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胸腺瘤患者MSCT检查征象及其与组织CKP、VEGF表达的关联性探究
2021-04-07徐耀忠
徐耀忠
(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濮阳 457000)
胸腺瘤为临床常见纵隔肿瘤之一,占前纵隔肿瘤50%左右。大多数胸腺瘤具有完整包膜,但部分存在局部浸润、转移等特征,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倾向,造成疾病预后存在较大差别,故治疗前及时明确其疾病分型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1-2]。多层螺旋CT(MSCT)为目前公认胸腺瘤诊断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判断胸腺瘤肿瘤性质、转移及侵犯情况[3]。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通过疾病宏观影像学特征反映微观生物学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可在定性诊断疾病同时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指出,细胞角蛋白(CKP) 为构成上皮细胞主要成分,常用于肿瘤诊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96 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MSCT影像学特征与CKP、VEGF 表达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6 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61 例,女35 例;年龄19 ~71 岁,平均(45.26±11.59)岁;临床表现:吞咽困难13 例,重症肌无力30 例,上腔静脉综合征8 例,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5 例,不同程度咳嗽、胸痛、声嘶、疲乏无力29 例,无明显临床表现、体检时发现者11 例。选取同期胸腺囊肿患者42 例,其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20 ~72 岁,平均(44.18±12.03) 岁。两组基线资料( 性别、年龄) 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MSCT 检查方法
采用PQ 6000V 螺旋CT 扫描机(美国Picker 公司),设置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125 mA、准直器宽度5 ~10 mm,床移动速度7.5 mm/s,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横隔,容积扫描后行薄层重建,Index 为1.5 mm。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射增强对比剂,注射流率2.0 ~3.0 mL/s,延迟扫描时间12 ~15 s。将重建后图像上传至VoxelQ 工作站,对感兴趣区进行多平面重组及3D 成像,所有图像经胶片及VoxelQ 工作站双重结合分析,由2 位以上经验丰富医学影像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评估图像,重点评估肿瘤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纵隔血管及心脏大血管关系,意见不同时汇报上级医师,确保诊断结果准确。
1.2.2 免疫组化SP 染色法
胸腺瘤病理组织标本、胸腺囊肿病理组织标本,均采用10% 甲醛固定48 h,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复查确诊后备检。兔抗人CKP 抗体、VEGF 抗体、MaxVisionTM 检测试剂盒、S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科新生物技术公司。检测步骤:采用PBS 缓冲液(pH 值7.4) 漂洗3 次,3 min/ 次;放于微波盒进行微波修复,直至沸腾;取病理切片加3% 过氧化氢,于37℃环境下孵育10 min;取出病理切片,PBS缓冲液漂洗3 次,3 min/ 次;甩去缓冲液,于病理切片上滴加第一抗体(CKP、VEGF),4℃室温下过夜,PBS缓冲液漂洗3 次,3 min/ 次;甩去缓冲液,滴加第二抗体(MaxVisionTM 试剂),于37℃环境下孵育10 min,PBS 缓冲液漂洗3 次,3 min/ 次;甩去缓冲液,滴加DBA 新鲜显色剂,于显微镜下观察4 min 左右;自来水冲洗后进行苏木素复染,缓冲液漂洗后氨水返蓝,采用梯度酒精常规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结果判定:①细胞染色强度,无染色为0 分、浅黄色为1 分、棕黄色为2 分、黄褐色记为3 分;②细胞阳性百分率得分,细胞阳性率<5%为0 分、5%~25%为1 分、26% ~50% 为2 分、>50% 为3 分。①+ ②得分0 分记为阴性(-),1 ~2 分记为弱阳性(+),3 ~4 分记为中等阳性(++),≥5 分记为强阳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胸腺瘤、胸腺囊肿组织中CKP、VEGF 阳性表达情况。②分析CKP、VEGF 表达与MSCT 影像学特征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KP、VEGF 阳性表达情况
胸腺瘤组织中CKP++ ~+++、VEGF++ ~+++ 表达率(78.13%、73.96%)显著高于胸腺囊肿组织 (14.29%、11.9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CKP、VEGF阳性表达情况[n(%)]
2.2 相关性分析
胸腺瘤组织中VEGF 表达与CT 征象尖角征/锯齿征,分叶征,侵犯胸膜、心包、大血管存在相关性(P<0.05),与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存在纵隔脂肪线无关(P>0.05);胸腺瘤组织中CKP 表达与CT 征象密度均匀,尖角征/ 锯齿征,存在纵隔脂肪线,侵犯胸膜、心包、大血管存在相关性(P<0.05),与外观是否呈分叶征无关(P>0.05)。见表2。
表2 CKP、VEGF 表达与MSCT 影像学特征相关性分析[n(%)]
3 讨 论
胸腺瘤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由不同比例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组成,占纵隔肿瘤发病率15.9%,仅次于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增殖、凋亡可能与胸腺瘤发生发展有关。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胸腺瘤组织中CKP++~+++、VEGF++ ~+++ 表达率高于胸腺囊肿组织(P<0.05),提示CKP、VEGF 与胸腺瘤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可用于评估胸腺瘤生物行为。CKP 为上皮细胞主要构成成分,不同组织起源细胞含不同性质中间丝蛋白,细胞恶变时通过中间丝蛋白检测可明确肿瘤细胞存在[5-6]。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胸腺瘤组织中CKP 表达与CT 征象密度均匀,尖角征/ 锯齿征,存在纵隔脂肪线,侵犯胸膜、心包、大血管存在相关性(P<0.05),与外观是否呈分叶征无关(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胸腺瘤细胞成分有关,以上皮细胞为主型的胸腺瘤,其CKP 表达可呈中强阳性,而以淋巴细胞为主型的胸腺瘤,其CKP 表达可呈阴性或弱阳性,因此,CKP 表达可用于鉴别细胞来源,但无法鉴别其良恶性。相关研究指出,肿瘤生长、血运转移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 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 水平呈现高表达状态[7-8]。本研究结果显示,胸腺瘤组织中VEGF 表达与CT 征象尖角征/ 锯齿征,分叶征,侵犯胸膜、心包、大血管存在相关性(P<0.05),与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存在纵隔脂肪线无关(P>0.05)。VEGF 可用于判断肿瘤性质及预后,出现上述CT 征象时,提示胸腺瘤恶性程度高,且肿瘤生长较为活跃。
综上所述,CKP 表达可于一定程度反映胸腺瘤病理学特征,VEGF 表达可判断胸腺瘤恶性程度,二者与MSCT 检查特征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治胸腺瘤提供可靠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