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何以赢得“知识分子的争夺战”

2021-04-06杨红运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张元济参政知识分子

杨红运

1949年,伴随着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中共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争取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知识分子的支持,对于中共来说也是一件“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的事情。经过中共不懈的争取,像叶圣陶那样的大知识分子发出了“招待我人如此隆重”的感慨,普通知识分子发出了“这么好的军队和政府,到哪儿去找”的感慨。

军纪严明,民主宽容

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攻城时尽量避免使用重型武器,进城后宁愿露宿街头也不住居民家,竭力不让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这些细节无疑给城市居民(包括知识分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不仅如此,中共没有以打天下者自居,也没有依靠军事力量将其主张强加给别人,而是积极寻求与知识分子集中的民主党派进行平等协商,筹建民主联合政府,共享新政权。早在1948年,中共提出的“五一口号”可谓“一呼而天下应”,民主党派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

中共领导人礼贤下士,争取知识分子参政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懂得礼贤下士和争取知识分子参政的重要性,他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尊重给知识分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例如上海解放时,83岁的张元济作为唯一一个见过光绪帝、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等中国重要政治人物的老人,他的心情极为复杂,本不愿参政,还写了五条“难于应召”的理由。为了争取张元济,陈毅、陈云等亲自上门拜访,张元济才决定参加政协会议。到了北平后,中共领袖毛泽东约他同游天坛,还在祈年殿外等候他,与他握手寒暄,并对他说,这次革命实际上是人民革命。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还亲自将其“送于门内”。

不仅如此,朱德也上门拜访过张元济,周恩来邀请政协代表们聚餐时,将他推为“首座”。张元济也向毛泽东当面进言,期望中共能下情上达,发展经济,解决民生疾苦。

又如上海解放时,周恩来嘱咐负责上海文教工作的夏衍须亲自拜访梅兰芳、周信芳和袁雪芬等人,不可发通知让他们到机关来谈话。

以“十八般武艺”争取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强调,只有“处处以他人为重”才能换取对方“交心”。只有照顾对方的“身”才能赢得对方的“心”。很多个案都显示了中共处处以知识分子为重的优秀品质。

北平解放时,中共接收清华大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教职人员发粮食、现钞,给教授们送去了900元人民券和30斤小米,为他们解决了部分生活困难。

除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及其对国民党感到失望外,中共的极力争取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留在大陆的重要原因。曾加入国民党的历史学家刘绪贻就是一例。

在刘绪贻留美期间,中共通过芝加哥大学一位犹太学生告诉了他许多关于延安的传奇,帮助其了解中共。回国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武汉大学工学院的教师蔡心耜接觸刘绪贻,蔡便经常找刘打桥牌,还通过刘的校友来争取他。1948年底,蔡动员刘加入地下党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教师协会”,负责将学校完整保存下来。

由上可见,1949年中共对知识分子的争取可谓亮出了“十八般武艺”,让知识分子感到了新政权的亲切与温暖。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张元济参政知识分子
颜回之乐
不以资历选人才
慈禧逼出近代杰出出版家
张元济“犯傻”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参政运动研究
美国华人参政问题初析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