时,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预留的探究性问题。比如,“良渚文化玉琮的主要功能目前有哪些言论,它的设计形式是什么样子,与现代文化的礼器有何不同点?”通过微课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抓住课堂教学重点,也能够让教师明确地认识到哪些是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内容,从而适当调整教学重点[3]。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彻底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就是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扮演起了课程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公,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这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能够顺利解答教师预留的思考性问题,必须要对微课进行详细的学习,这就需要通过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才能获得最终完成问题的解答与处理。学生再将问题的答案通过互联网电子学习平台回传给教师,这样就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学习,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积极开展虚拟技术教学模式

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中,虽然很多课堂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只是停留在PPT、多媒体课件等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很难长时间保持,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出现厌烦或者不感兴趣等情况。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虚拟技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外设计史》与设计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在对一些艺术品结构、功能、历史背景、设计思路、造型细节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3D 虚拟技术,让这些艺术品“活起来”。学生不仅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进行观察,还能够随意对某个细节进行针对性观察与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改革,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匹敌的。

(二)积极推动实践体验教学模式改革与落实应用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实践大于理论,为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是实践体验学习机会,逐渐降低理论课程教学占比,不断提高实践体验与实践学习的课时数量。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自主收集与整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展开针对性的细致研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一部分环艺设计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中外一些具有代表特色的建筑和室内设计资料,并对其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个人设计思路与见解,动手设计一个建筑物或者室内设计作品,给学生充足的设计实践体验机会。

高校也可以积极将课程教学向课堂外进行延伸,在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给学生充足的实践体验机会和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例如,高校可以开展艺术设计专题活动,不限题材,不限题目,既可以是中外现代艺术设计,也可以是中外古代艺术设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设计活动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艺术设计技能与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还能实现技艺切磋,不仅给学生大量的实践体验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集体学习和集体沟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竞争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艺术设计文化氛围[4]。

(三)积极推动过程性课堂评价的开发与落实应用

高校必须要对课程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彻底颠覆过去以理论考试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不要单纯以某个设计作品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应当采取过程性课堂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中外设计史》思路、设计理念、个人见解等方面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课程教学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短板,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更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程教学整体效果,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并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中外设计史》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必须要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和自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在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艺术设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展微课教学和3D 虚拟技术课程教学,并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艺术设计微课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莲心宝宝有话说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