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相关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传统民俗剪纸为例

2021-04-08谢然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剪纸民俗山西省

谢然然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一、前言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用灵巧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等,通过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绝妙的艺术作品。这些民间技艺和作品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发展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下逐渐衰落和消失。随着政府和社会开始从各个层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人们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传承保护体系。中国民俗剪纸是中国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显示了人们勤劳质朴的品质,这是对中国国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见证。①

二、山西剪纸在艺术传承发展中的现状

文化遗产的终极价值体现着国家的精神文化。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生日、丧礼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剪纸艺术。它起源于古代工人对土地和火的崇拜,具有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和艺术价值。此外,还有江威彩绘、刺绣、布匹雕刻等。可以说,山西的民俗无形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历史,留下了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人文科学、艺术发展的痕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具有特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社会精神价值、艺术和教育价值。

山西省的民间工艺品受到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和社会形势的影响,蕴含着山西省人民淳朴、勤劳、大胆的个性。山西省人对剪纸活动充满热爱和向往,强调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习惯。山西省的民俗剪纸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节日、婚礼、葬礼、生日等重要日子都离不开剪纸活动。在社会发展和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剪纸成为一种具有典型国家艺术特征、代表当地民族精神的特殊符号。②山西省民俗剪纸的类型和形式,能够适应当地的民俗习惯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山西省的各个地区,受地理环境、地域美学、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都有自己独特的制衣风格。例如,山西省南部、晋中、吕梁山区的剪纸,大多是单调的、简单的样式。在山西部分地区很有人气的染纸剪纸技法,特别是作为古典代表的“广灵窗花”,向人们展示出别样的优雅。人们在原始剪纸的基础上添加科学和技术元素,使得剪纸可以依靠自身的磁性附着在卷轴、画框和其他地方,其简约时尚的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山西省民俗剪纸的创造性风格,强调精湛的技艺,并根据特定的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季节性的术语为例,正月初一贴窗花,小型窗花具有精致灵巧、稚趣横生的特点,以及有着绝妙、灵巧的特征。大型窗花由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组成,显示出优雅的创造特征。在7 月7 日的七夕庆典上,少女们根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剪下了如意、牡丹等图案。另外,纸张切割的空间构成,主要使用明亮的颜色,虚拟线和实线,强调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作品充满节奏。

三、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目的的生活文化。人们是文化生活的继承主体,是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是文化保护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是无形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原则,涵盖了山西省民俗剪纸的全部制作内容。除了民俗,地域文化,历史典故,天文学,地理等都可以包含在绘画中,具有历史,艺术性,趣味性的特征。用纸剪成的画整体紧密相连,画中的登场人物、登场人物与背景、其他装饰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它将山西独特的文化融入到历史悠久的河流中。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时代品牌和社会品牌,而且拥有众多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例如,通过闻喜花馍艺术可以了解山西南部农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襄汾剪纸、广灵染色剪纸艺术的性能差异,通过不同地区的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可以给游客带来山西历史的厚重感,极大地促进了山西省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当地人深厚的文化价值观和认同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这种传统民俗文化能够对广大民众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和积极的凝聚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和发展,对大众道德情操的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重要性。

四、山西剪纸艺术传承面临的问题

山西省的传统民俗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绝妙的技术。它产生、发展、传承形成了具有自身起源的明确的脉络、行为和形象。它有着地域的独特性、国家的独特性,还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无形文化遗产的关注越来越高,但也有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活力。作为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剪纸的“本源创作”的裁剪形式被一部分人所忽视。

(一)市场对剪纸艺术活态传承的接受度不高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种受到了市场需求不合理的影响。随着山西省旅游市场的发展,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游客喜爱,游客购买剪纸的欲望逐渐高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兴趣。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当地文化,与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历史中的剪纸传统市场已经很少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民间文化生态领域的缺失也在民间艺术的创作中失去了根源。③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回归社会发展的浪潮,唤醒时代的艺术热情,重振艺术市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大困境。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剪纸由于涂装工序复杂,绘图时间长,市场上的剪纸逐渐不足。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手工合成、线描、切割等部分剪纸工艺逐渐被电子印刷所取代,传统剪纸制作工艺收到市场的挑战。

(二)人民群众对剪纸艺术传承的推广力较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国家的老百姓、艺术团体、政府机构的共同支持,让老百姓真正知道、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没有良好的传承和保护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只需要一个健全的教育体系的支持。山西也开始建立民间艺术教育体系,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教育在艺术传承、保护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地民间艺术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的教育链条。这使得社会无法形成保护和发展本土艺术和技术的意识,也无法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由于艺术团体在地理上分散,很难聚集在一起,所以艺术团体对剪纸的推动相对有限。

另外,剪纸工艺复杂,研究时间也很长。一些传统工艺品面临着后继者不足的困境。一部分的继承人被固有的想法所束缚,不愿意将其创造性的过程向大众公开,所以剪纸的人气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在现代美术的趋势下逐渐消失。当前,剪纸传承人有必要摆脱自身思想的束缚,通过新的媒体传播方式,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性,促进活态传承和剪纸的发展。

(三)新工艺对剪纸传承的冲击力较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年轻人愿意接受新的艺术形式。在发展新艺术的过程中,他们忽视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结果,传统剪纸面临着后继者不足的窘境。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依靠血统、指导和学徒。这种风格延续了几千年。但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年轻一代生产生活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学习传统技能和传承民俗传统的兴趣。

另外,部分美术学校缺乏对传统民艺的指导,对传统艺术传承人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剪纸的传承面临危机。失去关注的无形文化遗产,更难以保持活力。如果只把焦点放在新的匠人技术上,就会失去剪纸“本源创作”的艺术魅力。在保持剪纸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传统工艺品进行革新,是民艺生存和传承工作的焦点。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④无论是美术艺术还是其他的文化遗产,它们都有着我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需要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们代表着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剪纸的传承,需要诸多要素的整合,要充分考虑山西省民俗剪纸的文化特点,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剪纸的传承。需要政府、大学、美术馆、社交媒体等的共同努力,和与时俱进的多重继承路径。随着我们国家对无形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传统的文化概念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文化价值。未来,山西省的剪纸大师将陆续创作出令人兴奋的剪纸杰作,在黄河流域掀起更精彩的剪纸艺术高潮。

猜你喜欢

剪纸民俗山西省
冬季民俗节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民俗中的“牛”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剪纸
民俗节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