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21-04-06耿妮吕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计算教学能力培养

耿妮 吕荣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中尽可能多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怎样完成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已经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还比较滞后,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按照学生实际展开教学模式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已经和小学截然不同,小学阶段只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四则运算技巧,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即可。但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抽象性更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具备发散性思维,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锻造自己的创新意识。所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实际是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而制定的举措,其影响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初中的数学学习,更是影响学生的人生和未来。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教育体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主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素质导向下的学生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初中数学作为一项基础教育教学科目,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具有现实意义,培养学生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将教学侧重点集中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上,促进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进步,也促进学生理科思维和探索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实力。

二、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探究中,教师既需要给予学生良性、科学、有效的引导,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极具生命力和活力的课堂空间,从而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实现自身思维发展。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知识时,可将“情境探究法”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可先将国内知名建筑物的资料进行整合,通过视频讲解的形式上传到班级交互平台中,鼓励学生通过该资料内容展开课前轮廓性学习。课程开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大致阐述自己在课前已掌握的相关信息或遇到的阻碍,并随机组成小组,以小组交互的形式讨论解决课前问题。各小组展开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但不以批判性的语言干涉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的讨论内容。各小组完成交互讨论后,教师鼓励学生将最终阐述结果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某一小组成员分享时,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提出质疑,从而让思维导图的内容更丰富、饱满和多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提升。教师应以学生思维导图中的偏差、遗漏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该堂课所囊括的重要知识和核心观点。该课程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性思考,以让知识体系更完善和精准。

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不但能维持轻松、愉悦、良好的学习状态,也能在灵动的课堂氛围中,表达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观点,从而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真正实现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二)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发散性思维

数学这门科目要求学生拥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会经常遇到包含很多不同知识点的数学题目,需要合理应用不同的方式展开知识教学才能够计算出正确结果,还有的题目存在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数学题目展开发散思考,探寻更多的解题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像展示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清楚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点,进而为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例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这节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能够综合考虑三角形条件以及性质对其展开分类处理,根据角度情况三角形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根据边长三角形可以分为普通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提高分类的明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三角形性质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了解三角形内外角、边关系等知识。同时,在进行思维导图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认识到鲜明思维可以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并使用相同颜色标注同类知识点,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哪些属于同类知识,然后使用醒目的红色标注重难点知识,以此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记忆深度。

(三)引导学生进行例题改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流畅性、变通性和深刻性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内容的特点。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推广问题知识引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根据例题或习题的现有条件,对题型进行有效创新,让例题变得更具有发散性。通过这样的方法,首先,可以让新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具有层次性。其次,在学生进行例题的改编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层次,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达到多種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单纯对于计算能力的掌握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今时代学生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探究针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良.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3(12).

[2]田颖.浅议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38.

[3]苏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0):61-62.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计算教学能力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