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团队协作的评价制度设计

2021-04-06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考学科班级

把竞争引向外部

托管一所初中不久,管理层在讨论中考质量评价和奖励时,大家提出在实施评价奖励过程中存在一个现象:学校奖励力度不小,但激励效果并不明显。是老师们不在意这个奖励,还是奖励制度的设计有问题?

讨论发现,我们的评价制度中,校内教师之间的竞争成分比较重。比如九年级语文组老师之间的中考质量评价,就是以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成绩来区分的,说白了就是各自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决定教师的中考奖励。

这个制度看起来很合理,学生成绩好的班级,教师获得的绩效就高,反之亦然。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教师之间暗地里的竞争加强,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团队内流通的效益大大衰减。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分享的氛围不浓,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研究活动了。

如何改进呢?我们的思路是把这种竞争机制引向团队外部。还是以语文组为例,我们将九年级语文整体的成绩与其他学校九年级的成绩进行对比,从而来评价我们整个语文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将语文组教师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捆绑评价,不再设三六九等,淡化团队内部之间的竞争。

这样一来,语文组教师就拧成一股绳,因为是评价整个团队,所以每个班级、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绩效。当然,特别优秀的团队、团队领导人应该获得一定的奖励。

当我们做了这样的调整之后,短时间内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团队内淡化了竞争,走向了合作。为了整个团队的进步,大家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经验和方法分享出来,团队研究的氛围大大改善。

评价指向团队

說到团队捆绑评价,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学校是以各学科成绩来评价教师的绩效的,所以各位教师特别注重自己的学科成绩。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师强调语文重要,数学老师强化数学练习,英语老师争抢学生时间……

大家都在强化各自的学科,分析成绩时不难发现:这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很好,数学一般;这个学生数学成绩很好,但英语拉分了;当教务处给出改进方法,这个班级数学成绩有待提高,其他学科可以适当地“让位”。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因为各学科教师都“争分夺秒”,即使班主任出面协调,效果也是一般。

学科教师各自为政,缺乏学科之间的合作,对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关注的都只是自己所任教的这个学科,我教的成绩好就可以了,而没有关照到具体的某一个孩子的总体发展。各班级各学科缺乏协调,综合成绩难以进一步提升。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又制定了一个政策:班级质量捆绑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将所有学科成绩捆绑在一起评价。也就是说,这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以语数英物化等学科的总分来评价的,各学科教师捆绑在一起同等对待。即使这个班级某几科成绩特别突出,但有几科发展很不均衡,拉了总分,那么这个班级的所有学科教师也不大可能获得很好的绩效。

实施这个制度之后,我们看到各班主任经常召开班级学科教师会,分析班级各科成绩,有的甚至分析到某个学生:这个孩子数学成绩很好,数学老师可以让一些时间给xx学科……这个时候大家才把一个个的孩子当作案例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评价制度的变化,最终给我们比较大的惊喜——实施第一年成绩就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在不同的团队协作中形成了沟通、分享、互助的团队文化,研究意识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增强了,职业幸福感也提高了。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中考学科班级
【学科新书导览】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班级“四小怪”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不称心的新班级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