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助力学校美丽蝶变
2021-04-06孙玉霞刘青
孙玉霞 刘青
2003年,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成立。历经十七载筚路蓝缕,终在厚积薄发中迎来了美丽蝶变——如今的实验中学占地120亩,师生2000余人,拥有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诗意校园,校园里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琴韵书声,健儿掠影,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成为莘莘学子勤奋苦读、矢志成才的理想殿堂。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湖北省数学化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回顾学校的发展之路,可谓“一路追梦一路歌”。
一个目标:争创名校不动摇
实验中学虽然是郧阳区唯一一所区直初级中学,学校在成立之初却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成绩不突出、社会认知度低等原因,导致招生困难,优秀生源严重流失,学校曾一度跌入发展的谷底。“那时虽挂着实验中学的牌子,但在许多学生家长眼里连所乡镇中学都不如,每年招生成为学校领导、教师最头疼的事。”提及学校初创时的艰辛,校长余正洪不无感慨。
困境中的实验中学开始寻找突围之路。学校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在外出考察中比较,同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智慧,最终,学校根据实际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立德、博学、启智、导学”为校训,走“轻负、高效”之路,致力于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创办“特色+示范”的学校。同时梳理出影响学校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改革和创新逐一破解。
理念的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学校逐步走出困境,实现了“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办学目标,如今的实验中学正以挺拔的身姿迈向辉煌,成为区素质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校园环境尽显芳华。学校着力打造文化校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于笔端,镌刻在碑石。在实验中学,彰显“翰墨丹青”校园文化主题的石雕随处可见。逼人的“绿”,盛开的“花”,折射出“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的文化气息,校园处处彰显浓郁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加大投入,规范了校园电视台、创客空间实验室建设,建成了“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网络化办公、多媒体教学、网上阅卷系统等现代化办公学习条件,提高了教学效率。数字化网络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覆盖全校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易欣颖、罗鸿伟等13位同学荣获十堰市郧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小小发明家”荣誉称号。在2019年全省创客大赛中,学校学生创作的作品获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在历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师生累计获奖585项次,其中国家级发明专利15项、省级201项、市级173项、区级114项。
学校率先在全区开办跨班体艺大课堂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乐在其中。如今,足球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之一。自2015年十堰市首次举行青少年足球联赛以来,学校获得三次冠军,两次亚军。学校足球队员多人被高一级学校特招,并在各自的学校中有突出表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试点学校”“湖北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
艺术教育特色彰显。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成立了声乐、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兴趣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兴趣班参加活动。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特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学校录制的快闪《我们走在大路上》被推选到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大放光彩。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教育中,学生陶冶了情操、发展了个性、启迪了智慧,全面提升了艺术素养。
一个核心:盯住质量不放松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始终以教学中心,激发动力,增强活力,勤练内功,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着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重点环节,聚焦教学常规。学校教务处和各年级着力抓好教学常规,从严规范教学行为,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辅导要细,检测要严”,并把常规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学校修订并严格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校坚持“推门听课”制。要求校委会成员切实履行督导职责,落实随机推门听课,校领导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在下周一的校委会上“晒”听课笔记,没落实的通报批评。教学实行校委会领导包科、包年级,与备课组教师一起采取捆绑式评价,有效培养了教师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搭建練功平台,引领教师发展。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通过“日日巡课”“教学常规检查”等检查督导落实“课内比教学、课改展风采”的执行情况,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学校还与北京五十中、二十二中、十堰市实验中学、东风七中建立了协作关系,延展了更多的交流平台;同时邀请区、市教科研机构来校开展教学视导,指导“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打造高效课堂把脉问诊。
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研引领。学校以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在全校大力倡导“自主管理+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小组合作,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成为班级主人,课堂教学氛围焕然一新。
“教学跑得快,全靠教研带”,这是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以教研为平台,以评课、议课、磨课为载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评估、咨询、指导。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业务比赛。在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录课和微课大赛评比中,肖志、张成云、周玉叶、刘学荣、常玉珍、徐景丽等6名教师分获国家级、省级优课。近几年来,学校连续被郧阳区评为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优秀学校。
一个理念:服务师生不懈怠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功造就学校的成功。”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教师的发展成长作为第一要义,以教师发展激活学校教育教学一池春水。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分析每一名教师的专业特长,帮助其制定自身发展、专业成长计划,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因才适用,因绩奖惩,努力营造开放、和谐的教师发展环境。“在我们学校,每位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余正洪介绍,学校把班主任和备课组长队伍建设作为培养管理梯队的重要工作来抓。每年的班主任和备课组长选拔竞聘,均通过自我报名、个别谈心、集体研究、公示聘任4个环节确定人选,同时通过不间断的轮训交流活动,加快青年教师培养,锻造出骨干力量。潘丽2009年到学校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教研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德育处主任,如今已担任学校副校长。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潘丽感激地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呵护!”
为促进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实验中学通过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外出学习培训,邀请名师专家到校讲学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素养。仅在2019年,实验中学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就达160余人次。经过多年发展,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实验中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30余位教师获得“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余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评部级和省市级优课。
榜样就是力量。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评比活动,树立了许多典型,如“感动实中人物”“敬业之星”“身边好人”“年度考核优秀”评选等。如今,学校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教育教学氛围,教师人人勤奋进取,个个爱校如家,时时严格自律,处处率先垂范。2020年聘任工作中,44名教师争聘32个班级的班主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为实验中学教师的新常态。
作为郧阳城区唯一一所寄宿制中学,学校每年招收的生源中有一半以上是城乡接合部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居多,不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验中学提出了“立德树人、启智导学”的教育工作思路,在全校推行“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模式,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设“音体美+体艺科技跨班大课堂”,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添光添彩。
育人先育德。实验中学严格落实德育课程,结合清明节、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踊跃投入社会实践;利用升旗仪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教育;开展“弯弯腰,净校园,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收集废纸、塑料瓶,在班级里成立“爱心银行”,用善款资助家境贫困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结合“创文进课堂,每周有一课”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等。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落实“自主管理+”模式,以小组建设为单元,制定班纪班规,对每个小组进行量化评比,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促进了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在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家校共育方面,学校也费尽心思。除了在宿舍楼、办公室、门卫处开通亲情电话外,学校还专门设立心理健康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仅能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在化解学生和家长矛盾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学期来咨询的家长有近百人之多,为家长解决了很多棘手的問题。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掘学生特长潜能,实验中学在原有体育大课堂分组的基础上,组建篮球、足球、田径、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创客等9个特长班和合唱训练队,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发展的平台。每周两次的体艺大课堂活动成为学生最为期盼的事情,每到这时,学生都会走出自己的班级,走进自己喜欢的社团,全身心融入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中。
“我们的育人原则,不仅追求好的文化成绩,更注重培养和发展每一位学生优秀的品格、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卓越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学生的明天和未来。”在校长余正洪看来,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让每一名学生能够永葆激情、友善合作,成为一名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十七年栉风沐雨,十七年跋涉探索,一道道奋进的足迹,一声声超越的呼唤,一次次喝彩的交响,汇成了实验中学跨越发展的最强音。如今的学校正意气风发,满载希望,迈向教育发展的新高地。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