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德生长的语文创意学习生活例谈

2021-04-06孙晶晶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长点

孙晶晶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师应基于学生的道德生长,进行语文创意教学。笔者立足学科育人的视角,认为教师只有努力挖掘学生的道德生长点,创设道德生长的情境,开展语文创意学习活动,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实现道德生长形式的创新,进而让德育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 道德生长;语文创意学习生活;生长点

我校一直秉持“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的教育理念。2009年,学校提出“创意学习”这一概念,并开始了“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程建设行动研究”,努力提升和发展儿童的创新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的语文创意学习,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语文创意学习中儿童的道德生长。

一、道德生长点的发掘

“生长点”本是植物学中的概念,通常称为分生区,此处的细胞分裂活动非常旺盛[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有创意的教学,努力发掘学生道德品质的生长点,并抓住、利用和发展这些生长点,有效落实在学科课程中进行德育的理念。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其优势在于它的主观性,它可以让人的“思想自由飞翔”。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人文关怀、社会伦理的内涵,精心设计有创意的语文学习活动。教材中的“有趣点”、文本中的“新颖点”、情感里的“两难点”、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可以延展的“生活点”……这些都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道德“生长点”。

(一)辩论演讲:挖掘教材,找准道德生长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找准学生的道德生长点,让学生进行创意的语文学习。语文教材中可供挖掘的道德生长点很多,辩论与演讲是语文创意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常见载体[2]。

【案例1】

我们将低学段语文课前“五分钟”作为固定的“每日演讲”活动,每天五分钟,每周一主题。以下是一位教师制订的部分演讲主题:习惯、诚信、友谊、珍惜时间、热气自然、文明校园、感恩。像这样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每日演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搜集、组织演讲材料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达成德育目标。

【案例2】

在学生德育过程中,教师常会设置“道德两难”问题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介绍纳米技术的科普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科技观,教师可以设计辩论活动:小学生只要学习课本知识就行,科学知识与我们无关(有关)。

(二)阅读链接:自我构建,德育生长自然发生

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语文文本为依托,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能力,相机进行阅读链接,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系列优秀作品,如童话、小说、童谣、诗歌等。通过大量且广泛的阅读,学生能用已有的道德认知、文本构建自己的道德認识、人生目标,形成新的道德素养[3]。

【案例3】

在学生学习了部编版四年级历史故事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共读《古代神话故事》 和《希腊神话故事》两本书。故事中伟大的人物形象和神奇想象深受学生喜爱。不少学生还自发阅读了《上下五千年》 《历史其实很有趣》等书籍。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文明史,更是一部道德史,这些历史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道德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样的德育水到渠成。

这种与课文学习相关联的阅读链接在语文学习中是十分容易开展的,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开展,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道德生长的情境创意

情境,简单来说就是环境,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教育家杜威曾说:“有意识的教育就是一种特别选择的环境,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

衡量学生道德品质高低的是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自然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德育,学校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情境的创设,富有创意地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积极践行道德生长的实效。

【案例4】

读者剧场:综合活动,践行道德生长实效

前文提到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历史故事单元,在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后,我们不仅进行了阅读链接,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园故事会,演员请就位”——“读者剧场”活动。

在学习了本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 《西门豹治邺》 《故事二则》后,学生表现出很喜欢充满创造力的历史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更主动地走近历史,体察历史人物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我们组织开展了“读者剧场”活动,这样的语文综合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实践的机会。

为了让每个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精心策划了海选活动。海选中有人当选,有人落选,是否真能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道德品质,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践行和检验。

为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我们打乱班级,共同编排节目。在排练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摩擦”,这与真实生活有很大的相似性。最终,学生克服了服装道具、台词、动作、走位等困难,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书香、人文气息浓郁的饕餮盛宴。

“读者剧场”活动是一场“润物无声”的道德实践,是检验学生道德生长实效的语文综合活动。

只有情境与人发生了交互作用,才能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我们应吸取情境教育经验,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活动性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情境功能,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道德生长形式的创意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即生长”。学生的道德教育亦是如此,我们要不断创新道德生长的形式,尊重学生主体成长,让学生的道德生长自然发生。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是多元的,而且要充分且有創意地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组织开展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比如,在语文课堂上采用的“菜单式”自助学习模式,作文教学中的“跑班制”,“课前学习5分钟”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挖掘教材中的“道德两难”情境进行辩论与演讲,成立班级“生命观察角”,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自然风光等资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链接……

道德生长形式的创意性开展应根植于学生生活。学生只有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获得体验,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正如杜威所说:“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因而,教师应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找准学生道德生长的重要起点,富有创意地提升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设计好“桥梁和纽带”,最大限度地呈现道德教育的实效。

【案例5】

跑班活动:个性对话,创意道德生长形式

我们按照“给人自由,自主选择”的授课方法进行“跑班活动”。班级、学生都打破常规,允许学生选择班级、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

笔者所在的年级曾开展了一次“厨神大比拼”的跑班活动。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体验”的机会,指导学生写好习作——“我学会了……”。

步骤一,让学生在家中学烧一道菜,拍照并记录烧菜的过程和感受,制作“菜品推荐单”。

步骤二,各班欣赏“菜品推荐单”,之后学生演讲介绍菜品制作过程,选举班级“小厨神”参加年级“厨神大比拼”。

步骤三,将“班级厨神菜单”供全年级的学生选择,全年级学生根据喜好,自由组合,进入喜欢的班级,品尝“小厨神”的菜品,听取“小厨神”的演讲。

步骤一的开展,其实已经达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作文教学继续延伸。这样的跑班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创意的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品质就会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艺术可能性的教育,教师在进行词语、句子、篇章教学时,应与学生进行个性对话,大力开展创意性学习,创新道德生长形式。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师应基于学生的道德生长,让学生进行语文创意学习生活,让德育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谢英.儿童致远 创意世界: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程建构[J].江苏教育,2017(42):7-8.

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05(03):13-16.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生长点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直接证明分析法
把握“三点”,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教材教学的知识衍生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农杆菌介导玉米芽尖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合理“生长点”的选择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