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除夕夜读

2021-04-06苏瑞宁

青年文学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王二小花炮炒米

苏瑞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那天晚上,大家都不睡觉,村里家家灯火通明,户户香火不间断,里里外外欢声笑语不绝,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我对儿时的除夕守岁却因“夜读”而终生难忘。

大年三十这天格外忙碌。因为我们当地农村除夕晚上要煮粽子和炒米花供祭祖先,所以一大早,父亲和母亲就开始泡糯米、割柊叶、切猪肉条、杀鸡、煮鱼。中午,我们就在母亲的指挥下清扫堂屋、擦拭桌椅、贴对联,给香炉换上新的炉灰,并摆好香、黄纸、蜡烛。

吃过年夜饭就开始守岁。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春晚,饭后大人们继续忙着包煮粽子和炒米花,小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放鞭炮。记得儿时我们最爱长杆花炮,几个玩伴并排站着,手握尾段让炮头冲着天空,点燃后火珠子“突突”地射上半空,“啪啪”地炸出五颜六色的小火星。午夜十二点,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庆祝新一年的开始。父亲也带我出门放花炮,此时的村庄已经被潮水般的鞭炮声淹没,“满地红”在各家各户门前狂舞,“轰天雷”在空中争奇斗艳,瞬间整个夜空变得五彩缤纷、炫彩夺目,煞是好看。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这“花海”之中,母亲便召唤我们回屋让我夜读。爷爷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当我还没有达到上学年纪的时候,妈妈就给我缝制了书包,让我跟着爷爷去学校。母亲说这样就不用担心我一个人在家时到水塘边去玩耍。当然,我这个“跟屁虫”在学校也学会不少字,这让母亲很是高兴。記不起是哪一年,母亲告诉我在除夕守岁的时候读书,来年学习就会有进步,长大了也能像爷爷一样做个乡村教师,甚至可以到县城吃“皇粮”。爷爷在村里很受人尊重,为了能像他老人家一样,在除夕守岁时我都会遵循母亲的教诲,拿起皱巴巴的课本,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母亲在我读书的时候,也提起猪笼、鸡笼在家门口兜圈圈,边挥动手中的小竹竿,边从嘴里发出猪、鸡的叫声,然后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猪、鸡赶进笼子,最后一路小跑到鸡窝与猪圈。据说,这样我们家明年就会鸡鸭成群,猪也长得又肥又壮。

忙完的母亲会搬来烤火盆和小凳子,坐在我们旁边。“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有次读到不认得的字,我便问母亲,她摆摆手说她没读过书,一个字都不认得,让我去问读过书的父亲。后来我才知道因家里穷,母亲一辈子没进过学堂上过学。“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她非常愿意陪着我读。待我读累了,母亲便把还带着余温的米花和热腾腾的糖水拿到我面前,对我说:“先休息一会儿,吃完了再继续读。”进入后半夜,屋外的村庄慢慢从喧嚣中沉寂了下来,我也渐渐有了睡意,上下眼皮已经开始打起架,这时母亲就会让我说书里的故事,虽有不耐之意,但我还是依葫芦画瓢照着书里讲给母亲听。寂静的深夜,我的读书声显得格外响朗。那一刻,我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里充满了慈爱。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是一种期盼、一种幸福。就这样,直到五更公鸡打鸣,母亲才抱着我入床睡觉。

除夕守岁,其实守的是一个希望。冬去春来,辞旧迎新,大家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通宵守夜,希望来年合家团圆、父母安乐,收获一份丰年。母亲让我在除夕夜读,既希望我能长大成材,又是对未来美好日子的殷切期盼,如今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份儿时过年的记忆更显得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王二小花炮炒米
浏阳花炮
小英雄王二小
传承王二小精神 争做新时代少年——“王二小中队”风采录
向小英雄王二小学习
最是香甜炸炒米
故乡的食物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腊月里的炒米香
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