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究
2021-04-06王桂美
王桂美
摘 要:博物馆是收藏、征集、陈列、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也逐渐发展成人们获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场地。在新时期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积极贯彻落实文物数字化保护和管理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采集并储存历史文物与展品制作相对应的解说视频,不仅能够保护历史文物,也强化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的清晰性,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博物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更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
博物馆是收藏、征集、陈列、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效能日益显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显现。同时,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博物馆也逐渐发展成人们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场地,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博物馆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馆藏资源共享机制,积极贯彻落实数字化管理与保护工作,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的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博物馆应以传统模式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博物馆数字化服务、文物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化管理的水平,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本文结合孔子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现状,对文物数字化保护和管理的有效路径展开论述。
1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1.1 文物保护和文物历史信息存储的需要
文物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文物安全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前提,利用数字化手段采集文物信息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很大必要性。基于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博物馆数字化管理与文物保护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新事物,特别是数字化建设,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实现了长足发展。为有效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质量,发挥文物价值,数字化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博物馆的公共开放力度也显著增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数量日益增加,人为损坏文物的情况经常发生,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面临极大挑战。另外,由于保存年代久远,一些珍品文物如古籍、服饰等,难免会受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出现自然损害或者发生病虫害。因此抓住时机,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文物保存相对完好、腐蚀程度不严重的情况下,专业采集博物馆珍贵文物的数据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安全存储,为长期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基础。
1.2 满足文物价值发挥需求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公共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物价值极高,可通过对其考察了解时代的历史故事。而博物馆各项工作开展的重点就是将文物價值发挥出来,因而针对文物开展科学研究并对外开放展示逐渐成为凸显其价值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使文物对外开放展示更加方便,并且可在展览过程中采用数字化产品,不仅能够规避对文物的损害,同样也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博物馆通过开展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可实现文物在其他地方的展示,使文物外展成本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优化文物对外展示水平且增强宣传效果。
1.3 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需要
数字化技术为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必要帮助。当前,我国在“文化技术创新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部门的有效融合,同时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国家记忆工程,建设全民共识的国家精神标识”。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收藏、管理、研究、展示、教育都需要数字化数据做支撑,实现对博物馆原有内涵和外延的伸展,发展出属于博物馆自身的新的成长空间。遵循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规律,立足博物馆自身的藏品和文化特色,进行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服务水平的提升、发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应有功能,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发挥更加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2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孔子博物馆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孔子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承载着孔子故里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孔子博物馆是“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馆藏丰富,拥有各类馆藏文物近70万件。孔子博物馆作为新成立刚刚步入运行的馆,始终致力于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但是由于文物数量庞大,管理方面相对缺乏智慧管理,因此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文物数字化保护复合型人才急缺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具有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因此对跨界综合性人才需求较为迫切,特别是需要一批熟悉文物特点、具有考古专业知识积累并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具体实践者不具备文物及考古专业知识,文物数字化保护都会存在专业性缺失的问题;如果其熟练掌握文物特征和信息,但对数字化技术太陌生,则会造成手段与目标的脱节,要达成“为文物建立矿藏级别的档案”目标困难。孔子博物馆成立不久,现有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与庞大的文物数量形成较大的反差,虽然自正式开馆运行以来,尤其重视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但仍然急缺专业人才特别是综合型人才。因此,博物馆还没有一个跨界综合性技术人员和团队能够参与到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中,而对外部研发技术和团队依赖性较大,缺少主导性。
2.2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基数薄弱
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大、品类多,对探究儒家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孔子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大,虽然已经对部分珍贵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但以平面图片形式采集为主,且这些数据资料也仅仅主要用于馆内的宣传展示。馆内相对缺少高精度级别和三维立体的保护级文物数据资料,无法满足文物数字化保护要求高的业务需求。在文物库房现有保存条件下,孔子博物馆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对馆藏文物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馆内的珍贵文物很可能还会面临着未知的自然损坏。因此,急需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资料的采集和保存。
2.3 文物数字化资源管理方式传统
博物馆在管理馆藏文物本体数据、多媒体数据、二维平面数据以及设计展示内容、展陈方案、通知公告、文创作品时,需要经常对这些数据进行录入、检索、使用。目前孔子博物馆文物数据资料的管理依靠的是人工管理和基本的存储设备,没有专业管理文物的数据库,数据查找也是从以往的纸质材料或者文档资料中查找,查找途径和手段非常单一且效率不高,增加工作难度和重复工作的时间。对于文物数字化资源的管理相对传统,没有统一的资源管理手段,文物数字化资源的查找和利用面临的风险都比较高,如拷贝丢失、存储设备损坏、备份时间久远无法打开等状况频繁发生,不仅导致数据资源的丢失和损坏,还导致现有的数字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因此,缺少一个标准规范、功能全面的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成了孔子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大短板。
3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有效路径
3.1 遵循重点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原则
一方面,重点保护原则。博物馆藏品数量众多,在经费、人员等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根据文物等级或者需要保护的迫切性,对保护优先级别加以确定,加强对重点文物保护;在对重点文物保护的同时也要兼顾普通文物保护,对普通文物保护的不足加以弥补,不断健全文物保护机制,使文物保护水平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预防性保护原则。博物馆应始终坚持预防保护原则,以免出现文物管理与保护滞后问题。文物损坏是不可逆的,若性能抑或性质有所改变将很难恢复至最初状态。要想尽量保留文物原貌,博物馆就应当合理采用预防保护措施,以事前角度为出发点保护并管理文物,对保存文物的环境加以控制,进而修复文物。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也应形成预防性保护思想与责任意识,定期检查文物。
3.2 重视综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
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效果,需加强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博物馆可以加强与数字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原则,既可从培养机构引进综合型人才,也可输送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到相关培养机构或高校进行学习深造,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将不断更新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到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中,组建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
3.3 做好文物本体数据采集基础工作
数字化采集工作在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对于大量正在日益遭受各种病害侵袭的文物,通过数字化采集方式可以将文物信息在电脑上保存,尽可能地保留其原貌。从文物研究的角度来看,数字化采集完成后,还能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达到文物资源共享和文化传播,极大地方便学者、爱好者和收藏家观赏与研究文物,并且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破坏。从文物保护和修复的角度来看,一是传统文物修复手段容易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文物修复存在的难题之一是由于缺乏在文物本体完好时采集留存的精确数据资料,导致文物修复专家在没有文物数据资料参考的情况下无法对已损坏的文物进行对照修复。从馆内工作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在完成文物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工具,构建馆藏文物信息数据库,将文物的组成形态、发现的过程、历史寿命、来源以及文字介绍等借助微缩相机拍照并上传数据库,形成数字化存储链条可以为工作人员文物管理、文物信息查询检索节约时间成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3.4 建設文物数字化保护一体化管理系统
以采集的数字化文物数据为支撑,依托网络操作平台,与博物馆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功能衔接,有效地整合数字化文物数据,构建标准规范、功能全面的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实现文物的数据一体化存储、检索、管理和展示。同时,根据博物馆的文物管理需要和工作流程制定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的工作程序,方便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常文物管理、信息检索、文物定位,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是国家与民族历史的承载载体,蕴含了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通过研究文物使后人对特定历史时期形成一定了解,同样也能够认识到文物承载的艺术内涵。同时,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重要支撑,也是确保文物真实、完整以及有效传承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与社会均提高了对文物管理保护的重视度,在此研究中,结合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必要性,根据博物馆馆藏实际情况,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合理运用,针对馆藏文物实施必要保护与管理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发挥文物本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世珍.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思考分析[J].青春岁月,2020(14):440.
[2]窦彩彩.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相关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02-103.
[3]刘嫣歆.浅谈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利用—以鸿山遗址博物馆为例[J].数字化用户,2019(46):108.
[4]王静.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及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134-135.
[5]杨姣.浅析基层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以高台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4):101.
[6]朱敏.中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探析—以常州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20(3):183-188.
[7]赵龙.试论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创新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9):106-108.
[8]刘家豪,朱伟鹏.基于共词聚类的我国数字博物馆发展态势可视化研究[J].科普研究,2019(3):36-48,5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