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游憩规划思考

2021-04-06李健杨明

旅游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民国土

李健 杨明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1.03.003

郦道元《水经注》:“渌水平潭,碧林侧浦,可游憩矣”。游憩纵贯中国历史数千年,山林寄情,江河咏叹,古人游憩目的在于山水纵览、精神需求。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技术发展促使人们闲暇时间富余,而现代快节奏生活导致居民易于引发身心健康问题。根据联合国组织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人类福祉5个方面内容包括: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健康与良好的社会关系、安全、自由权、选择权,这体现了人类需求从物质到精神需求的递推关系。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归属感、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会更强烈。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游憩、公共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必然的,健康的国民休闲、游憩需求是迫切的。游憩的未来,不仅存在于居住区、城市公园、乡野山林之间,而且应以全尺度的格局布局于中国大地之上,囊括城市乡村、山川河海。同时,受当前我国多元文化融合、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实条件催发,我国游憩呈现出形式日渐丰富、结构愈趋多元的发展特征。对此,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游憩规划的整体思路应考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从中国性、生态性、健康性、尺度性4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游憩规划走具有中国特色道路

游憩规划应坚持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憩不是今时今代的产物,游憩延承中华数千年历史变迁的文化脉络,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国民福祉时代需求。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如哲学思想、审美情趣、自然崇拜等方面与西方大相径庭。如以西方审美意识来看,“苏州园林”即为城市中花园的宅子,表现出审美对象主客意识分离;而从中国传统思想来看,苏州园林一壶而盛天地,小小庭院囊括了万千宇宙自然,富含景致空间的变化,四时之景的转换,将文人思想与审美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游憩思想发展附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其游憩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根植于中国主流文化。从玄学盛行的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偏向寄情自然山水之间,到宋元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盛行,游憩行为偏好的转变反映出相应时期主流文化的演變。新时代中国多元的地域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复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新时代背景要求游憩规划应适应中国文化特质及审美思想,激发地方文化特色,培育中华文化自信。

游憩战略适应现阶段人居环境发展、经济发展形态与国民游憩需求水平。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政府把稳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压力增大、局部环境恶化等问题,这给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在我国广大的乡村也承受着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需求等诸多发展压力。对此,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一系列乡村人居环境工程的提出,旨在让人民更幸福、环境更美好。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而游憩规划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转型升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转变等。基于现阶段我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应以国民游憩优化城乡人居,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国民游憩、休闲及旅游的种类多样化与体验高质化的供给水平。

二、游憩规划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并全面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国土空间规划既是国土治理时代新需求,又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既重视以人为本的国民身心健康与人类子孙后代延续,也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城市病治理、生态病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两山”理念的提出、“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举措,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落实与实践,又是我国游憩规划的重要一步。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治理的变革,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整体统筹,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应准确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内在规律,统筹生态综合治理,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城市生态双修及多种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如浙江省的“美丽浙江”“五水共治”“浙江大花园行动”相继提出,探索建立“美丽中国”的模式,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幸福宜居、生态空间美丽持续。城市游憩生态空间既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及居民福祉。游憩空间规划应该注重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城市物种多样性发展,具有应对突发灾害的韧性城市特征,满足时空变化的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展现城市形象与人文历史的文化内涵。乡村蕴含着乡愁寄托与山水生态,是自然与人文最真实的交融,乡村空间游憩规划需要城市与乡村联动、乡村与乡村联动、乡村与自然联动,更需要“以人为本”与“绿水青山”的协同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平衡乡村产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问题,平衡乡村乡土生活与旅游业、游憩活动。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乡村绿道,优化乡土人居环境及乡村旅游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游憩区域化发展。

三、健康中国与空间正义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改变了社会经济与社会活动,尤其旅游行业受冲击明显,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韧性。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国土健康与国民健康亟须审视。游憩战略布局贯彻生态、韧性、健康理念,游憩系统规划应体现以人为本、智慧共享、健康安全、韧性生态、公平正义等策略思想。生态环境风险直接或间接导致人类健康风险,人类亟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国土游憩如何引领解决城市病、生态病,并建成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促进国民身心健康,是一个时代问题,更是支撑“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生态系统和游憩规划来说,游憩依托生态要素中人体健康与生态健康的良好互动愈加受到广泛关注,如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休闲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且在进行游憩活动过程中,对人们的身体与心理具有一定的理疗作用。近年来,关于绿地健康效应、园艺疗法、康养旅游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国民对健康的问题越发重视,游憩与健康的联系也愈发的密切,无论城市休闲,还是旅游度假,健康问题都渗透其中。同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要求在游憩规划中加强健康与疗养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因此,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游憩战略,需把握好健康与生态空间的关系,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保障环境健康与生态健康,优化游憩结构,如强化区域游憩点布局合理性与联系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水平。

游憩空间需要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游憩空间规划与管理仍存在正义缺失、效率至上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公园、景区应该具有温度与人文关怀,这不仅只是一个场所与空间的问题,更关系到社会发展合理化,而过去在物质空间规划上一直是技术理性,容易忽视空间结构、发展效率、利益分配与人文关怀。空间正义关乎资源利益分配与居民健康福祉。国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与紧凑性,游憩空间规划应坚持基本公平和促进比例公平原则,确保社会公众能够公平享有空间资源与空间权利,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与供给。因此,国土层面的游憩空间规划,应坚持区域正义、城乡正义、人群正义的原则,协调资源配置,使规划战略实现最优效果。

四、区域性与全尺度的空间体系

游憩空间规划需体现区域性,统筹区域资源,优化区域结构,形成区域联动机制。摸清区域的文脉地脉、土地资源与生态空间,统筹协调,强化城与城之间、村与村之间及城乡之间的联系,兼顾发展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发挥类型游憩地的联动机制,同时加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种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区域游憩特色,建构合理的游憩空间结构。

过去,城市规划错位、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是中国国土规划容易出现的问题。城乡统筹是多规合一的理论来源与实践起点,多规合一是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游憩战略不是独立的规划行为。不同游憩空间主体的最优化发展目标真正落实到土地之上,需要融入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之中,保证布局规模、技术指标、分类标准、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生态网络结构建设、文化网络结构建设及游憩网络结构建设相融合,实现要素统筹与区域统筹。

游憩空间面向全尺度发展。游憩具有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特性。城市尺度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公共游憩空间与居住点具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关系到可达性与公平性的空间问题。闲暇时间的长短与利用关乎游憩的时间性,同时关系到游憩方式、目的地、空间利用效率。对全尺度游憩空间的解读,首先,需从城市到乡村、从城市绿地到山水自然,布局在中华大地之上,建设多元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空间体系,即游憩种类依国民需求、国民游憩时间、多元地理文化形成多元的发展趋势;其次,因服务范围与建设目标差异,游憩空间具有层次性;第三,游憩空间发展趋于结构化,国民休闲需求牵动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生态、健康的共生发展。

未来,国土游憩规划应格外关注国民的游憩规律与需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遵从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等中国传统思想,实现土地利用与规划手段的高效统一,统筹协调要素融合与区域联动,以人为本,以健康的、具有温度的、高品质的游憩空间为建设目标。

(第一作者系該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0-12-31)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民国土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