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网络课堂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及干预对策

2021-04-06王利娟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干预注意力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地理网络课堂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对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注意力集中度的分布关系,提出营造良好的网络课堂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注意力和强化学生注意力等对策,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关键词】网络课堂 注意力 因素 干预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学校无法如期开学。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培养学生不间断学习的习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统筹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1]。由此,全国各地高校和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网课授课。然而,从线下常规课堂转为线上的网络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笔者针对初中地理网络课堂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及听课质量。

一、“注意力”的相关理论

(一)注意力与倒U型曲线

倒U型曲线是叶克斯博士和多德森博士共同提出的,用于阐释注意力与刺激水平关系的理论。由倒U型曲线图(图1)可以看出,处于曲线的左端属于刺激不足,处于右端则属于刺激过度,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最佳的状态,会导致注意力失焦,只有在曲线的中心区,受到适度的刺激,注意力才最为集中。教学过程也一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刺激也应有所讲究,要把握好刺激的度,使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优状态。

(二)注意力与课堂教学时间

正常情况下,人聚焦于某种特定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注意力难以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课堂上,学生聚焦于教学内容和活动时间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某高等院校对1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在课堂的前15分钟,学生对教学内容尚未了解,较为关注课堂内容,注意力相对集中,但15分钟之后,学生注意力迅速分散,直到下课前10分钟,注意力又有所回升。学生注意力的变化,还会随着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师授课风格、学生自身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学生注意力失焦的影响因素

(一)复杂的课堂环境

网络课堂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远程在线互动课堂,对授课的环境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除了要有畅通的互联网络,还对教师的授课环境和学生的听课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由于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进行,各自承受干扰的因素不同且难以控制,教师无法直接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这种多方不确定的网络课堂环境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課堂注意力。

(二)抽象的学科特征

地理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既有通俗易懂的知识点,也有抽象难懂的概念、现象等。[2]对初中生,特别是初次接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地理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一些不常见的现象难度大。笔者以本校七年级319名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地理知识难点的理解情况。在121个知识点中,学生觉得较难的知识点有38个,占知识点总数的33%。其中,有84%的学生认为,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的经纬线分辨、根据经纬度判断某个点所在的半球和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的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等这几个知识较难懂。一是这些知识点概念较为抽象,二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空间思维深度和广度较为有限,面对这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加上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对地理学科教学不够重视,学生自然而然降低了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度和对地理课堂的专注度。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初中学生的阅历和见识都较有限,加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加上地理学科综合性较强,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有学生去过北京的,当教师讲到关于北京的这节课时,他们自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风景名胜和民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学习兴趣迅速提高,注意力很快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学生的联想能力各不相同,那些较难的知识点,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挑战,他们由于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如2019年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很多学生只知道由于当地长时间干旱、高温造成火灾,而没有充分运用抽象思维考虑当地的地形和风向等因素,对知识点的关联运用程度较低,进而无法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影响了听课质量。

(四)教师综合素养的因素

在网络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课方式、语音语调及课件的精美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由此,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如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端,如果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学生对这节课没有期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则无法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课件或是课件内容较为单一,也难以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视频和音乐轮番出现,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可见,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聚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促使学生注意力聚焦课堂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些课堂要求,比如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每天网课结束后,上传当天的课堂笔记,以便教师检查;课堂上,应适当增加随机点名的次数,让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其次,要保证良好的硬件环境,教师应该在上课前检查网络信息情况和周围的环境,确保上课过程中网络畅通和环境安静。同时,提醒学生检查自己的信息网络及周围的情况,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可以提前进入网络课堂,跟学生聊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生网络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二)课堂前期吸引学生注意力

由注意力与课堂时间关系的曲线可知,在课堂前10分钟和课堂后期10分钟,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前期的时间,充分利用好课堂导入环节,以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来。[3]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紧扣本节课内容的视频、音乐、故事等素材導入课堂,对学生视觉、听觉进行刺激,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学习《中国的海洋资源》这一节课,教师可以播放《世界海洋日公益宣传片》及一些中国海洋环境被污染的图片;教学《中国的民族》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学生熟悉的民族歌曲,展示一些民族特色的服饰和节日活动图片,让学生根据歌曲和图片分辨相应的民族,通过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对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的地理课,学生处于疲惫、饥肠辘辘,或是神志尚不清醒的状态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美食图片或视频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课堂导入后,教师应尽快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更多的期待。教师还可以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整体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聚焦。

(三)课堂中期唤起学生注意力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采用讨论、实践和讲授给他人听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更多,记忆更加长久。[4]湘教版七、八年级地理教材的内容安排中,每节课都安排有“活动”模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题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小组活动、动手实践和课堂展示成果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这节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收集巴西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小组派代表介绍巴西的风土人情,让大家对巴西这个国家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乱砍滥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从政府官员、环保局官员、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角度进行表演,探讨这一现象的不合理及解决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5]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海洋资源》这节课,教师可以创设北部湾研学旅行情境为主线,带领学生到北海海洋博物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成果示范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成果示范区和钦州三娘湾等景点进行参观,引出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对此提出解决对策,提升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课堂后期强化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最后10分钟,为了把知识点落实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拍照上传进行展示。接着,教师请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适当给予肯定。绘制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注意力失焦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除了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上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第二个课时,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如图3),有效展示了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形成的知识网络。趁着学生的注意力在下课前10分钟有所回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紧扣知识点的练习,既可以实现知识迁移,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注意力失焦是网络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影响学生注意力失焦的因素,如网络课堂环境因素、地理学科特征、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教师的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注意力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曲线关系,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干预,从营造良好的网络课堂环境、课堂前期采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措施、课堂中期采用唤起学生注意力的策略、课堂后期采用强化学生注意力的方法等,聚焦学生网络课堂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署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N].http://news.cri.cn/20200307.html

[2]陈菲.高中地理的多学科渗透特征及教学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蒋浩强.提升三星级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7)

[4]胡良民,曲忠厚.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地理教师素质[A].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育学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2007

作者简介:王利娟(1987— ),女,广西陆川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干预注意力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模式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