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密度和投饲率对南美白对虾单产的影响
2021-04-07梅京南李胜忠张齐张新栋
梅京南,李胜忠,张齐,张新栋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布伦特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新疆 阿勒泰 836400)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名“凡纳滨对虾”,是世界主要养殖的三大虾类之一[1]。1988 年我国引进南美白对虾,至2000 年才开始大规模养殖[2]。受地理位置、养殖习惯及养殖技术等的限制,新疆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相对于我国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和缓慢。
该研究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放养密度(Stocking density, SD)和日投饲率(Daily feeding rate, DFR)2 个方面探究新疆北疆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旨在为当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条件
该试验地点在新疆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和石河子地区。水源为地表水,水质指标符合NY5052—2001 国家渔业标准。试验幼虾平均体长为(2.62±0.76)cm,平均体质量为(0.11±0.01)g。
1.2 试验方法
1.2.1 放养密度试验 选取养虾池塘6 口,水面0.6~4.0 hm2,编号A1~A6。设计放养密度梯度范围为21~79 ind.·m-2,试验饲养天数均为70 d,饲养期间使用大北农神爽牌Pro36%破碎料和Pro28%D=1.2 mm 两种专用饲料,按照日投饲率预饲期0、前期4%、中期3%、后期1%统一投饲。定期进行体长和体质量的测定,直尺精度为1 mm,电子秤精度为0.01 g。
1.2.2 投饲率试验 选取养虾池塘7 口,水面0.6~4.6 hm2,编号P1~P7。设计日投饲率梯度范围为1.00%~6.01%。试验饲养天数均为56 d,放养密度范围控制在30~36 ind.·m-2。定期检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方法同上。
1.2.3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关注虾苗摄食、活动情况。每天测水温,3~5 d 使用试剂盒测定水质。每天8:00、12:00、17:00 和21:00 投饲,适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定期开启增氧机,注水和排水,保持虾池溶氧在4 mg/L 以上,pH 值7.3~9.0,氨氮(NH3-N)0.2 mg/L 以下。
1.2.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1.0 进行数据方差分析,在Excel 进行数据的图表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密度对单产影响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统一放养规格、饲养时间、投饲种类、投饲率、投饲频率和管理的条件下,随着放养密度增加,南美白对虾单产呈现递增量逐渐变小的变化趋势,单产Y 与放养密度SD 呈二次曲线关系Y=-0.0461SD2+11.204SD-78.959(R2=0.9707),该曲线方程拐点显示,新疆北疆地区南美白对虾理论最佳放养密度为122 ind.·m-2。F-检验显示该曲线方程极显著反映了南美白对虾单产随放养密度变化的趋势(F=49.719,n=6,F>F0.01)(表1、图1)。
表1 放养密度对单产影响试验结果
图1 南美白对虾单产与放养密度的关系
2.2 日投饲率对单产影响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统一放养规格、放养密度、饲养时间、投饲种类、投饲频率和管理的条件下,随着日投饲率增加南美白对虾单产呈现递增量逐渐变小的变化趋势,单产Y 与日投饲率DFR 呈二次曲线关系Y=-24882DFR2+3628.2DFR+133.71(R2=0.8128),该曲线方程拐点显示,新疆北疆地区南美白对虾最佳日投饲率为7.29%。
F-检验显示该曲线方程显著反映了南美白对虾单产随日投饲率变化的趋势(F=8.718,n=7,F>F0.05(1,6)=5.987)(表2、图2)。
3 讨论
3.1 养殖密度对单产的影响
通常在一定养殖密度范围内水生生物单产是随着养殖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这也是渔业生产上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了单产会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增加。董江水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河蟹单产(Z)与河蟹放养密度(x)呈线性递增关系Z=0.079x+270.97(R2=0.960,F=143.23,n=8,F>F0.05),吴锐全等[4]指出随着罗氏沼虾放养密度增加,罗氏沼虾单产呈现增幅减小的规律;唐亮[5]试验结果显示日本囊对虾表现出单产先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增加,后随放养密度增加而下降的变化曲线,放养密度拐点在40.44 g·m-2之后。但是,水生生物单产是不会随着放养密度增加而持续增加的,当放养密度达到了一定的限度时,受到水体空间限制,以及个体抢食竞争与水质条件劣化的影响[6],鱼类、虾蟹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出现单产下降的情况。这符合生物群体的生长会随着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的“S 型”生长曲线规律[7]。王武等[8]论述了鱼类生长受限于水体的载鱼量,而轮捕轮放可以多次降低水体载鱼量,并促进鱼类生长,最终突破原有水体载鱼量而呈现出“S 型”生长曲线规律。
该研究结果证实,北疆地区南美白对虾成虾养殖呈现出单产先随放养密度增加而上升,后随放养密度增加而走平、下降的变化规律,极显著符合二次曲线关系Y=-0.0461SD2+11.204SD-78.959(R2=0.9707,F=49.719,n=6,F>F0.01),方程拐点反映了新疆北疆地区南美白对虾最佳放养密度为122 ind.·m-2,这与吴锐全、唐亮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也验证了Dick Neal、王武理论观点的正确性。该研究得出南美白对虾单产与放养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这与董江水研究的河蟹单产与放养密度间呈线性回归关系结果不同,其原因主要在于董江水研究河蟹时的放养密度范围选择偏低,在低放养密度条件下,河蟹单产未受到或很少受到水体空间限制、个体抢食、水质变劣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试验河蟹未出现生长受抑制、单产下降的情况。
表2 日投饲率对单产影响的试验结果
图2 南美白对虾单产与日投饲率的关系
3.2 关于投饲率对单产的影响
准确掌握投饲率对于水产动物养殖来说至关重要。投饲率太低,则无法满足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不利于养殖对象的快速生长和产量提高;投饲率太高,则会造成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成本,过多残饵还会败坏水质,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发生,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因此,开展水产动物的养殖都存在最适投饲率的问题。
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水产动物养殖适宜或最佳投饲率的报道。陈文霞[9]研究发现7%、8%日投饲率实验组的凡纳滨对虾可以获得最高的特定生长率。娄方瑞等[10]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的最佳日投饲率为4%,此时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最高。Fiogbe E D 等[11]在进行初始体质量为18.9 g的欧洲鲈(Perea fluviatilisL.)投饲率研究时,从0.3%~3%的日投饲率范围中筛选出2.2%为最佳摄食水平。该研究结果表明,北疆地区南美白对虾饲养中呈现出单产先随日投饲率的增加而上升,后随投饲率的增加而走平、下降的变化规律,符合二次曲线关系Y=-24882DFR2+3628.2DFR+133.71(R2=0.8128,F=8.718,n=7,F>F0.05(1,6)=5.987),方程拐点反映出最佳日投饲率为7.29%,研究结果与陈文霞、娄方瑞和Fiogbe E D 的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