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踪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效果

2021-04-07顾玉

医药与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股骨康复训练髋关节

顾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恢复时间长,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管理[2]。追踪护理模式是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医护人员通过追踪的方法对患者建立长期疾病管理[3]。追踪护理模式全程追踪调查患者信息,能够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在骨科术后护理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4]。本研究探讨追踪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8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试验组(n=54) 和对照组(n=54)。试验组男22 例,女32 例;年龄60 ~79 岁,平均(68.54±2.32) 岁;体重44 ~76 kg,平均(60.04±2.58) kg;合并骨质疏松症41 例,糖尿病18 例,高血压26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35 例;年龄62 ~80 岁,平均(69.14±2.41) 岁;体重45 ~79 kg,平均(59.78±2.54) kg;合并骨质疏松症39 例,糖尿病20 例,高血压24 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基础疾病类型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X 线片检查显示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60 岁;③骨折至入院时间<3 d;④符合手术指征;⑤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执行;⑥无认知障碍,精神正常;⑦患者签署该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全身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⑤陈旧性、开放性骨折;⑥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手术切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康复师进行康复指导。出院后,每周定期进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健康饮食,并且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如遇到问题及时与责任护士取得连系,由护士向主管医生反馈。

试验组给予追踪护理:①成立追踪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1 名主治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和2 名护士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2 周的培训,考核通过方能参与后续研究。②制定营养目标:食用如奶制品、豆制品、蛋类等富含钙、维生素D、蛋白质的食物,多饮水,避免饮用咖啡或茶水,忌食辛辣刺生冷激的食物,戒烟酒。③康复锻炼:术后前3 周,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训练,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足趾关节活动,防止水肿发生;术后第3 周开始,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活动,加强股四头肌的训练;术后第8 周开始,患者借助辅助设备开展行走锻炼。④追踪管理:住院期间,每日监测生命体征,了解饮食及康复训练情况。出院后,开展为期2 个月的电话随访,每周1 次,了解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责任护士将患者信息记录在案,每周上报至护理小组,护理小组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和康复训练的内容。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rris 评分量表评估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该量表满分100 分,>90 分为优良,80 ~89 分为较好,70 ~79 分为尚可,<70 分为差。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蛋白(ALB) 及血红蛋白(Hb) 含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5 ~100 分为非常满意、65 ~84 分为满意、<64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Harri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试验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Harris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Harris评分比较(N=54,±s )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护理前 护理结束后试验组 60.54±3.14 94.56±3.50①对照组 61.01±3.24 84.22±3.65①t 0.765 15.026 P>0.05 <0.001

2.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ALB、Hb 含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ALB、Hb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试验组ALB、Hb 均降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ALB、Hb 含量均高于护理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ALB、Hb含量比较(N=54,±s )单位:g·L-1

表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ALB、Hb含量比较(N=54,±s )单位:g·L-1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ALB 护理前 Hb ALB 护 理结束后Hb试验组 40.74±4.15 114.21±32.56 44.78±4.62① 135.16±24.96①对照组 40.25±3.95 112.68±30.25 42.58±4.22① 124.36±25.35①t 0.628 0.253 2.584 2.231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25例,试验组非常满意34例,满意16例,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2.59%(50/54)高于对照组77.78%(42/54)(P<0.05)。

3 讨 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机体免疫水平低下,外展肌群肌力下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失衡,髋关节稳定性差,术后切口感染、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较高[5]。良好的护理有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6]。

临床上采用Harris 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 分值低,患者髋关节功能差,提示患者预后不良[7]。本研究分析追踪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护理结束后,试验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追踪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追踪护理为患者提供长期、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患者能够与责任护士随时沟通,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8]。术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蛋白质分解速度高于普通人群,机体表现为负氮平衡。ALB、Hb 是反应机体营养状况的常见指标,与患者康复程度密切相关[9]。

本研究发现护理结束后,试验组ALB、Hb 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追踪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与黄晓英[10]等研究结果一致。追踪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管理,通过平衡膳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相关指标[11]。本研究发现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追踪护理关注患者健康,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更能够取得患者的信赖,有利于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追踪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与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猜你喜欢

股骨康复训练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