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2021-04-08李婷婷奉水华

重庆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出院手术室骨折

李婷婷,奉水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长沙 410116)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往往合并有慢性疾病,器官机能下降,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长期卧床,极易引发感染、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显著增加死亡风险[1-2]。因此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3]。PFNA-Ⅱ、Inter TAN等内固定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机体应激,影响术后恢复[4]。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降低应激反应,量化评估策略可为制订和实施护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5]。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在行内固定术时分别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和常规手术室护理,并观察两者临床应用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纳入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符合内固定术指征。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心、肝、肾等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精神障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观察组PFNA-Ⅱ内固定21例、Inter TAN内固定22例;对照组PFNA-Ⅱ内固定24例、Inter TAN内固定18例。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常规检查,准备手术器械,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室温和患者体温,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操作等。(2)观察组:采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术前量化评估:收集患者的年龄、BM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是否贫血、是否有合并症、骨质量、手术麻醉方式等临床资料,分别评为1、2、3分,见表2。分层护理策略:根据量化评估结果,总分小于9分的患者,手术风险评价为低危;9~12分的患者,手术风险评价为中危;>12分的患者,手术风险评价为高危,根据表3分配护理人员。

表2 术前量化评估标准

表3 护理人员分配标准(n)

手术室护理:(1)心理辅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为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医护人员,尽量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纠正患者对手术的错误认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术中体位保持:协助患者保持截石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和血压等,耐心安抚患者以顺利实施麻醉;(3)术中室温控制23~26 ℃,湿度控制50%~60%,输液维持患者体温;术中协助医师调整患者体位、调节手术光源,辅助完成手术操作;(4)术后护理:清点整理手术器械,语言唤醒患者,通过交谈、按摩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如有必要,及时采取镇痛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2)记录两组术中器械传递失误次数;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便秘、压疮和肿胀疼痛等,手术失败包括头颈钉突出股骨头、髋内翻、患肢缩短/延长和复位不良等。(3)分别在术后1 d及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进行机体疼痛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患者机体疼痛越明显)。另在术后1 d内及术后第8周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关节运动功能越强)。(4)术后1 d、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两组均接受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SF-36包括8个方面,分别为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各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健康状况越好。(5)出院后6个月,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记为1,不满意记为0,计算两组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中器械传递失误、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器械传递失误的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4.2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8%,低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中器械传递失误、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的发生情况比较[n(%)]

续表5 两组术中器械传递失误、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的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1 d内,两组患者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机体疼痛和关节运动功能评估分)

2.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SF-36中的PF、RP、BP、GH、VT、SF、RE和 MH评分均高于术后1 d,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SF-36中的PF、RP、BP、GH、VT、SF、RE和 MH评分均高于术后1 d和出院时,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患肢存在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6]。粗隆部位血运丰富,及时治疗有助于骨折愈合,其中内固定术是利用器械支持断骨以维持骨折解剖复位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所引发的并发症[7-8]。PFNA-Ⅱ、InterTAN是临床常用内固定术,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使适应证更加广泛,不过医源性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手术室护理是医源性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9-10]。本院病患资源丰富,各类手术项目频繁,积累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经验,具有高水平医护质量,是本研究成功开展的基础。

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医生,目的是辅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具有一定被动性,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伴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提高的医疗护理要求[11]。量化评估策略能够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系统化地实施护理干预,更加科学化[12]。本研究将85例患者分为两组,在行内固定术时分别实施了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和常规手术室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不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方面少于对照组,表现出量化评估策略指导下的手术室护理对手术操作的直观影响,而且在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术前量化评估项目包括患者的年龄、BMI和心理状态等基础资料,贫血、合并症、骨质量等基础生理状况及计划麻醉方式,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患者的基础生理病理情况,使得手术风险分级有据可依,医护人员能够借此制备全面详细的手术预案,从而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意外创伤[13-14]。在询问患者临床资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有利于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感,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表现出了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中的个体差异性[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器械传递失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5.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量化评估策略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级,使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更为直观,因此能够高效分配护理人员,做到充分预防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从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出针对性和时效性[16]。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老年人,体质较弱,且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尤其需要防备手术风险,尽量避免医疗事故。SF-36是评价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科学量表,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医疗结局[17-18]。在本研究的随访结果中,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SF-36中的PF、RP、BP、GH、VT、SF、RE和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可通过降低患者术中应激来促进术后恢复。此外,对患者机体疼痛和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发现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功能。而且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说明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指导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时采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手术指标,减少术中失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院手术室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