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筌与《写生珍禽图》
2021-04-08王宏亮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
□王宏亮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由故宫博物院珍藏,纵41.5 厘米,横70.8 厘米,是黄筌“付子居宝”,也就是为其子学习工笔花鸟所做的教科书,画面中有麻雀、鸠、腊嘴等十只鸟,还有两只乌龟,以及蚱蜢、蝉、蜜蜂、千牛等若干昆虫。画面中珍禽大小间杂,不受章法的限制,而且画家对动物的观察细致,形态逼真、生动形象。虽然《写生珍禽图》只是一幅“教科书”式的画稿,但画家并没有草草了事,而是勾线细致,略加淡彩,充分表现出各种动物的特征。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秒在傅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黄筌在傅色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其对勾线笔的使用也是非常值得后辈学习的。南唐谢赫“六法”是这样评价绘画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黄筌就是用工细的线条和用笔、富丽堂皇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写生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写生珍禽图》气韵之精妙。
黄筌之所以能描绘出精美又富丽堂皇的作品,与其经历有很大关系。黄筌(公元903—965 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西蜀宫廷画家,先后供职前蜀、后蜀,入北宋画院。画院绘画主要满足皇族需要,这为黄筌形成富贵风格打下深厚基础。早期,黄筌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从刁光胤、滕昌佑、孙位等人。黄筌的老师大都是当时名家,因此黄筌的绘画形成了严谨、工致的风格,其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法”。关于黄筌的创作,有不少生动的传说,比如,淮南和蜀通聘,礼物中有活鹤,黄筌运用写生技巧,将仙鹤画在偏殿的壁上,显得灵动细致,从此大殿因黄筌仙鹤而更名为“六鹤殿”。
图1 黄筌 《写生珍禽图》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不但与黄筌的努力有关,还与其所选题材息息相关。在唐代,宫廷画师的创作大都以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主,对工笔花鸟的描绘只是人物画的点缀,比如《簪花仕女图》中的花和动态的小狗。到五代时期,因刁光胤和黄筌等人的努力,以及当时社会上层的喜好,工笔花鸟画得到重视,并作为一种画科独立出来。
相比黄筌的富贵,很多人喜欢与其同时期的徐熙的野逸风格,并认为这种风格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某种气质。前段时间笔者阅读了尹吉男教授的《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这篇文章,作者认为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作品比较容易临摹,而陆柬之的名帖《陆机文赋》则非常难临摹,主要因为苏、黄、米、蔡在小时候基本上根据赝品学习书法,而陆柬之家学渊源,能看到真迹,又有虞世南这样的老师,因此其作品表面松动,结构却极为精简。黄筌有宫廷画家的基础,又师出刁光胤,可谓出自名门,因此其作品显示出了高超的绘画技巧。作为一位绘画大家,他除了创作《写生珍禽图》这样的工笔作品之外,还有其他风格。《画评》中记载:“黄筌画古木,信笔涂抹;画竹,如斩钉截铁。真天下奇笔也!”因此,黄筌在《写生珍禽图》中展示了工瑾细致,在其他很多作品中显示了“笔墨老硬,无少柔媚”的风格,值得后世学习。
黄筌是一位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他善于继承优良传统,并吸收了各家之长,最后融成自己的风格。他的《写生珍禽图》也成为后世研究画家和五代工笔花鸟画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