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完美主义、人际容纳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2021-04-07韦耀阳喻淑雅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容纳负相关

韦耀阳,喻淑雅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阿德勒认为完美主义是具有完美倾向的个体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为自己设定较高的标准,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极度在意错误,以致于完全依据表现成果严厉评价自我的一种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1]曹珍萍将完美主义分为“正常”和“神经质”, “积极”和“消极”,第一种积极追求目标和乐趣,第二种害怕失败和心理脆弱,研究发现,具自我中心倾向的青少年想表现出自我意象中最完美的一部分,长久下来完美主义青少年会因达不到应该的标准而产生情绪困扰。国内外对完美主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出伯恩斯完美主义量表等。[2-5]霍尼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神经质人格,完美主义者对为自己制定严格标准和高要求。[6]唐辉指出,负向完美主义者有较差的身心适应,在正向完美主义的部分,研究显示懂得欣赏自己的完美主义者较不会有身心适应的问题。[7]童月华和宋尚贵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倾向高的学生,由于拼命用功读书,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下,可能导致睡眠不足、焦虑、头痛、腰酸背痛以及情绪不稳等现象的产生,完美主义者个体对心理健康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8]杨宏飞和张晓燕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完美主义呈负相关关系。[9]

人际容纳是在交往过程中,对双方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态度。[10]结束学业后走向社会,就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位社会人,必须要独立、坚强和奋斗。在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之打交道,生活质量受到人际容纳影响,且起到关键性作用。[11]通过研究,Fey认为能很好地接纳自己的个体能在生活中更好的接纳他人,并容易被其他人所接纳。[12]韦耀阳等通过对国内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容纳让人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在他人容纳自己的感觉维度上,城乡差异和专业差异明显。[13]陈小异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人际容纳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自我接纳、容纳他人和他人容纳三个维度,问卷达到统计学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人际容纳表现出显著的城乡、年级和专业差异。[14]

安全感是指个体对生理与心理潜在的危险或风险的感受,有确定性和控制性两个特点。心理分析学派和人文主义学派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个人在处理危险和威胁时感受到的掌控与无奈。[15]格劳特·大卫研究了大学生的安全感,发现在课堂上白天和晚间大学生的安全感缺失存在显著差异。[16]国内学者刘明利研究表明,文科生的心理安全感程度要普遍高于理科生。[17]

訾非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中发现,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影响其学习和工作的人际交往,个体的完美倾向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和安全感。[18]通过和外界互动表现出个体应对特殊情境时展现的个人魅力和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认知模式。[19]史振华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个体的完美主义。李莉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与人际关系敏感也有较大关联,许多心理不健康的案例多数由于完美主义程度较高,导致的人际关系敏感恶化。极端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中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更将要求施加到别人身上,给别人带来压力,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20]谢玉兰认为心理疾病是自我完美主义倾向高而引起的。[21]马斯洛认为安全感影响心理健康。[22]倪晓莉的研究表明,发现完美主义中的行动怀疑、害怕出错以及组织预测决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和安全感。[23]韦耀阳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容纳能够预测心理安全感。[24]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存在显著相关,完美主义与人际容纳也存在显著相关,安全感与人际容纳也存在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人际容纳与安全感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没有学者将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完美主义、人际容纳与安全感三者存在相关,人际容纳是否是完美主义与安全感的中介变量,研究拟对此进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黄冈师范学院和湖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720份,回收有效问卷6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8%。大一194人,大二54人,大三218人,大四210人,文史专业406人,理工专业180人,艺术体育专业90人,男生364人,女生404人。来自城市的有258人,来自城乡的有418人,独生子女 284人,非独生子女392人。

(二)测量工具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25]由Frost 和Henderson (1991)编制,中文版由卢俊宏、曾慧桓等人在1999年修订,共27个题目,测量一个人完美主义心理下的五种结构分别为:个人标准,一种反映出一个人对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并且强调这些标准对自我评量的重要性的倾向;条理性,一种测量一个人相信一切事物都要很有组织和次序的心理;担心错误,反映一个人对错误的负面反应,一种把错误看成是失败,一种相信失败后即失去他人尊敬的心理;父母期望,一种相信其父母对自己设定很高目标的心理,感觉父母是(或者曾经是)对自己过度地要求的倾向;行动疑虑,一种个人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完成某件工作的的心理。该量表以Likert 五点等级计分,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测量一个人对完美主义的倾向,各量表之间内部一致性在0.70-0.91之间。

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26]由国内学者陈小异编制,主要测量大学生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对他人的容纳等级和对周围的人接纳自我程度的判断和分析,全问卷一共75道题目,以Likert 五点等级计分,得分高低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容纳程度好坏。本量表经由专家修订及审题后加以预试,预试回收后,通过统计分析,删除不符合统计学标准的题目,为同时考量因素分析结果与原来量表的构念,故删除各因素中题目内涵与原构想不符合的题目。其所得一致性系数介于0.73-0.86之间,依序为自我容纳位0.86、容纳他人位0.83、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位0.74,总量表为0.91。此三因素的特征值依序为10.70、1.78、2.43,每个特征值依序可以解释的总变异量为28.16%、4.67%、6.38%,此三个因素可以解释受试者在人际容纳总变异量上的39.21%。

安全感量表[27]由国内学者丛中和安莉娟编制,问卷主要用来测量个体在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安全感和内心的确定感与控制感,包含“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一共16个题目。以Likert 五点等级计分,总量表得分高低表明受测者内心安全感程度的强弱。

所有数据录入系统,采用SPSS20.0和Amo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完美主义、人际容纳与安全感的相关

表1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容纳呈正相关,表明完美主义倾向越强,人际容纳的程度会越高。人际容纳与完美主义的各个维度呈现出正相关,特别是与行动的疑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容纳维度与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与完美主义问卷的各个维度呈正相关,除个人标准维度之外,其他各维度与自我容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容纳他人与完美主义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期望呈现负相关,但相关并不显著,容纳他人维度与条理性和个人标准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行动的疑虑正相关不显著。对他人容纳的感觉与完美主义呈负相关,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呈正相关,与完美主义的条理性和行动的疑虑维度呈负相关,相关均为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1 完美主义与人际容纳的相关矩阵

表2 完美主义与安全感的相关矩阵

表2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安全感与父母期望呈正相关,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安全感与担心错误、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呈负相关,其中安全感与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达到显著负相关。在人际安全感维度,与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呈负相关,相关较为显著,与父母期望维度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确定控制感维度与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呈负相关,相关较为显著,与担心错误、条理性和父母期望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确定控制感与完美主义总量表呈现显著负相关。

表3表明,大学生人际容纳与安全感及各维度呈正相关,相关较为显著。自我容纳维度与安全感全量表和各维度呈现正相关,但是相关不显著。容纳他人维度与安全感和人际安全感呈现负相关,但是相关不显著。对他人的容纳自己的感受与安全感总量表及安全感的两个维度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

表3 人际容纳与安全感的相关矩阵

表4 大学生完美主义、人际容纳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二)大学生完美主义、人际容纳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以完美主义、人际容纳为预测变量,安全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完美主义和人际容纳都进入回归方程,且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则可解释安全感6.4%的变异。

(三)人际容纳的中介效应分析

对安全感影响的路径中,有3条显著的路径,一是“完美主义—安全感”;二是“完美主义—人际容纳—安全感”;三是“人际容纳—安全感”。根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模型,以人际容纳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其中标准拟合指数NFI=0.946,比较拟合指数CFI=0.959,拟合优度指数GFI=0.950,近似均方根RMSEA=0.061,自由度为96,X2=310.105。这3条路径中,人际容纳是中介变量。这表明,大学生人际容纳可部分通过自卑影响其安全感。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人际容量的中介模型图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容纳的自我容纳和容纳他人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追求完美主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优势能保持清醒认识,在担心出现错误和要求一些事情保持条理性的时候,考虑父母的期望,能自我容纳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自我接纳,也能够自我的标准来与他人保持恰当的距离,适度的接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在个体设定目标进行行动的过程中,会与他人保持接触,考虑如何在跟他人交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在交往中表现出较高的人际容纳和自我容纳呈显著正相关。

结果显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呈负相关,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关注细节,渴望按照自己的个人标准去要求自己和他人,为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追求完美的特质使他们非常小心谨慎,担心出错,表现疑虑,考虑父母的期望和做事的条理性,他们会表现出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出现不安全感。他们追求完美的程度越强烈,内心的不安全感就越强烈,不可否认,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另一方面,结果展示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人际容纳全量表和人际容纳的三个维度自我接纳、容纳他人以及对他人接纳的感觉等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与韦耀阳的研究结果一致[24]。大学生的人际容纳程度越高,会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容忍他人的过错与缺点,保持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人,会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内心保持平静的心态和积极上进的交往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人际容纳对其心理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自我容纳是指能最大化的认识并接受自身的一切。当个体自我容纳的水平高的时候, 个人的内在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保持正常的个人行为习惯,发挥出应有的个人实力,认为自己处于安全的地位,保持他们的感受对别人更敏感,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让别人觉得自己态度良好,行为规范。容纳他人与人际安全感呈在负相关,代表着越是能够接纳他人,而自身体验到的心理安全感则越低,因为接纳别人的同时要对别人敞开心扉,接纳对方所有的一切,当你越了解接纳对方,对方让你不接受的缺点会放大化,而优点则会显得微不足道,这就产生排斥反应,在今后与之交往过程中,会下意识的注意到这些,产生忧虑的情绪,降低了自己的安全感。人的潜意识里是孤独的,当越能接纳他人时,说明个体本身是大众化的,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差异,不再懂得拒绝,慢慢的由自我重心变成了他人重心,被接纳的对象不会察觉到,甚至还会觉得厌烦,从而影响到了心理安全感。

本研究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完美主义和人际容纳对安全感的影响及其显著(F=11.441,P<0.001)。完美主义、人际容纳对安全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容纳对安全感的预测程度最高,因此,根据回归分析,可以对安全感提出如下预测模型:f(x)=-0.123x1+0.233x2。

完美主义可直接影响安全感,也可通过人际容纳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感。过于追求完美的大学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较为焦虑,总是担心出现错误,希望把事情做得有条不紊,能完成父母的期望,在行动中表现出较多疑虑,出现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显然,完美主义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感。完美主义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容纳,过于注重完美的大学生会在对自己要求较高,在细节上过于关注,过多的能量投注在自己身上,对他人可能会关注较少,对他人会保持较高的接纳态度,容忍别人的错误或者缺点,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心会显得安定和宁静,他们会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感。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容纳负相关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完美是个坑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智珠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一切
和自己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