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与全民游憩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2021-04-06窦群

旅游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民设施旅游

窦群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1.03.002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从政府到民众,对于健康和生命,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定位和思考。在疫情快速扩散、疫情与人民健康和生命进行生死搏斗的阶段,国家启动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社区管控和医疗资源的全面动员。通过发挥我国制度和国力的综合优势,举全国之力,使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情况下,在赢得难得的喘息之机,我们还是应该本着预防为主、“治未病”的思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如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增强居民自身抗击疫情的能力(免疫力)进行一些思考,做出一些长远的、决胜于未来的安排。

一、游憩活动的特有功能,可以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6年10月,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①。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过程和严峻形势,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一项于国于民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不论从多大程度、多高的定位、多广的领域加以布局都不过分,因为健康是人类战胜疾病之本。

尽管在疫情传播期间,各种尺度的旅游活动受到了严格限制,旅游业发展陷入低谷,但是,历次突发事件后的恢复经验表明,作为有“朝阳产业”美誉的旅游业有较好的自我恢复能力,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活动将依然是人类增进身心健康、感受美好生活的重要选择。随着多元化旅游休闲需求的增长,游憩作为一种包含游览、休闲、健身等广泛内容的综合型活动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刚性需求。鉴于旅游市场的需求这一发展趋势,国内一些学者较早关注了游憩需求与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旅游地是由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组成,旅游地规划的中心内容是游憩规划②。从今天的视角看,游憩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活动。在大众旅游时代,构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游憩需求是增进民众健康、推进健康中国的基础工程。

二、建設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游憩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人口老龄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已经并始终会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类游憩体系的发展较快,但是由于长期欠账和我国巨大人口基础的国情,游憩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和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适应不同年龄阶层的各类游憩资源不仅严重不足,而且在地域和类型上还呈现比较突出的不均衡问题。可见,我国的游憩资源需要通过实施供给侧改革,对重点类型、重点地区实施“补短板”工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游憩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动态平衡。面对我国依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游憩体系规划和建设中,需要以农村和社区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休闲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游憩资源的差异,逐步实现游憩资源的全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

为实现游憩资源建设的扎实推进,一个重要的政策基础是需要尽快明确游憩资源的属性。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实践已经越来越明确了经营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两个基本概念③,由此对于博物馆、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公益性服务设施也相应得到了各级财政的支持,而对于酒店、餐饮和演出等经营性项目,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法则,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同样,对于纷繁复杂的各类游憩设施和服务,也必须提供法规、标准,最大程度明确游憩设施的公益属性,并保障其必需的持续投入。

公共游憩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健康中国的基础,必须明确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领域,坚持公益化的项目定位,以便在用地供应、财政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多层次的公共游憩体系建设。同时,转变发展理念,整合社会资源,根据项目性质,对于具有盈利能力的项目,调动全社会加强全民游憩体系的建设。此次疫情过后,刚性的游憩需求将会向多层次发展,大健康行业潜在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促进各级政府和各方资本加大游憩领域的投入,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游憩设施建设运营,更好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游憩需求。

三、以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民游憩体系建设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也是推进全面游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应遵循的宗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增进身心健康的需求,文化和旅游、体育等行业通过更加紧密的融合发展,可以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全民游憩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需要持续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和游憩环境;需要对城市公园、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予以更高标准的配置。疫情期间的封闭式管理又特别启示我们,加强群众身边的社区游憩空间预留和设施建设是必需的,也是最直接的。除了新建设施外,还要努力整合资源、盘活现有存量,使更多单位的游憩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除了提供必要的设施外,还要加强全面游憩专业化辅导队伍的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使全民健身有时间保障、有资源配置和有科学支撑。借助融合发展的机制,游憩还可以与中医药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结合,推动形成复合型的游憩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居民的需要。在游憩体系的建设中,必须始终关注无障碍设施要求,将残疾人的健康需求纳入全面游憩服务体系中予以充分考虑,体现我国各类游憩公共设施公益性、平等性的一贯宗旨。

四、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国土空间游憩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长远意义

国土空间开发中,主体功能区的观念认为,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①。在全国范围的游憩体系规划和建设中,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线,基本的空间形态是基于我国最大尺度的自然地理单元和地理要素所形成的生态廊道及其承载的游憩带,比如沿大江大河的沿长江游憩带、沿黄河游憩带;沿我国东部沿海海岸线所形成的滨海游憩带;沿内陆湖泊形成的环湖游憩带,像环青海湖、环太湖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游憩产品和空间。近年来,通过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森林步道等工作,把面状、带状的游憩空间布局得更加具体。除了基于自然地理单元的游憩空间安排外,围绕城乡区域的各类游憩带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已经形成了一些环大城市群、环中心城市的游憩带,比如,近年来,环京津冀、环长三角和粤港澳游憩带逐步成形。具体到每个城市的地域空间,也普遍是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游憩资源和风景旅游、文化旅游等传统旅游资源,打造综合性游憩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游憩示范区、游憩产业带。当然,客观上看,由于对游憩的认识和培育发展时间还比较局限,我国各个类型和尺度的游憩空间布局有相当多是自发、零散和孤立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全国性和区域性各个层面的游憩空间规划(功能区划)需要逐步地科学开展起来,这样才能为构筑一个全国从上到下、资源整合、各有特色、功能丰富的游憩服务体系提供长远的科学指导,促进我国游憩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旅游休闲和健身体魄的需要。

(作者系该院研究员;收稿日期:2020-07-11)

猜你喜欢

全民设施旅游
全民·爱·阅读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旅游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