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早期糖耐量受损病人的应用效果
2021-04-07肖俊锐黄楚妮吴石贵
肖俊锐,黄楚妮,吴石贵
汕头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广东汕头 515031
糖耐量受损是指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度的异常糖代谢状态,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值升高,这几乎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要经历的阶段,因此糖耐量受损又称为糖尿病前期,当患者的餐后血糖超过11.1 mmol/L,则表示患者进入了糖尿病阶段。 对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在早期予以及时的检查和诊断, 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的方式来诊断病情,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情况,但上述两项指标只能反映出患者当时的血糖情况, 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1-3]。 血清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则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机体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情况, 在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诊断上有更明显的应用优势。该研究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期间内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深入研究血清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用于早期糖耐量受损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观察组纳入80 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包括男42 例,女38 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95±2.33)岁;病程为2~14 年,平均病程(7.86±1.28)年。 该研究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是80 名在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男45 名,女35名;年龄为41~75 岁,平均年龄(58.74±2.56)岁。 通过两组的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该次研究开展前, 所有研究对象均表示对该次研究的过程是知情的,同意接受检查和研究,并且是自愿参与到该次研究之中的。 同时,该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是符合医学研究伦理要求的。
纳入标准[4]:①观察组中纳入的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早期糖耐量受损; ②观察组中纳入的研究对象近期均未接受降糖治疗; ③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既往均无糖尿病史;④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查依从性良好,自愿接受抽血化验。
排除标准[5]:①妊娠期糖尿病;②合并意识障碍或理解障碍;③检查依从性差;④参与该研究的同时还参与其他医学研究。
1.2 方法
抽取两组受检者4 mL 清晨空腹静脉血,分为两份,每份2 mL。 其中一份血液样本放置在促凝剂/分离胶管中,凝固后1 h 内离心,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检测试剂检测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和血清C肽,另一份血液样本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并使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对健康人(对照组)与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汇总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值
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比较[(±s),mmol/L]
表1 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比较[(±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观察组(n=80)对照组(n=80)t 值P 值5.86±0.74 4.75±0.46 11.394<0.001 10.53±1.08 5.37±0.74 35.252<0.001
2.2 血清C 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观察组的血清C 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清C 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2 两组的血清C 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组别血清C 肽(μg/L) 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80)对照组(n=80)t 值P 值0.47±0.11 1.58±0.23 38.941<0.001 10.33±1.52 5.12±0.37 29.788<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该病的患病率也不断提高[6-7]。 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是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之前的阶段, 该阶段的患者伴有血糖异常波动,餐后血糖水平高,而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评估病情进展,可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更改提供科学依据,更有利于平稳有效降糖,这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生存质量的关键。
该研究比较了健康人与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血糖检测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以及血清C 肽水平的检测结果,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和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是 (5.86±0.74)mmol/L,而健康人为(4.75±0.46)mmol/L。个体全天血糖的含量会伴随着进食和活动等情况发生一定波动,通常情况下,空腹状态时机体的血糖值是处于恒定状态的。临床上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检测出血液中真实的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在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会保持相对稳定,一旦原有的相对平衡发生变化,则会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值有利于了解患者血糖的波动和变化情况[8]。该研究提示,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餐后2 h 血糖值是(10.53±1.08)mmol/L,而健康人为(5.37±0.74)mmol/L。餐后2 h 血糖是指在进食2 h 后对血糖值进行检测,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 但相比于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餐后2 h 血糖值抽血次数更少,操作更加简单也更加方便,因此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餐后2 h 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可通过检验餐后2 h血糖值来进一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此外,该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是(10.33±1.52)%,而健康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是(5.12±0.37)%,可见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明显偏高的。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产物,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葡萄糖合成的产物, 也是血红蛋白中发生糖基化的主要成分。 糖化血红蛋白并不会受到短期内血糖波动的影响, 而是可以真实反映出人体2~3个月血糖的波动情况[9-10]。 糖化血红蛋白个体生物变异小, 短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并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造成影响, 并且检验糖化血红蛋白之前不需要患者空腹, 在不空腹的状态下也可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 通过对比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C 肽水平, 发现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患者的血清C 肽水平较健康人低,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 肽水平分别是 (0.47±0.11)μg/L、(1.58±0.23)μg/L。 血清C 肽是由机体胰岛β 细胞分泌的产物,胰岛素原在受到特殊蛋白的影响下会分解,容易形成血清C 肽, 并通过等分子最终分泌至人体的血液中[11]。 血清C 肽可以反映出人体胰岛β 细胞的功能,同时血清C 肽的检验结果并不会受到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联合检验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检验方式的优势和协同作用, 从而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12]。
综上所述, 在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临床诊断上运用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方式有积极意义, 更有利于为早期糖耐量受损患者的确诊和病情进展情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联合检验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更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