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浅谈中概股发展之路

2021-04-07周凯伟

中国市场 2021年6期
关键词:财务舞弊内部控制

周凯伟

[摘 要]文章以瑞幸咖啡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造假动因,如维持扩张资金能力不足,价格战漏洞,盈利过低等,结合中概股发展中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审计机构的第三方监督职能分别从政府、审计机构和公司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提出建议,旨在促进中概股未来发展。

[关键词]瑞幸咖啡;财务舞弊;中概股;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3.054

1 引言

2020年1月底,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发布沽空报告,曾被称为中概股奇迹的瑞幸咖啡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财务数据存在作假和欺诈现象。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公告称COO从事不当行为,伪造交易价值约22亿元人民币。该消息一出,瑞幸咖啡股价暴跌75.57%,其市值在分秒之间蒸发了350多亿元人民币,盘中共8次触发熔断。2020年5月19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通知,要求其从纳斯达克退市。2020年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正式停牌。

回顾瑞幸咖啡从出现到上市再到退市的两年时间里,真的可以被称作是一杯“神奇的咖啡”。早在上市之前,瑞幸咖啡的市场数据就十分引人注目。全国门店2500家,月活跃用户440万人,对比星巴克进入中国20年,门店数量3600家,这个数据给了投资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于是在黑岩的最后一笔关键资金注入后,瑞幸这杯调制了不过18个月的咖啡于纳斯达克上市。如今瑞幸因财务造假狼狈退市,伴随的是国际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高度关注以及中国证监会的强烈谴责。

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2.1 成本过高,维持扩张的资金能力不足

瑞幸的模式创新决定了它今天的结果。瑞幸从出现到退市,迅速经历了融资→疯狂铺店→价格战→抢占市场→上市→融资→大规模占领市场份额→涨价的过程。早在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报表数据就向其发出了警告,这一阶段瑞幸咖啡线下门店租金为1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增长39%,但门店数量仅增长14%。为了提高扩张速度瑞幸平均两天就能确定一家咖啡门店,其中不乏高租金地段的店面,而这样不顾成本的疯狂开店更多的是要达到一种广告效应,迅速占领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实现其更长远的融资计划。另外,瑞幸将高成本的全自动咖啡机器人、机械臂等营销手段引入门店,并打造了太空舱、打卡密室等航空主题门店。同时,瑞幸推出咖啡外卖业务,过早的把线下流量引入到线上,用最贵的顺丰送最便宜的咖啡,这无疑增加了额外的配送成本。瑞幸因铺店造成的巨大营销费用、配送成本、人力、门店装修成本已经刹不住了,巨额成本支出导致成立不足两年的瑞幸累计亏损金额超过22亿元人民币。瑞幸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它的用户增长速度,消费者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消费力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造成了它只有流量没有销量的状态。

2.2 价格战漏洞,盈利过低

“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比,差距在哪?”“差在自信。”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标语意在让中国人喝自己国家品牌的咖啡,正能量满满。瑞幸这场营销的确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上市后第二季度咖啡总营收9.09亿元人民币,其中产品净收入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9.4%;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为620万人次,同比增长410.6%;同时,瑞幸咖啡门店数增长至2963家,同比增长374.8%。而根据真实用户反馈,瑞幸的成功靠的不过是没有底线的折扣。瑞幸表面上的价格与星巴克差不多,实际靠的是发放高折扣的优惠券。走低价路线,意味着瑞幸不得不承担低利润甚至成本倒贴的代价。消费者经常可以用3元人民币购买一杯拿铁,还曾有顾客评论道“3.8折是我的上限”。价格战划分了瑞幸的品牌定位,喝惯了便宜咖啡,一旦涨价消费者自然是不愿意埋单的,瑞幸只能维持低价才能保证基本的客流量,这样的营销手段使瑞幸无法获得利润的单位经济效益,瑞幸的模式创新注定会崩溃。

3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

3.1 虚增销售额和其他产品收入

3.1.1 夸大订单量、销售商品数量、销售单价

咖啡行业的销售额是由订单量、每个订单内包含的商品数量以及各个商品的销售单价共同决定的,而瑞幸咖啡的这三个因素都被夸大了。在订单方面,根据浑水公司发布的公告,瑞幸咖啡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订单量被平均夸大了72%,瑞幸用取餐码跳号的方式伪造了订单数量,例如原本的小票是按照1、2、3的顺序进行排序,通过跳号改成了1、3、7从而夸大门店的订单量。另外,报告显示瑞幸咖啡每日商品售出量第三季度虚增69%,第四季度虚增88%,销售商品数量的数据与瑞幸系统里的数据存在重大不一致。销售单价方面,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单件商品的净售价为11.2元人民币。然而,匿名做空报告中25843张收据显示的净售价只有9.97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实际单价被虚增幅度在12.3%左右,实际商店层面损失高达24.7%~28%。

3.1.2 夸大其他品类销售收入

通过对25843个顾客收据及其报告的增值税数据进行分析,诸如小鹿茶和包装食品这样的“其他产品”的收入贡献仅为6%左右,而瑞幸呈现的数据夸大近400%。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在于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增值税税率并不相同。销售鲜制饮品或配送等服务,增值税税率是6%;而包装食品和饮品这样的“其他产品”,自2019年4月起的增值稅税率为13%。

3.2 虚增广告支出

除被指虚增销售额以外,在营销费用方面,浑水的报告还指出瑞幸咖啡夸大了广告费用,尤其是在分众传媒上的广告投放支出。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支出虚增幅度超过150%,使得2019年第三季度的门店营业利润夸大了3.97亿元。瑞幸通过虚增营销费用,将门店的成本偷换成营销费用,以此制造出“盈亏平衡“的假象。

3.3 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

瑞幸咖啡多次涉及关联方交易问题。瑞幸集团董事长通过收购宝沃汽车向其关联方王柏因转移了1.37亿元人民币。2019年1月,在瑞幸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时,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债筹资8.65亿美元来购置自助咖啡机器人“瑞即购”,发展无人零售计划,其购置的自主咖啡机价格达到了12万元每台,远远高于市场均价。而咖啡机的购买渠道恰恰是来自于瑞幸关联方王柏因的咖啡机公司。除此之外,瑞幸咖啡还通过向关联公司出售代金券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4 对中概股的监管建议

美国证券交易部门曾不止一次对相关中概股会计舞弊问题展开调查,导致不少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迅雷、盛大文学等公司的IPO进程也曾被推迟。尤其是2010年前后,因中概股的一场信任危机,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停牌,中国公司多年赴美上市数字为零。而此次瑞幸事件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它又一次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寺库、尚德、人人网等中概股4月2日股价全部大跌10%以上,爱奇艺、好利来也先后遭遇做空压力,就连一直避免“地图炮”的SEC也发话道“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这无疑使本就被普遍看低的中概股雪上加霜。赴美上市的受阻将导致中概股公司融资范围大大缩小,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进而对公司的营运资金造成威胁。同时,融资额的降低会影响公司的研发投入资金、投资产出以及盈利能力。站在企业未来发展角度上看,赴美上市受阻也将减慢企业扩大公司全球影响力的速度。

就浑水公司做空的16家上市公司来看,其诈骗和造假行为涉及资金挪用、夸大营收、毛利润率、营销费用、资本开支、虚构业务等方式。而这些造假事件与政府、行业、审计机构及公司本身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如何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是值得深思的。笔者将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4.1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

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罚则力度轻,导致国内公司风气差、造假成本低,自然有人愿意冒险投机取巧。对比2019年轰动全国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和如今的瑞幸事件,处理的结果截然不同。2019 年 4 月,康美药业发公告称,由于公司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 299.4亿元人民币。这是资本市场近 30 年性质最恶劣的造假事件,康美药业的说明无法说服众多的投资人,不少人质疑其造假手法太拙劣,是在疯狂蒙眼造假。其涉案金额创下 A 股历史之最。而当时证监会的处理仅仅是对康美药业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给予警告处以60万元罚款。反观在美股上市的瑞幸,造假22亿被强制退市加诉讼。这不得不让公众甚至国际资本市场质疑国内财务造假成本太低,造假风气盛行,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道路又怎能顺畅。首先,我国应提高公司上市门槛,加大公司上市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把控上市标准;其次,通过增加相关法律制度加重对上市公司造假罚则;最后,证监会应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上市公司内控流程,强化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在中概股监管方面中美政府之间还需加强监管协同,就跨境监管困境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4.2 审计机构应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管职能

值得关注的是,浑水于2020年1月做空瑞幸,而瑞幸的审计公司于2020年4月发布公告称其发现瑞幸存在财务舞弊。安永不能说是完全没有责任的。审计机构作为行业的掌舵者应时刻保持其审计独立性,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审核,了解其业务范围,同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人员的道德和诚信状况,对存在隐患的公司设置风险预警。另外,应要求被审计机构定期更换第三方审计机构,避免因关系熟络、利益威胁等原因造成的包庇行為。

4.3 加强公司内部审计

首先,应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上下结合、下审一级的内部审计体系。同时完善公司激励机制,不能完全以公司利润作为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标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管理层定期考评制度,以此降低个别员工利用财务造假牟取私利的概率。

十年前浑水的第一轮做空引发了中概股信任危机,而2020年瑞幸再一次引发了中概股危机,我国企业赴美上市道路举步维艰。从短期来看,想要扭转中概股的整体国际形象十分困难,只有通过国家不断引导,法律法规的健全,行业风气的革新,审计机构的加强监管以及公司意识的提升才能促进中概股以及整个资本市场未来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9):132-133.

[2]郭卿青.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20(6):66-67.

[3]魏璇.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康美药业为例[J].山西农经,2020(10):160-161.

猜你喜欢

财务舞弊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