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作文的升格之道

2021-04-06李平凡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松山湖尼采升格

李平凡

思辨,作为一种求真的思维品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的推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让他们的文字具有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光辉?下面我将通过一道作文题,具体阐述思辨性作文的四个升格之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说:“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这句话给了你哪些启发和思考?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到学生作文中来看,我觉得也非常合适:优秀的作文都是相似的,不优秀的作文各有各的问题。优秀作文的相似点是什么呢?

一是理解准确。尼采说:“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平时我们所说的人要有敬畏之心,一般是指敬畏外在的规则、规律或权威。可尼采说的是要敬畏自己。那为何要敬畏自己呢?为何敬畏自己就能成就高贵的灵魂呢?这是理解的难点。“敬畏自己”这句话有针对性,它直指人对自身重视不够、珍视不够,因而常常堕落,沦为卑贱的灵魂。比如:失去自我、自暴自弃、丢弃信仰、失去良知等。人要获得高贵的灵魂,那路在哪里?在外部吗?不是的,只有反求诸己,珍视自我,敬畏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才能成就高贵的灵魂。

二是见解深刻。作者能深刻地理解人与自我的关系,能从这句名言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和思考,产生广泛的联想。

不优秀的作文又有哪些问题呢?粗略来看,就是对文题的理解不准确,对自我的认识不深刻。具体

问题一:概念模糊,缺乏准确界定

我们来看看下面三位同学的文字:

1.敬畏自己,通俗地说大概就是自律。

2.尼采说过:“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敬畏,这是一个很难得的词。敬畏自己,是需要我们去实现的。

3.何为敬畏?敬畏又如何显示高贵?问题的答案有千百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于我,生而为人,我们要有自己的底线,要有做人的原则。我们只是在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了他人。尊重自己的选择,遵从本心,才能凸显高贵。

理解“敬畏”与“高贵”这两个词语,是理解尼采这句名言的钥匙,也是完成这道作文题的关键。关键词需要有清晰的概念阐释。第一位同学错误地理解“敬畏”,把它和“自律”混为一谈;第二位同学语焉不详,糊弄过去了;第三位同学试图界定“敬畏”,可是却没能敏锐地捕捉到“敬畏”与“尊重”的差别,以至于无法对自己进行更深的灵魂叩问,文章自然也无法走向深入。

升格之道:厘清概念,避免思维的粗糙———要辨析

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人性总有那么两面,一面是神性,一面是兽性。这也是所谓的一念善一念恶。正因为善恶交杂在一起,才混合成了独特的生命。而尼采所说的敬畏自己,我认为就是要敬仰、尊重自己的神性,畏惧、克制自己的兽性。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李伯扬

高贵不是说心灵完全的纯粹,我们都有私欲。完全舍弃私欲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尊重自己的。高贵应该是尽力从阳光下的阴影中跨越出来,勇于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无论自己贫穷还是富贵,无论自己性格是否有缺陷,直面自己的弱点。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康沁

刚开始我不理解,人怎么做到“敬畏”自己呢?但重新审视这个词,才发现它分为“敬”与“畏”两部分。我们敬伟人,敬长辈,我们更要敬内心的真善美、世间高尚的道德标准。我们敬它们,不仅仅是尊崇、尊敬,更要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心中的坚守。我们同时又要有畏,畏惧我们内心的魔鬼,畏惧“另一个自己”的卑贱贪婪、自私自利,抑制它、克制它。敬畏自己,抑制自己灰暗的一面,坚守自己真善美的一面,才能拥有尼采所说的“高贵的灵魂”。“高贵的灵魂”的高贵,不是贵族的高贵,不是圣人的高贵,而是我们平凡人心中对真善美的坚守,对真善美的热爱与向往。关心他人、社会与国家,实现平凡人的伟大价值,这才是真正高贵的灵魂。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胡玎琳

这三位同学的文字,对材料中的關键词“敬畏”和“高贵”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概念阐释。第一位同学,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我、理解“敬畏”;第二位同学,能理性地看待“高贵”,理解“高贵”对普通人的意义;第三位同学,更是通过对比,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细致剖析,对“敬畏”和“高贵”的概念进行了精准定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想的基点。在议论文写作中,如果概念模糊,文章往往显得粗疏。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概念意识,要辨析概念、深入理解概念。概念把握精准,议论才能鞭辟入里。厘清了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精确度。

问题二:内容空洞,缺少现实关联,或简单联系

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在没有困扰的日子里,做到敬畏自己并不难。虽然并不是人人都同尼采一样,在“每一个日子里起舞”,但要守住良知的底线还是可以做到的。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美好品德如同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浸润在多数人的生活里。比如那些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那些为疫区群众筹集物资的志愿者,我们当然会赞扬他们的奉献精神,认为他们具有高贵的心灵。

该段文字全篇没有“我”的体验,也缺少现实关联。为什么说那些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是“敬畏”自己呢?简单“粘贴”一个现实生活的例子,就算联系现实了吗?没有鞭辟入里地剖析现实生活中的这个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证就没有说服力,更遑论议论的针对性。

升格之道:观照现实,避免思维空洞———要剖析

高贵的灵魂来自对自我的敬畏。敬畏自己,遇事不忘叩问自己的内心,忠于内心的选择。就如疫情来袭,无数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无数默默在平凡岗位奉献的从业者,他们无不知道前路的未知与风险,可他们依然选择了勇敢,选择了敬畏自己内心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一胡欣揚

怎样才能提高文章的针对性?有两个原则:一要找准对象,二要一针见血。很多同学都知道写议论文要“引议联结”,要联系现实;也能隐约知道某个现实事件与论点的关联性,做到了“对准”,却不能做到“一针见血”。

怎样才能“一针见血”?除了要看到那个要“扎针”的个体,还要看到那根隐藏在皮肤下的血管。为什么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敬畏自己?他们敬畏自己的什么呢?胡欣扬同学说是敬畏自己“内心的那份责任与担当”,这就是那根隐藏在皮肤下的血管。当他把这层含义揭示出来时,议论才能切中要害。所以,提高文章的针对性,需要我们精准地找到要剖析的个体,并且仔细地剖析它与现实之间的关联。

当然,对于这种关于“人与自我”主题的文章,现实的针对性不能只体现在通过对生活中他人与他事的思考来比照自己,更应该有反求诸己的自我灵魂拷问,比如:

敬畏自我,首先要尊重自我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看到那个本真的我。何为灵魂深处?何为本真的我?我想,便是在权衡利弊、世俗算计之前,内心先发出的声音。在路上想搀扶摔倒的老人时,先担忧被讹,心中又有不忍;父母为我们操劳、担心时,先是不耐烦地拒绝,胸中又涌起感动……这都是本真的自我。但很可惜,我们经常忽略它。也许第一次,真我与那个现实中的“我”一番剧烈争斗后惨败,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我们一次次趋利避害,灵魂深处的声音越来越小,而我们,也渐趋麻木。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林丽纯

问题三:思想粗浅,没有深入追问

敬畏自己,让我们拥有反省的机会。我们正处于青春期,很多时候会犯错,会因为鲁莽冲动搞砸一些事情。我们需要不断地反省,思考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过失,完善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让自己变得更好。在不断地犯错和反省中,我们会慢慢成长,不断地遇见全新的自己。

敬畏自己,怎么就会拥有“反省的机会”呢?“犯错”“反省”与“成长”和“敬畏自己”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这段看似很正确的话,并没有表达清楚“敬畏自己”的意义。

升格之道:打破惯性思维,避免思维的粗浅———要追问

尼采说:“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敬畏,何来敬畏?如何敬畏?是尊重自己与自爱吗?是顺从内心的想法吗?我想,不是。对于“敬畏”,我想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解释。泰戈尔也曾有这样的疑惑:“我只身来到神的面前。可是,那里已经站着另一个我。那个暗黑中的我,究竟是谁呢?为了避开他,我躲进岔道儿,但是我无法摆脱他。”

在懵懂的年纪,我也为此很困惑,为什么一个人做着纳粹的暴行,却还能因为教堂唱诗班圣洁的歌声哭泣。人的内心总有一只猛虎,它气宇轩昂、勇敢,又充满力量。但同时它也孤独地在黑暗中前行,散发着卑贱贪婪、自私自利的气息。在内心的原野上,又开满了沁人心脾的蔷薇花。它们漂亮、善良又慈悲,但同时也会被风雨掀倒,低下高贵的花冠,懦弱又悲哀。人们的心中总是恶念与善意共存。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胡玎琳

作者三层追问:敬畏是什么?泰戈尔为什么会疑惑?“我”为什么会困惑?通过层层深入的追问,读者终于理解了人心的复杂,理解了为什么要敬畏自己。

作文中,我们常常会写很多道德正确、思想高尚的话,这是一种思维惯性,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惰性。这些道德正确的话,他人不好辩驳,似乎一质疑,就显出他人思想境界不高。可是,“高大上”的观点,如果没有充分的逻辑论证,就会让人感到“假大空”。事实上,真理是不怕推敲的。我们论证的过程,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追问自我、追问真相。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揭示本质,成为深刻的洞见。这样的结论也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问题四:思维固化,没有拓展发散

作文导写课上,老师引导大家:什么是“敬畏”?

“敬”,尊敬,对“真善美”、对道德律令的坚守;“畏”,害怕,对自我“灰暗”一面的抑制、克制。

你是否深以为然?你是否再进一步思考?很多同学对“敬畏”一词的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

升格之道:理解人性与世界的复杂深邃,避免思维的固化———要拓展

因为向往高贵,当意识到自己内心存在着卑劣的臆想和阴暗的邪念时,我们往往不堪忍受。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认为黑暗的兽性是可怕的,所以近乎疯狂地害怕自己有无法调控好这些邪念的那一天。当恐惧深入内心、成为精神上的自我伤害时,我们离真正的高贵也越来越远。

然而,无论在什么时代,人类内心藏有混乱与黑暗都是事实。长期强行压制内心邪念的火苗,成为完美的老好人,无疑会形成自我认知的空虚。背负着这个日益巨大的内心空洞,有人会逐渐失去自我,甚至误入歧途。

尼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承认事实,接受事实,敬畏自己内心的一切。有光必定有影,耀眼的光芒背后必定有浓烈的黑暗。光和影是我们的两面。往前走,是正义、善良、信任与关怀;往后走,是野心、控制欲、残酷利己、冷漠无情。怎样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去协调这些因素,成就不完美但完整的、高贵的自我?敬畏自己,不轻易动摇,不妄自菲薄,不怀着惩戒自身的恶意去揣摩自己的心理。

唯有敬畏自己,调和好内心的矛盾,认可自己的心理需求,才能一往无前。我们应该鞭挞但爱护自己,关怀但不等待、不依靠他人,保留思考力,反求诸己,走向任何一条可能实现超越自我的道路。这条路上可能没有永恒的光芒,路边的牵牛花也会重复着新生与衰败。但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一唐卓

唐卓同学认为“畏”不应该是打压、克制。对待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人们不应该恐惧、压制,这对自己是一种伤害,表面上是高尚的,心底却成为一片血淋淋的战场。所以,“畏”不等于恐惧,“畏”是在“敬”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审视,是一种与心底的深渊共存的勇气。

世界是复杂的,人性是深邃的,思想的后花园也应该是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学间的交流、老师的引导,是宝贵的资源,可以成为启迪我们智慧的源泉。多元的世界需要我们拥有开放性的思维,所以,无论写作还是生活,无论对待自己还是看待世界,我们都不能被固有的观念束缚,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固化。

解决这四大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思辨能力的过程。思辨,即慎思明辨。它是一种求真的思维。它有四个特性:精确性、针对性、深刻性、开放性。怎样提升思辨能力?增强精确性就要厘清概念,避免思维的粗糙需要我们仔细辨析,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提高针对性就要观照现实,避免思维的空洞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具备深刻性就要挑战思维惯性,避免思维的粗浅需要我们步步追问,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拥有开放性需要我们理解事物的多元性,避免思维的固化需要我们拓展发散,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我们以如下表格来呈现:

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了解了思辨性思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升格训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表达深刻、理性。希望学生们能从比较中看到差距,用思辨思维提高文章的说服力,让文章闪耀理性的光辉。

猜你喜欢

松山湖尼采升格
松山湖的春天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才艺专辑
中国梦,少年梦
整体思考局部推敲
松山湖,美丽的家园
不再羞于自己
不再羞于自己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话题作文“错过”创意升格
尼采与莎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